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民主既是一种崇高的人文价值和政治信仰,也是一种实际的运作程序,它反映了人类对有效的国家与社会管理方式的追求。如果说从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过渡是人类社会的一次飞跃,那么,从政治民主到行政民主的发展将是国家与社会管理的一次实质性转变。一个政府仅仅从理论上宣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远远不够的,它还必须建立起一整套民主政治与民主行政的规则和秩序。公民在理论上被认为是国家的主人,在实践中作为公共行政管理的对象往往处于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角色。公民作为国家的主人,必然会渴望参与行政决策和执行;但在现实中却往往处于被管理和服从的地位。随着民主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和人们对民主的进一步需求,主张民主行政的呼声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民主行政的核心就是通过公民对于行政的参与,使得公民摆脱单一的被管理者的角色,与行政管理人员成为互动的伙伴,共同解决公共管理的难题,来实现公民的公共利益。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行政,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为发展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坚实基础,确立了正确方向,开辟了广阔空间。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行政的重要路径,就是大力加强民主行政制度建设,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提升公民有序参与。通过强调公民行政参与的制度化、适度化、有序化来推进我国民主行政的进一步发展。本文的主要内容是论述民主行政与公民有序参与,以推动我国民主行政的发展为出发点,重点讨论扩大我国公民有序参与的相关问题。公民参与作为民主行政中的重要内容,在众多民主与行政的理论中均有所体现,例如民主政治理论、新公共行政理论、治理理论及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等。本文认为公民参与是民主行政的逻辑内涵,表现在:公民参与推动民主行政的发展、促进公共政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以及推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同时,现代民主社会的进步也为公民参与提供了动力,促进公民参与的大力发展。在我国民主行政过程中的公民参与经过长期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目前具体的几种参与途径有:行政听证制度、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社会协商对话制度以及通过大众传媒参与行政。虽然说取得的成绩是可喜的,但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公民参与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无序参与现象的发生、参与效果不显著、公民参与意识不强烈等等。本文认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参与的保障机制不够健全、政务信息不够公开透明、公民自身的参与能力有限等方面。公民有序参与是民主行政发展的要件,而不断加强我国民主行政建设是推进公民有序参与的保证,二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内在互动关系,且符合我国执政为民的民主行政指导思想。正因为扩大公民有序参与在民主行政建设中的重要性,我们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来扩大公民的有序参与,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以下几点建议:推进公民有序参与的制度建设、增加政务公开力度、完善行政听证制度、完善行政监督机制、提升公民民主素质以及合理利用网络途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