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平昌县龙岗小学636400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探讨和研究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灵魂所在,拓宽阅读面、增加知识量对于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老师要能够结合自己日常教学的思考,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可以尝试完成一个能够被学生和老师共同接受的阅读教学设计。阅读是彰显语文生命力的最主要的形式,也是帮助学生提高他们自身潜能和学科素质的根本方法,本文将围绕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阅读的特色化教学来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特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8)06-0136-01
引言
高年级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提高阶段。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可把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定位在“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落实篇章训练”上。要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就应该从各方面着手,提高阅读效率,够拓宽学生的阅读面,等等。
1.小学语文阅读的内涵及意义
1.1阅读的内容及理解
阅读的内容是很宽泛的,不同的人对于阅读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例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朱绍禹认为:阅读文章是透过书面语言,领会其意义,从中获取思想和学习语言的活动程序,是人们学习和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手段。这些观点都强调了一个共同的内容,那就是阅读是从书面文字数据采集意义的过程,阅读教学能够大大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2语文阅读的意义
语文的阅读教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和形式,语文本身包罗万象,具有丰富的内涵,多彩的阅读世界能够将学生塑造成为具有灵魂的个体,强调本身的独立性。阅读不仅仅是语文学习的必经道路,同时也能够大大地增加他们的理解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感悟能力,对于他们今后做人处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语文是百科式的教学,极大的阅读积累量必定会在学生今后的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小学语文阅读特色化教学措施
2.1提升老师学品和文品
小学语文老师在编制语文教案时,必须要对其所需要讲述的语文教材内容进行研读,深度的挖掘其教材所蕴含的情感。在阅读文本时,要进入到其文章的情境当中,感受作者所想要表述的情感。老师们只有真正的理解其文章内容,将其教学活动构建在其层面上,才能使得学生们爱上阅读,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语文阅读学习活动中。老师对学生们的影响比较大,其带有极强的引导效用,其学习方式以及热情等都会受到老师的影响,因此,老师应当注重提升自身的阅读意识以及能力的提升,通过对自身学品以及文品的培养来提升自身的老师形象。
2.2熏陶学生
语文阅读并不是简单的一项学习方式,其和传统阅读有着很大的差异性。需要熏陶学生,引导学生们进入到语文阅读的知识海洋。感受名家作者的灵魂,体味其文本诗意,进而感受作者的情感。阅读能力是小学生们自身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提升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就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的培养其能力。加大对学生们熏陶的力度,让学生们可以静下来来去感受语文阅读的魅力,体会其生命深处的人文关怀,感受文章中心主旨。
2.3阅读百家名篇
拓展学生们的阅读数量,可以提升学生们自身的感悟能力。目前,阅读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的重点,在小学语文教材当中,有很多文章作品都是出自名家作者,站在客观的层面上分析,这些名家的作品已然给学生们的阅读建立了一个正确的标准规范,帮助学生们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其文章不管是表达形式还是表述内容都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学生们在阅读百家名篇时,可以真正的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其自身的感悟能力也会随之提升,老师要有目的的引导学生阅读名篇,从根源上提升其阅读的水平。
2.4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形成阅读积淀
小学语文阅读的特色化教学,还要不断地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各种各样的文章都应该来读一读,不断地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使其形成自身的阅读积淀。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备了阅读的基本能力,各类的语文杂志,例如《儿童文学》、《课外阅读》等,古今中外的文学类名著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阅读。高年级阶段正是情感发育、悟性熏陶的重要时期。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并不断地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对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来说几乎是有利无害的,阅读带给他们的完全是正面的东西。提高阅读能力、拓宽阅读的知识面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学生的健全发展。
结语
小学高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是语文学习的灵魂所在,阅读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多重的意义,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同时也在无形之中增添了学生的文化内涵,提高了个人的修养。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学品和文品,对学生进行熏陶,引领他们走进阅读世界。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邓树菊.中国校外教育.2016(04).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构建[J].李贺元.中国校外教育.2016(06).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洪美凤.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