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形态与故事建构 ——以《白蛇传》为主要研究对象

媒介形态与故事建构 ——以《白蛇传》为主要研究对象

论文摘要

二十世纪中后期以来,媒介已成为人类文化与信息传播的一个重要维度。世界各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媒介作出理论发掘,使得媒介对于人类文化的建构性价值逐渐得到澄清,媒介已成为一种新兴的理论方法和研究视角。从媒介这一特定角度,论文分别探讨了口头形态、书面形态、戏剧形态、影视形态和网络形态等五种介质的《白蛇传》,涉及近200个异文,其论述重心是故事讲述者、故事时间和故事空间等三个维度的媒介形态与故事建构的关系。通过这样的讨论,可以形成几个初步结论:第一,人类叙事有一条媒介叙事的线索。人类起初以音义结合的口语为媒介材料来叙事,后来以讲述者的表演为媒介来辅助叙事,直到图像符号和文字出现,人类有了更为自由、丰富的叙事媒介。从此,人类叙事的媒介主要以语言、表演、图像三种元素为核心,构成媒介叙事的基本方式。而新媒介时代,人类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综合传统叙事媒介,实现了媒介叙事的互动性和虚拟性。第二,厘清了“人”作为特殊媒介的人类学性质。口头媒介的弱主体性,虚拟平台上“数字人”的出现,都是人的媒介性的深刻表现。《自蛇传》的口头讲述者将自身融入白蛇故事,兼容讲述者、白蛇、青蛇、许仙、法海等多种角色,不同角色之间的转换与表演,实际上显示出讲述者的人类学存在。以此为基础,口头媒介所关涉的人的身份这一特性即弱主体性也得到发掘。因此,不同的口头讲述者在传承《白蛇传》时,各自的成长历程所积淀下来的叙事姿态和文化个性、审美选择都在故事的传承中显现出来,这既是讲述主体的自觉表达,也是口头媒介所赋予的弱主体性的反映。同时,从口头媒介发掘出来的特殊媒介“人”在其他媒介形态中也获得了相对独立的表达方式,书面媒介中“人”的媒介身份被隐藏,但仍然存在。到了表演媒介和网络媒介之后,“人”作为表演者,成为这些媒介创造“人”这种特殊媒介的基本模式。不过,表演媒介和网络媒介在表现“人”这种媒介时,有着根本性的差异。表演媒介中的“人”是以现实的人为基础,在艺术空间和技术手段的整合下创造艺术形象,传播艺术理念,实现娱乐效果。网络媒介中的“人”是以现实的人为募仿对象,依赖数字技术虚拟出近似于人的数字图形,其功能、表现、形象与现实的人非常接近,并在网络平台上由技术控制完成预设的相关任务。当代影视媒介已运用“数字人技术”,但其主体是现实的表演者。“人”的数字化媒介表达,从观念到实践都突破了传统表演者的内涵,于是,网络故事中数字人的目标已由意义传播转向娱乐互动,时间、空间的纯粹性超越,带来了“人”这种媒介的消解性表达。显然,这种消解,只是一种象征,更深层次的寓意是虚拟世界给人类提出的严肃课题:虚拟社会将给人类带来什么?第三,人类已经创造出复杂而全新的叙事方式——网络媒介叙事。在网络媒介强大的兼容功能对媒介综合的后面,也表现出单个媒介因素独立显现的可能性与抗争性。不同媒介的叙事,既反映了故事需要不断重述的内在规律,也体现了讲述者与接受者依赖于叙事方式的故事活动特征。媒介的综合性趋势以及虚拟性转型,对故事的传承将产生重要影响。在当代网络媒介正强势地包容和改变其他媒介形态时,鉴于虚拟性媒介的交互原则,可能导致故事娱乐性的片面发展,这是我们特别需要警惕的技术化陷阱。第四,媒介形态与故事建构具有必然关系。对现代《白蛇传》的多种媒介形态与故事的讲述者、故事时间和故事空间的关系讨论,可以发现,媒介因素在故事建构、传播与演变的过程中具有积极价值,同时,也反证了故事对媒介因素存在一定的选择性。不同形态的白蛇故事传承着大致相同的故事母题,这种传承包含着显著的情节变化,不同媒介因其不同的表现与表达方式,影响了具有相近母题的故事传承,也影响到故事的形塑原则。情节增删、主题选择、人物塑造、背景设置都受到媒介因素的制约或强化,在一些艺术媒介中故事的形象化特征被扩大,如影视媒介;一些艺术媒介则突出了故事的想象性,如语言媒介;还有一些艺术媒介将现实性取消而突出故事的虚拟性,这些不同表现以潜在的方式渗入故事之中,一定程度上规定了故事的呈现与传播。这些关系表明了媒介形态与故事建构存在着内在关联。另一个层次上,从传播层面考虑,也就是传播媒介传播故事的过程与故事存在内在关联,口耳相承的传播、文字与印刷的传播、影视传播的多维信息播放与传输、网络传播的虚拟扩展、全球互动以及游戏娱乐等多种传播显然对故事的生存和延续、变异都具有深刻影响,外在传播同时以相对的内在功能作用于故事,而且越是进入当代网络媒介之中,全新的传播与故事之间也越来越具有内在的互动关系,如游戏形态的故事,这种传播媒介使故事在玩家的关注与参与中得到传承,而且,可以将故事作为一种知识谱系来加以认识和理解,本质上,网络传播媒介已经改变了故事的内在结构与原初意义了。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0 绪论
  • 0.1 研究缘起
  • 0.2 研究基础
  • 0.3 研究方法
  • 1 《白蛇传》的故事传统:以口头媒介为线索
  • 1.1 口头媒介的人类学语境
  • 1.1.1 作为传播媒介的口头媒介
  • 1.1.2 作为艺术媒介的口头媒介
  • 1.2 《白蛇传》的故事传统
  • 1.2.1 《白蛇传》故事类型的存在史
  • 1.2.2 口头传统中《白蛇传》的类型结构
  • 2 媒介情境下《白蛇传》的故事讲述者
  • 2.1 多媒介延伸的故事讲述者:《白蛇传》的流变
  • 2.1.1 多媒介系统中《白蛇传》的故事讲述者
  • 2.1.2 书面媒介中《白蛇传》的故事讲述者
  • 2.1.3 表演媒介中《白蛇传》的故事讲述者
  • 2.1.4 《白蛇传》的故事讲述者对媒介的选择
  • 2.2 故事的媒介建构——讲述者维度
  • 2.2.1 故事讲述者的媒介处境
  • 2.2.2 媒介综合的探索
  • 2.3 对话与操控——媒介与故事讲述者的对话关系
  • 2.3.1 影视、网络媒介与故事讲述者的互动
  • 2.3.2 媒介对故事讲述者的操控
  • 3 媒介对《白蛇传》故事时间的把握
  • 3.1 媒介与《白蛇传》的故事时间
  • 3.1.1 多媒介系统中《白蛇传》的故事时间
  • 3.1.2 书面媒介中《白蛇传》的故事时间
  • 3.1.3 表演媒介中《白蛇传》的故事时间
  • 3.2 故事的媒介建构——时间维度
  • 3.2.1 故事时间的媒介处境
  • 3.2.2 媒介的时间表达与故事类型
  • 3.3 延续与拼接——媒介与故事时间的有限把握
  • 4 《白蛇传》故事空间的媒介展示
  • 4.1 现代《白蛇传》空间要素的流变
  • 4.1.1 书面媒介中《白蛇传》的故事空间
  • 4.1.2 表演媒介中《白蛇传》的故事空间
  • 4.1.3 网络媒介中《白蛇传》的故事空间
  • 4.2 故事的媒介建构——故事空间
  • 4.2.1 故事空间的媒介情境
  • 4.2.2 媒介对故事空间的探索
  • 4.3 描画与构造——媒介与故事空间的互动
  • 4.3.1 媒介建构故事空间的基本方式
  • 4.3.2 从描画到构造的媒介空间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现代《白蛇传》异文目录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出版的专著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温柔的讲述者——托卡尔丘克获奖演说[J]. 世界文学 2020(02)
    • [2].讲述者[J]. 百花洲 2019(02)
    • [3].讲述者[J]. 湖南文学 2019(07)
    • [4].在“故事”中续写“故事”[J]. 教育视界 2017(09)
    • [5].《欢乐中国人》进校园 用新闻思维做好故事的讲述者和传播者[J]. 广电时评 2018(11)
    • [6].市东:聆听教师前行的声音[J]. 上海教育 2017(09)
    • [7].从百姓中走出来的时代讲述者[J]. 摄影之友 2017(05)
    • [8].美国故事讲述者[J]. 摄影之友 2017(05)
    • [9].尺子的自述[J]. 快乐作文 2017(22)
    • [10].尔非愚,焉知愚之乐[J]. 小说林 2017(04)
    • [11].故事让我们在一起[J]. 风流一代 2017(08)
    • [12].孔繁敬:我是一名什邡援建记忆的讲述者[J]. 祖国 2017(12)
    • [13].秘密讲述者[J]. 雨花 2017(17)
    • [14].讲述者的角度和声音——童书讲述的维度空间和方式选择[J]. 小学语文教学 2015(04)
    • [15].诗歌距离理想主义还有多远?[J]. 诗刊 2008(01)
    • [16].论《红楼梦》的故事讲述者与叙事层次[J].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01)
    • [17].品牌文化的讲述者[J]. 纺织服装周刊 2014(23)
    • [18].国宝:我们回家了[J]. 学与玩 2020(05)
    • [19].论书面媒介中《白蛇传》的故事讲述者[J]. 中国文学研究 2010(03)
    • [20].信仰的力量 我是第000044号讲述者邓春杰[J]. 中国律师 2020(05)
    • [21].做好的讲述者和传播者[J]. 人民周刊 2017(18)
    • [22].《全城热恋》:孱弱的叙事支点[J]. 大众电影 2010(06)
    • [23].设计故事讲述者[J]. 设计 2013(04)
    • [24].教师:阅读者、思考者、讲述者、探索者[J].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10(11)
    • [25].“活的法律”的讲述者——教师在中国法制史课程中的作用[J]. 阴山学刊 2013(01)
    • [26].西方故事学转型与民族志故事学的兴起——以琳达·德格的“以讲述者为核心的叙事表演研究”为中心[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 [27].穿行于历史间的故事讲述者——美国土著作家莉安·豪访谈录[J].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2020(05)
    • [28].当医生成为病人:受伤的故事讲述者与元病理叙事[J]. 医学与哲学 2019(10)
    • [29].论表演媒介中《白蛇传》的故事讲述者[J]. 民族文学研究 2011(02)
    • [30].和孩子聊天也是一门功课[J]. 青春期健康 2016(20)

    标签:;  ;  ;  ;  ;  

    媒介形态与故事建构 ——以《白蛇传》为主要研究对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