已婚女性劳动力供给决策的实证研究 ——基于家庭经济学角度

已婚女性劳动力供给决策的实证研究 ——基于家庭经济学角度

论文摘要

就业是我们透视女性经济权利和社会地位的重要视角,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完善,女性特别是已婚女性的就业状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本文从家庭经济学角度探讨在追求家庭效用最大化过程中的已婚女性就业决策问题,在回顾和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已婚女性劳动力供给决策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已有数据,运用比较分析以及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着重分析了相关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最后尝试性地提出了完善我国已婚女性就业形式的政策性建议。在实证研究部分,本文选取了CHNS调查1993年及2004年的微观数据,以遍布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八个省份的已婚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在对已婚女性是否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时采用了Probit模型,在对已婚女性工作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时采用了OLS模型,从而对我国已婚女性劳动供给决策的决定因素及其变动进行了系统研究,并进一步比较了经济体制转型前后以及城镇与农村之间的相应差异。已婚女性劳动力供给状况的描述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人们的劳动供给行为发生了很大改变,“经济理性”在劳动力供给决策中的作用日益凸现出来,已婚女性的劳动力供给决策正越来越多的取决于自身的人力资本存量以及家庭相关因素,特别是子女养育因素对其的作用正日益加强,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率的下降是家庭重新分工的自主选择。已婚女性劳动力供给决策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年龄、自身健康状况以及子女年龄这几个因素对已婚女性劳动力供给决策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受教育程度因素对已婚女性劳动力供给决策具有显著的正效应;由于经济文化等区域差异,丈夫工作时间、不健康子女个数、子女总个数这三个因素对城镇已婚女性就业意愿具有显著的负效应,但是对农村已婚女性并无显著效应或反而产生正效应。此外,城镇已婚女性在子女年幼时(0-2岁)劳动力供给意愿较低,但在子女3岁以后女性受其影响程度显著降低,而农村已婚女性劳动力供给决策在未成年子女养育阶段始终受其影响。总体而言,相对于农村已婚女性,城镇已婚女性劳动力供给决策的模型结果更符合家庭经济学中的共同偏好理论预测。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题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假说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假说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1.5 研究方法
  • 1.6 论文结构与技术路线
  • 1.6.1 论文结构
  • 1.6.2 技术路线图
  • 1.7 可能的创新及存在的不足
  • 1.7.1 可能的创新
  • 1.7.2 存在的不足
  • 2. 相关理论及研究评述
  • 2.1 相关理论基础、理论模型
  • 2.1.1 理论基础
  • 2.1.2 基于劳动经济学及家庭经济学的理论模型
  • 2.1.3 微观经济计量理论在女性劳动供给研究中的应用
  • 2.2 国内外文献对影响女性劳参率因素的观点
  • 2.2.1 家庭
  • 2.2.2 人力资本投资
  • 2.2.3 劳动时间长度
  • 2.2.4 其他
  • 2.2.5 女性劳参率影响因素的框架图
  •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 2.3.1 国外从家庭角度对女性劳动供给问题的研究
  • 2.3.2 我国对女性就业问题的研究
  • 3. 数据、方法及样本描述
  • 3.1 数据来源
  • 3.2 研究方法
  • 3.2.1 模型选择
  • 3.2.2 二元Probit模型简介
  • 3.2.3 自变量选取及说明
  • 3.3 样本描述
  • 3.3.1 样本分布情况
  • 3.3.2 样本已婚女性的基本情况
  • 3.3.3 已婚女性劳动力供给状况
  • 4. 已婚女性劳动力供给状况的描述与分析
  • 4.1 已婚女性劳动力供给状况变化所处背景
  • 4.2 已婚女性劳动力供给状况变动轨迹的对比分析
  • 4.2.1 总体情况
  • 4.2.2 地区变动差异
  • 4.2.3 年龄变动差异
  • 4.2.4 教育水平变动差异
  • 4.2.5 丈夫工作时间变动差异
  • 4.2.6 子女个数变动差异
  • 4.3 本章小结
  • 5. 已婚女性劳动力供给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
  • 5.1 农村回归结果分析
  • 5.1.1 农村回归结果
  • 5.1.2 对农村回归结果的解释
  • 5.2 城镇回归结果分析
  • 5.2.1 城镇回归的结果
  • 5.2.2 对城镇回归结果的解释
  • 5.3 对城乡回归结果的讨论(以2004年样本为基准)
  • 6. 结论及相关政策建议
  • 6.1 结论
  • 6.2 相关政策建议
  • 6.2.1 实现女性家务劳动社会价值的认同
  • 6.2.2 完善阶段性就业制度
  • 6.2.3 发展多种就业形式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失地农户劳动供给决策与就业发展研究[J]. 农业经济 2019(07)
    • [2].地方政府商住用地供给决策模式研究——基于城市间博弈视角的分析[J]. 资源科学 2015(01)
    • [3].地方公共产品供给决策分析——以桂林市“两江四湖”工程为例[J]. 理论月刊 2009(07)
    • [4].城市公共产品供给决策中的公众参与[J]. 城市问题 2009(12)
    • [5].基于农民需求意愿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制度创新[J]. 农业科技管理 2008(05)
    • [6].《中国农村调查·口述类·农村变迁》(1—10卷)[J]. 出版科学 2020(06)
    • [7].民间借贷市场上农户资金供给行为研究——基于江苏省农户的调查[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 [8].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治理模式[J]. 中外企业家 2016(24)
    • [9].破“网”之策[J]. 中国猪业 2008(03)
    • [10].农户杉木经营的固碳能力影响因素及碳供给决策措施[J]. 林业科学 2014(09)
    • [11].地方公共产品供给决策中的公众参与——以桂林市“两江四湖”工程为个案分析[J]. 决策咨询通讯 2009(01)
    • [12].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制度创新的研究——湘南农村公共产品需求意愿调查的思考[J].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 2008(04)
    • [13].养老金收入对农村老年人劳动供给决策的影响研究[J]. 市场周刊 2019(01)
    • [14].地方公共产品供给决策中的公众参与研究[J]. 经济体制改革 2009(03)
    • [15].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缺陷分析[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 [16].公共产品视角下乡镇政府回应的障碍及对策探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11)
    • [17].城市公共产品供给决策中的公众参与——以桂林市“两江四湖”工程为个案分析[J]. 大连干部学刊 2008(12)
    • [18].乡镇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角色[J].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08(03)
    • [19].转型中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J]. 求实 2010(12)
    • [20].公共产品的提供:一个市场经济的视角[J]. 经济师 2008(09)
    • [21].基于协同论视角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J]. 中国商界(下半月) 2008(02)
    • [22].零税赋下社会资本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分析[J]. 软科学 2009(05)
    • [23].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问题与对策[J]. 山东纺织经济 2008(03)
    • [24].全球公共产品供给的学术轨迹及其下一步[J]. 改革 2012(03)
    • [25].我国地方公共品的需求表达与决策机制研究——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视角[J]. 当代经济研究 2011(11)
    • [26].基于动态视角的中国劳动力供给决策实证分析——以杭州出租车司机为例[J]. 财经研究 2016(11)
    • [27].国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借鉴与启示[J].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02)
    • [28].房地产开发企业供给决策理论模型与行为分析[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5(04)
    • [29].公共租赁住房供给政府决策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 2012(S2)
    • [30].家庭经济因素对城镇个人劳动供给决策的影响[J]. 人口与经济 2009(04)

    标签:;  ;  ;  ;  ;  

    已婚女性劳动力供给决策的实证研究 ——基于家庭经济学角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