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刺参属温带种类,当海水温度升高到一定范围后,活动降低、摄食停止,进入夏眠。夏眠期间,刺参机体出现器官退化、代谢减退、防御系统调整等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本论文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出发,研究了刺参夏眠期间器官退化、基因表达调控、表观遗传调控、抗氧化防御酶类基因调控、离子泵蛋白基因调控等过程,初步探讨刺参夏眠期间各项调控的分子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刺参夏眠期间消化道组织细胞凋亡是其退化的重要原因。采用室内诱导夏眠实验手段,对夏眠过程中退化显著的消化道进行细胞凋亡研究,发现:25°C温度诱导刺参进入夏眠,消化道组织发生萎缩退化;HE切片观察及TUNEL原位检测细胞凋亡实验直观展示了刺参消化道组织退化中的细胞凋亡过程,表明夏眠刺参消化道退化与细胞凋亡相关;凋亡诱导相关因子基因(BAX、CTSD和ACIN1)表达量检测显示:在实验0天时,BAX表达量显著上调,在实验第5、10天时BAX、CTSD和ACIN1表达均显著上调,在实验20、40天时,各基因表达量均明显回落,表明各因子参与凋亡调控。2.夏眠期间刺参基因表达调控明显,参与各项生命活动的非看家基因表达受到广泛抑制。采用Roche 454(GS FLX Titanium System)c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构建了刺参混合组织夏眠转录表达谱数据库,经分析判定质量较高、数据可靠;利用序列去冗、拼接、注释等生物信息学处理方法,共获得279,933条高质量EST数据,拼接获得87,059条Unigene序列(56,416 Contig和30,643 Singlet),其中7,786条Unigene获得注释信息,3,755条Unigene获得GO功能注释;对获得的基因序列库进行GO聚类分析,认为具有结合功能(binding)及催化活性(catalytic activity)的基因、参与生物学调节功能(biological regulation)的基因及细胞外组分(extracellular region)合成的基因在刺参夏眠期间受到表达抑制;对数据库序列进行SSR及SNP位点搜索,获得大量多态性位点。3.夏眠期间刺参表观遗传调控明显,与基因表达抑制调控相关。以454高通量测序构建的转录谱数据为基础,筛选8个表观遗传调控相关修饰因子基因,结合现场调查及室内诱导夏眠实验,检测刺参夏眠过程消化道组织DNA甲基化、染色质重塑、组蛋白乙酰化及组蛋白甲基化调控相关基因表达调控过程。结果显示:刺参夏眠期间,消化道组织DNA甲基化、染色质重塑、组蛋白去乙酰化及组蛋白甲基化调控因子基因表达上调。4.夏眠期间刺参呼吸树抗氧化防御酶类基因表达调控明显。根据基因功能注释,筛选5个抗氧化防御酶类基因,结合现场调查及室内诱导夏眠实验,检测刺参夏眠过程呼吸树组织抗氧化防御酶类基因表达调控过程。研究结果显示:现场调查夏眠刺参呼吸树样品中Cu/Zn-SOD及PRDX5基因表达上调,PRDX6基因表达量基本没有变化,而CAT及PHGPx基因表达量均出现显著下降;室内诱导刺参夏眠过程中,各抗氧化防御酶类均出现基因表达量波动,而在25℃温度条件下40天后各基因表达变化与现场调查实验结果一致。5.夏眠期间刺参消化道离子泵蛋白基因表达较稳定。根据基因功能注释,筛选4个离子泵蛋白基因,结合现场调查及室内诱导夏眠实验,检测刺参夏眠过程消化道离子泵蛋白基因表达调控过程。现场调查实验结果显示,夏眠刺参消化道组织中,V-ATPase, A基因表达量出现显著下调,其他离子泵蛋白基因(Na+/K+ ATPase、SERCA和V-ATPase, B)表达量均保持稳定;室内诱导实验结果与现场调查实验结果一致。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刺参多刺品系子三代池塘养殖中试与效果评价[J]. 河北渔业 2020(02)
- [2].刺参“鲁海1号”[J]. 中国水产 2020(06)
- [3].刺参-中国对虾复合养殖系统重金属分布特征[J]. 河北渔业 2020(07)
- [4].威海市刺参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 水产养殖 2020(08)
- [5].夏季高温对刺参养殖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 中国水产 2020(09)
- [6].刺参“安源1号”[J]. 海洋与渔业 2018(09)
- [7].刺参“东科1号”[J]. 中国水产 2019(07)
- [8].刺参吐脏再生对胰蛋白酶活性影响的研究[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S1)
- [9].几种饵料原料直接饲喂刺参试验[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07)
- [10].“安源1号”刺参新品种苗种引进培育项目顺利通过验收[J]. 科学养鱼 2019(11)
- [11].刺参“鲁海1号” 长速快 成活率高[J]. 海洋与渔业 2019(10)
- [12].刺参换季养殖及其池塘闲置期科学利用实用技术[J]. 水产养殖 2019(11)
- [13].不同海区条件对南移刺参养殖效果的影响[J]. 科学养鱼 2017(12)
- [14].灿烂弧菌对刺参养殖的危害及防控方法[J]. 科学养鱼 2017(02)
- [15].刺参‘水院1号’幼参培育水质检测分析[J]. 天津农业科学 2016(12)
- [16].刺参升温苗成活率的比较及经济效益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 2017(12)
- [17].大连海域刺参原产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调查及修复策略[J]. 水产学杂志 2017(04)
- [18].北方池塘刺参生态健康养殖新技术[J]. 科学养鱼 2016(01)
- [19].青、白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壁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J]. 渔业科学进展 2016(03)
- [20].刺参池塘健康养殖技术要点[J]. 科学养鱼 2014(12)
- [21].刺参池塘养殖中人工参礁的类型及优缺点[J]. 科学养鱼 2014(12)
- [22].基于抑制消减杂交识别白化刺参和青刺参差异表达基因[J].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2014(01)
- [23].几种微生态制剂对刺参幼参生长、存活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J].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5(03)
- [24].刺参池塘悬浮式网箱育苗技术探讨[J]. 科学养鱼 2015(07)
- [25].山东省刺参产业提升发展的战略思考[J]. 中国海洋经济 2019(02)
- [26].夏季养殖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大面积死亡的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J]. 海洋科学集刊 2017(00)
- [27].2013年山东省养殖刺参死亡的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J]. 科技致富向导 2013(34)
- [28].植物刺参[J]. 百科知识 2014(12)
- [29].刺参养殖技术研究[J]. 当代水产 2013(12)
- [30].刺参无公害养殖标准化发展现状与对策[J]. 中国标准化 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