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际语用学与外语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袁雪[1](2021)在《北京市某民办小学英语语用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根据语用学理论(Pragmatics)和二语习得理论(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简称SLA),小学阶段是进行系统化语言学习的关键期。语用学强调的就是提高语言学习者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语言交流的能力,这一点在新课标中也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为“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当前教师在教学中需着重开展的一项任务就是要提高小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英语交际能力的强弱取决于诸多因素,最为主要的是语用能力。实际上,在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更关注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较少考虑到英语交际中的规范,对语用能力的培养和引导相对弱化,造成学生在交际中出现语用失误甚至语言离格的情况,使英语交际难以为继,语用能力习得成效不明显,小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难以提升。在英语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动下,培养小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现已成为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和导向。鉴于此,笔者通过在北京市某民办小学为期四个月的英语教学与管理实践,观测并收集有效课堂教学案例40余条,分析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用语言原则时存在的问题,根据所发现的问题提出并优化教学策略。本研究采用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拟从语用学理论中探讨在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关联原则三条主要语用原则下,北京市某民办小学教师对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进一步探究如何将语用学理论与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相结合,提高语用能力培养成效。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语用学及相关科学理论的同时,对民办小学教师的英语课堂进行教学观摩,分析记录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培养小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教学策略。本文共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绪论,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文献综述,在阐述了本文的理论基础的同时,分析整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界定核心概念,确定研究方法。第二部分阐述三条主要语用原则及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和要求。第三部分分析40余条小学英语语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案例,根据三条语用原则分析教师对培养小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根据第三部分内容,进一步提出优化小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教学策略。第五部分结语,总结研究结果,反思研究过程中的不足。
李民,肖雁[2](2017)在《国内外语类核心刊物中语用学研究分析:1980—2015》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借助CiteSpace,对国内外语类核心期刊中1980—2015年的语用学研究进行了梳理分析。研究发现:1)我国语用学研究始于1980年,1997年起直线式上升,2003年达到顶点,之后一直在高位运行;2)我国语用学研究论文主要发表在《外语学刊》、《外语与外语教学》等刊物上;3)发文总量较高的研究者主要包括冉永平、陈新仁、何自然、徐盛桓教授等;4)发文单位主要集中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5)从话题看,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语用学研究以学科引介和传统话题分析为主,90年代认知语用学研究发展迅速,新世纪以来语际语用学、语料库语用学、语用学与其他语言层面界面研究发展迅猛。与国外语用学研究相比,我国的语际语用学、语料库语用学、界面研究等领域尚有较大提升空间,临床语用学这一西方新兴学科尚未引起我国学界关注。
张新玉[3](2016)在《国内语际语用学研究回顾与展望》文中提出语际语用学是集第二语习得和语用学为一体的交叉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本文主要回顾了国内语际语用学的研究状况,重点对语际语用学的界定,语用能力的研究和语际语用学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这三方面的研究进行梳理归纳,总结了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展望语际语用学未来发展前景。
邓娟[4](2016)在《国内语际语用学近十年研究述评》文中认为回顾了国内外语核心期刊2004-2014年发表的语际语用学研究成果,调研了语际语用学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方法,理论研究涉及到语际语用学发展的历史研究、理论基础和方法及其发展前景,语用能力、影响语用能力的各种因素、语用失误、语用与教学、语用与翻译、语际语用学的认知研究;实证研究涉及到目标语言语行为、话语标记语的使用与习得法、二语习得中的会话分析、二语中指示语的习得、语用失误和语用迁移、语际语用能力、语用学与外语教学这七各方面。基于这十年的研究成果展望未来的语际语用学研究方法。
李晓莉[5](2016)在《语际语用学情境下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现状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文化语用能力既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当前我国高等学校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面对教师缺乏开展语用文化课堂教学的理论指导和有效方法,学生缺乏学习语用文化的动机和意识,语用文化运用能力欠缺等教学问题,利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手段强化学生的语用文化意识,使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手段提升学生语用文化运用能力等措施,促进大学英语文化课堂教学效能的提升。
李郁,施秀川,王秋晨[6](2012)在《浅谈语际语用学的发展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语际语用学研究是一个新兴的领域,是以语用学理论为基础的二语习得理论和跨文化语用学发展的交叉学科,是语际语言的语用学研究。语际语是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介于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形式。通过认识和了解语际语用学,有助于二语习得者最终掌握第二语言。
涂嵘[7](2011)在《语际语用学与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文中研究说明语际语用学是在第二语言习得和语用学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主要以跨文化语境下话语的使用规律为研究对象,强调语境对意义的制约与影响,特别是文化语境对成功的跨文化交际的决定性作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长期存在着重语言知识,轻文化教育;重语言能力,轻语用能力的倾向,而语际语用学对社会文化能力的主张,对于改进目前语言教学模式、强化文化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赵永平[8](2010)在《从语际语用学研究视角看我国外语语用教学》文中研究说明语际语用学的有关研究结果表明,与说本族语者相比,外语学习者在语用能力方面远远滞后,而另一方面,语用能力是可以通过语用教学培养的。本文在总结国外语际语用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外语环境下开展英语语用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我国外语语用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宋振芹[9](2010)在《中国跨文化语用学研究述评》文中认为跨文化语用学是在语用学和对比语言学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我国跨文化语用学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多年来,国内学者在跨文化语用学研究领域做了大量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透过跨文化语用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不仅可以了解我国在该学科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还可以推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龙翔[10](2010)在《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语用失误由来已久,它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文化背景之下的言语交际活动中,但真正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提出来研究的历史并不长,自从英国学者Jenny Thomas1982年在她的硕士论文中首次提出语用失误这一概念以来至今也只有28年的时间。从此,语用失误这一语言现象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特别是中国学者对语用失误的研究更是热衷非凡。诚然,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常常引起交际双方的误解,有的语用失误不伤大雅,有的破坏性极大,有的后果不堪设想;这也是学者们对语用失误研究的意义与价值之所在,因此对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的研究无论要求到什么程度都不为过。但在国外的相关研究中标题里含有“语用失误”的案例并不多见,而且据我们研究发现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至今仍没有哪位学者的博士论文对语用失误进行专题研究。以上便是本文选题的主要缘由。本文试图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主要研究框架由五部分组成:首先对本研究主题“是语言交际中语用失误还是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进行界定。通过研究我们认为verbal communication与“言语交际”应该更对应、更合理,从而确定了本研究的主题;第二,对语用失误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进行阐释,重点讨论了与语用失误研究最密切相关的三个跨学科内容:跨文化语用学、语际语用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第三,对国内外语用失误的专门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归纳,并对比了一些跟语用失误十分相关的概念,比如误解、偏误、误导、口误、歧义、语用模糊等等;第四,对六个不同层次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语用失误展开实证研究,并将研究结果与何自然、阎庄于1986年所作的研究进行对比分析;第五,根据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的严重性,我们总结了语用失误的10大成因,并对各种成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本课题研究证实了我们的假设:经过20多年的研究和发展,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率仍然不容乐观,有待进一步研究,以提高中国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减少语用失误。本课题的研究发现简单归纳如下:第一、通过对语用失误系统的梳理和归纳,总结了Thomas对语用失误研究的四大成就与八个不足,并归纳了国内学者对语用失误研究三个阶段中的11个方面的特点。具体参见第4.2.节;第二、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语用失误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即(1)低年龄组的英语学习者语用失误率一般都要比高年龄组的英语学习者的语用失误要大,具有统计学意义,但相互之间的差异不大,不显着;(2)语言语用失误率总是比社交语用失误率要高;(3)单选题语用失误率总是比多选题语用失误率要低。后两个结果的发现不但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相互之间的差异也十分明显。这些发现完全支持我们的假设,具体参见第5.5节。尽管本文的定位是在中国英语学习者这一对象上,本研究的成果和发现对其他语言的使用者也有同样的指导意义。
二、语际语用学与外语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语际语用学与外语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北京市某民办小学英语语用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新课标对小学生英语教学的要求 |
(二)小学是英语语用能力培养关键期 |
(三)民办小学英语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
(四)个人旨趣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
(四)理论依据 |
(五)研究方法 |
(六)研究对象 |
第二章 小学英语语用能力培养要求 |
一、语用原则 |
(一)合作原则 |
(二)礼貌原则 |
(三)关联原则 |
二、语用原则在小学英语语用能力培养中的应用及要求 |
(一)合作原则在小学英语语用能力培养中的应用及要求 |
(二)礼貌原则在小学英语语用能力培养中的应用及要求 |
(三)关联原则在小学英语语用能力培养中的应用及要求 |
第三章 小学英语语用能力培养有效性分析 |
一、中外教师应用合作原则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中教重点讲练模式化 |
(二)外教知识讲授连贯性不强 |
(三)外教语句讲练引导不足 |
二、中外教师应用礼貌原则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中教疏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
(二)外教间接表达方式难理解 |
三、中外教师应用关联原则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外教拓展内容丰富,分散学生注意力 |
(二)中教紧抓重点,教学内容单一 |
第四章 小学英语语用能力培养策略 |
一、搭建高效的双师型课堂 |
(一)教师方面 |
(二)学生方面 |
二、培养小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
(一)利用中外教师的文化背景优势 |
(二)设计多种形式的诱因 |
(三)布置开放型课后作业 |
三、加强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建设 |
(一)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
(二)教师应提高目标语语用水平 |
四、创设真实生动的交际情境 |
(一)创设话题式情境 |
(二)创设游戏型情境 |
五、云课堂等教学资源的拓展和充分利用 |
(一)教育管理部门云课堂资源的引进和优化 |
(二)教师需提高操控高科技教学设备的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国内外语类核心刊物中语用学研究分析:1980—2015(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年度与刊物发文情况分析 |
2.1 年度发文情况分析 |
2.2 刊物发文情况分析 |
3 作者与单位发文情况分析 |
3.1 作者发文情况分析 |
3.2 单位发文情况分析 |
4 议题分析 |
4.1 主要研究议题分析 |
4.2 议题突增情况分析 |
5 结语 |
(3)国内语际语用学研究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语际语用学的界定 |
二、语用能力研究 |
三、语际语用学研究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 |
四、国内语际语用学研究现状及前景 |
五、结语 |
(4)国内语际语用学近十年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1 语际语用学简介 |
2 语用学研究方法 |
3 语际语用学近十年的研究方法回顾 |
3.1 理论研究 |
3.2 实证研究 |
4 语际语用学研究方法展望 |
(5)语际语用学情境下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语际语用学与文化教学 |
(一)语际语用学 |
(二)语际语用学与文化教学 |
二、大学英语语用文化教学现状 |
(一)教师缺乏开展语用文化课堂教学的理论指导和有效方法 |
(二)学生缺乏学习语用文化的动机和意识,语用文化运用能力欠缺 |
三、大学英语语用文化教学对策 |
(一)利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手段强化学生的语用文化意识 |
(二)使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手段提升学生语用文化运用能力 |
(6)浅谈语际语用学的发展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语际语用学定义及其产生的背景 |
1. 语际语用学的界定 |
2. 语际语用学产生的背景 |
3. 语际语用的主要特征 |
二、语际语用学研究发展状况 |
1. 语际语用学的兴起阶段 |
2. 语际语用学的初具规模阶段 |
3. 语际语用学的成熟阶段 |
三、语际语用学研究内容及发展趋势 |
1. 语际语用学研究内容 |
2. 未来语际语用学研究发展趋势 |
四、结语 |
(7)语际语用学与大学英语文化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四 |
(8)从语际语用学研究视角看我国外语语用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语用能力的界定及其与语法能力的关系 |
3 语际语用学的概念及研究范畴 |
4 从语际语用学研究结果看外语语用教学的必要性 |
5 从语际语用学研究结果看外语语用教学的可行性 |
6 对我国外语语用教学的启示 |
7 结语 |
(9)中国跨文化语用学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言 |
二、 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引进与传播 |
三、 跨文化语用学的研究范围 |
四、跨文化语用学的研究内容 |
五、跨文化语用学的研究方法 |
六、国内跨文化语用学的研究现状 |
七、国内跨文化语用学的研究特点与发展趋势 |
八、结语 |
(10)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鸣谢 |
摘要 |
Abstract |
省约说明 |
图表说明 |
第1章 导论 |
1.1 本课题选择的动机与依据 |
1.2 本课题名称的界定 |
1.3 本课题研究与实践的意义和价值 |
1.4 本课题研究范围及其预期目标 |
1.4.1 研究范围 |
1.4.2 预期目标 |
1.5 本课题研究方法和语料 |
1.5.1 研究方法 |
1.5.1.1 文献法 |
1.5.1.2 问卷法 |
1.5.1.3 访谈或实际对话法 |
1.5.1.4 数据分析法 |
1.5.2 语料说明 |
1.6 本课题的结构 |
第2章 是语言交际还是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
2.1 关于语言和言语 |
2.1.1 语言与言语之争 |
2.1.2 Saussure 的语言与言语观 |
2.1.3 当代学者的语言与言语观 |
2.2 是语言交际还是言语交际 |
第3章 语用失误的理论基础 |
3.1 语用失误所属领域 |
3.2 语用学的发展及定义 |
3.2.1 意义 |
3.2.2 语境 |
3.2.2.1 传统的静态语境观 |
3.2.2.2 动态语境观 |
3.3 语用学的跨学科发展 |
3.3.1 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内容 |
3.3.2 语际语用学研究的内容 |
3.3.3 跨文化语用学和语际语用学的理论依据 |
3.4 跨文化交际学 |
第4章 语用失误研究综观 |
4.1 语用失误研究回顾 |
4.2 语用失误研究现状分析 |
4.2.1 国外学者对语用失误的研究现状 |
4.2.2 国内学者对语用失误的研究现状 |
4.2.3 Thomas 对语用失误研究的成就 |
4.2.4 Thomas 对语用失误研究的不足之处 |
4.3 语用失误的定义 |
4.3.1 国内外学者对语用失误的定义 |
4.3.2 本课题对语用失误的定义 |
4.4 语用失误的分类 |
4.4.1 国外学者对语用失误的分类 |
4.4.2 国内学者对语用失误的分类 |
4.4.3 本课题对语用失误的分类 |
4.5 语用失误与误解、偏误、误导、口误、歧义、语用模糊、交际失误和曲解的异同 |
4.5.1 语用失误与误解的关系 |
4.5.2 语用失误与偏误的关系 |
4.5.3 语用失误与误导的关系 |
4.5.4 语用失误与口误的关系 |
4.5.5 语用失误与歧义、语用模糊的关系 |
4.5.6 语用失误和交际失误的关系 |
4.5.7 语用失误与曲解的关系 |
4.6 语用失误与语用能力的辩证关系 |
第5章 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实证研究 |
5.1 研究的目的 |
5.2 研究方法 |
5.3 调查范围与问题的假设 |
5.4 受试者来源、调查方法与问卷的类型 |
5.5 基于何阎卷的不同层次英语学习者语用失误的调查 |
5.5.1 问卷实施与调查结果 |
5.5.2 结果假设与方差分析(ANOVA) |
5.5.2.1 对结果(2)的检验过程 |
5.5.2.2 对结果(3)的检验过程 |
5.5.2.3 对结果(4)的检验过程 |
5.5.3 何阎卷设计的贡献与不足 |
5.6 简答卷的设计、实施与结果分析 |
5.6.1 简答卷的设计与实施 |
5.6.2 简答卷的结果分析 |
5.6.3 简答卷案例诠释 |
5.7 访谈结果分析 |
5.7.1 关于访谈 |
5.7.2 何阎卷访谈结果分析 |
5.7.3 简答卷访谈结果分析 |
第6章 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成因及解决对策 |
6.1 主要成因 |
6.1.1 语用教学重视不够 |
6.1.2 语境知识缺乏 |
6.1.3 语域选择能力有限 |
6.1.4 相关语用图式知识贫乏 |
6.1.5 百科知识贫乏 |
6.1.6 母语的负迁移 |
6.1.7 中西文化差异所致 |
6.1.8 教学因素或语用预设所致 |
6.1.9 言语歧义所致 |
6.1.10 言语省约所致 |
6.2 解决对策 |
6.2.1 倡导语用教学与语用语法教学 |
6.2.2 克服面子观 |
6.2.3 重视学习者通识教育 |
6.2.4 建构相关语用图式知识语料库 |
6.2.5 尽量营造真实外语语境 |
6.2.5.1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资源 |
6.2.5.2 扩大中外语言学习者互换交流 |
6.2.6 增加汉英或英汉词典的语用词条 |
6.2.7 培养语用移情策略 |
6.2.8 注重言语交际中人际关系和谐管理 |
第7章 结束语 |
7.1 本课题研究的特点 |
7.1.1 研究问题的多角度 |
7.1.2 研究对象的多层次 |
7.2 本课题的发现 |
7.2.1 国外学者对语用失误研究的成就与不足 |
7.2.2 国内学者对语用失误研究与应用的成就与不足 |
7.2.3 本课题的发现与创新 |
7.2.3.1 发现 |
7.2.3.2 创新 |
7.3 本课题的局限性 |
7.3.1 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
7.3.2 受试的局限性 |
7.3.3 问卷调查的不足 |
7.3.4 时间安排上的不足 |
7.4 本课题对今后语言教学和实证研究的启发 |
7.5 展望 |
7.5.1 克服不足,完善后续研究的科学性 |
7.5.2 团队协作,力争后续研究的全面性 |
7.5.3 坚持不懈,做好研究的推广、宣传与教育工作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 |
附件二 |
附件三 |
附件四 |
四、语际语用学与外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北京市某民办小学英语语用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D]. 袁雪. 大理大学, 2021(08)
- [2]国内外语类核心刊物中语用学研究分析:1980—2015[J]. 李民,肖雁. 外国语文研究(辑刊), 2017(01)
- [3]国内语际语用学研究回顾与展望[J]. 张新玉. 现代交际, 2016(19)
- [4]国内语际语用学近十年研究述评[J]. 邓娟.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2)
- [5]语际语用学情境下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现状及对策[J]. 李晓莉.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6(02)
- [6]浅谈语际语用学的发展与研究[J]. 李郁,施秀川,王秋晨. 学理论, 2012(35)
- [7]语际语用学与大学英语文化教学[J]. 涂嵘.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2)
- [8]从语际语用学研究视角看我国外语语用教学[J]. 赵永平.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5)
- [9]中国跨文化语用学研究述评[J]. 宋振芹.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 [10]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 龙翔.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