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灌注扫描和后处理技术探讨及在正常人脑血流动力学测量中的应用

64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灌注扫描和后处理技术探讨及在正常人脑血流动力学测量中的应用

论文摘要

第一部分64层螺旋CT脑灌注及头颈部血管成像联合扫描技术探讨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脑灌注及头颈部血管成像联合扫描技术。方法:收集84例来我院行头部增强扫描及头部或颈部血管成像患者,检查结果未见异常,其中头部增强患者20例,头部血管成像患者32例,颈部血管成像患者32例。20例头部增强患者先用4ml/s速度注入30ml造影剂(优维显370 mgI/ml),15ml生理盐水作Test-bolus扫描,计算时间-密度曲线(TDC),然后以同样速度注入70ml造影剂(优维显370 mgI/ml),30ml生理盐水作Test-bolus扫描,得到的时间-密度曲线与前次比较;64例头部或颈部血管成像患者,以4ml/s速度注入20ml造影剂(优维显370mgI/ml),15ml生理盐水作Test-bolus扫描,计算64例头部或颈部动脉、静脉血管达峰时间。结果:头部增强患者小剂量与大剂量造影剂血管达峰时间相差8s。头部动脉达峰时间为19.6±2.6s,静脉达峰时间为25.7±3.2s;颈部动脉达峰时间19±2.8s,静脉达峰时间为26.6±3.1s。头部与颈部动脉血管达峰时间相差大约0.6s,头部动脉与静脉达峰时间相差大约6.1s,颈部动脉与静脉达峰时间相差大约7.6s。结论:CTP-CTA联合扫描,通过灌注扫描时小剂量造影剂估计大剂量造影剂血管达峰时间,大剂量造影剂血管成像时延迟时间为小剂量造影剂血管达峰时间加8s;头部动脉与颈部动脉达峰时间无统计学差异,头颈部血管联合扫描时,监测头部或颈部动脉血管达峰时间均可;在作头颈部静脉扫描时,需在动脉血管达峰时间基础上延迟约6s。第二部分多层螺旋CT脑灌注及头颈部血管成像后处理技术探讨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脑灌注及头颈部血管成像后处理技术。方法:收集来我院行头部CT灌注成像患者65例,其中正常者35例,异常者30例,分别选择双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作为输入参考动脉,上矢状窦作为输出静脉,正常人任意选取一边测定脑灰质、白质及基底节区灌注参数,有明显梗死区的患者测量梗死区及梗死区对侧正常脑灰质及白质灌注参数。结果:灌注图像后处理过程中,35例正常人当输入动脉分别为双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及颈内动脉,输出静脉均为上矢状窦时,所测量正常脑灰质、白质及基底节区灌注参数均一致;30例有明显梗死区患者当输入动脉未见明显狭窄,选择不同的输入动脉如双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输出静脉均为上矢状窦时,所得到的正常脑灰白质及梗塞区域灌注参数也一致。结论:脑灌注图像后处理中,对于正常人,可以选择任意较大动脉作为输入动脉;对有异常灌注区,血管没有见到明显狭窄时,同样可以选择任意较大动脉作为输入动脉;但有单侧大动脉血管明显狭窄时要尽量选择正常的大脑前动脉作为输入动脉。头颈部血管后处理须熟悉各种重建技术并综合应用,以期更好显示病变血管和不遗漏病变。第三部分正常成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脑血流动力学定量研究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正常人脑血流动力学定量研究中的价值。方法:选择35例正常成年人,常规头颅CT平扫后,选取基底节及其相邻层面行CT灌注成像检查,所得图像经CT灌注软件包进行后处理,获得灌注图像,测量感兴趣区的血流量、血容量及平均通过时间,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正常人基底节区灌注高于灰质区,灰质区灌注高于白质区。正常人灰质平均CBF、CBV、MTT值分别为(52.4±11.7)ml/(100g﹒min)、(2.7±0.6)ml/100g、(3.7±1.0)s;白质分别为(22.3±3.8)ml/(100g﹒min)、(1.4±0.4)ml/100g、(5.1±1.3)s。结论:CT灌注成像技术为测量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提供了一种新的影像学方法,也为脑缺血性疾病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论文目录

  • 符号说明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论文正文:64 层螺旋CT 头颈部血管灌注扫描和后处理技术探讨及在正常人脑血流动力学测量中的应用
  • 前言
  • 第一部分 64 层螺旋CT 脑灌注及头颈部血管成像联合扫描技术探讨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多层螺旋 CT 脑灌注及头颈部血管成像后处理技术探讨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正常成人多层螺旋 CT 灌注成像脑血流动力学定量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及说明
  • 文献综述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CT表现[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6(04)
    • [2].基于CT扫描试验的透水混凝土孔隙分布特征研究[J]. 硅酸盐通报 2019(11)
    • [3].多元文化区域主动脉夹层瘤患者接受螺旋CT检查下的护理对照[J]. 影像技术 2020(01)
    • [4].CT术前诊断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分析[J]. 影像技术 2020(01)
    • [5].试论临床工程师开展CT维护工作的局限性及改进措施[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21)
    • [6].CT三期增强扫描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12)
    • [7].综合护理在调强放疗患者增强CT定位中的应用效果[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23)
    • [8].跖骨软骨母细胞瘤的CT表现特点[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9(23)
    • [9].探究CT室检查中实行责任制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的应用效果[J]. 智慧健康 2019(33)
    • [10].消化道造影联合多层螺旋CT在胃底贲门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12)
    • [11].CT结合高频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J]. 医学综述 2019(23)
    • [12].CT增强扫描中的护理干预报告[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9(06)
    • [13].腮腺肌上皮瘤的CT影像分析[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11)
    • [14].低剂量CT扫描在成人继发性肺结核患者检查中的应用[J]. 中国民康医学 2019(20)
    • [15].常规CT及多层螺旋CT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医疗装备 2019(22)
    • [16].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鉴别诊断肺部小结节的价值[J]. 医学信息 2019(23)
    • [17].64排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价值[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36)
    • [18].探讨腹部CT检查对诊断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J]. 心理月刊 2019(23)
    • [19].腹部X线与CT扫描诊断急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14)
    • [20].腹部增强CT扫描对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9(12)
    • [21].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用于骨关节创伤诊断的价值研究[J]. 云南医药 2019(06)
    • [22].分析腹部CT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32)
    • [23].螺旋CT在腹部创伤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32)
    • [24].64排螺旋CT图像重建对肋骨、肋软骨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J]. 浙江创伤外科 2019(06)
    • [25].螺旋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诊断效果观察[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22)
    • [26].X线机、CT设备联合应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分析[J]. 智慧健康 2019(34)
    • [27].基于CT图像颈椎三维实体模型重建及3D打印[J].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9(06)
    • [28].探讨CT影像学对于血管性痴呆的诊断价值[J]. 中国实用医药 2019(34)
    • [29].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脑血管病患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19(06)
    • [30].多层螺旋C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J]. 慢性病学杂志 2019(11)

    标签:;  ;  ;  ;  ;  

    64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灌注扫描和后处理技术探讨及在正常人脑血流动力学测量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