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我国粮食储备布局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公共管理
作者: 李福君
导师: 何秀荣
关键词: 粮食,储备,布局
文献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我国建立粮食后备储备制度的主要目的是调节全国粮食供求总量,稳定粮食市场,应付重大自然灾害和其他突发事件,以保证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自1998年以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建设粮食储备体系,包括大规模投资建设粮食仓储设施,增加中央和地方储备粮规模,建立中央储备粮垂直管理体系等。目前全国的粮食仓储能力已经能基本满足政府粮食储备和企业周转储存的总体需求,现有中央和地方储备粮的规模已经相当于全国粮食年消费量的16%左右。但现有粮食储备体系仍有两个突出问题需要研究:一是如何更加有效地发挥储备粮在国家宏观调控方面的基本功能;二是怎样做到以最小的经济成本履行其基本功能。影响这两个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粮食储备布局。由于现有中央储备粮布局不尽合理,造成运作环节多、调运速度慢、管理成本高,同时也使大量的现有仓储设施闲置浪费。 本研究根据粮食物流的特点,采取规范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我国粮食储备的基本功能、运作方式、布局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我国粮食储备布局的合理性标准和影响因素。通过对仓储设施布局和运输条件与中央储备粮目前的区域布局、品种结构和储存布局的对比分析,提出了优化储备布局的原则和目标。 尽管我国粮食储备的首要目标是保证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的政治目标,但也要充分考虑运作成本和经营效益问题。为此,应该根据靠近市场、交通便利、方便收购、运具合适的粮食储备布局合理性标准,进一步调整完善我国的粮食储备布局。综合考虑我国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人口比例、粮食产量、市场敏感程度和易发生自然灾害程度,以及仓储设施布局和交通运输条件,建议将中央储备粮在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的分布比例由目前的71:15:14调整为40:40:20。调整的重点是从目前的以主产区为主向其它两个地区转变,特别是向主销区转变。增加在铁路运输沿线和有铁路专用线、专用码头的储备库点;增加一些位于特大城市的粮油加工企业,承担一定比例的中央储备粮储存任务。从品种结构上,也应将中央储备粮三大品种的储存比例从目前的小麦、大米、玉米分别为51:21:27调整为40:40:20。调整的重点是减少小麦、玉米储备规模,增加大米储备规模。为实现上述调整目标,需要改变目前的中央储备粮收购方式,缩短其储存周期,建立粮食储备和加工相互衔接的物流体系,建立动态的储备布局地理信息系统,合理选择储备粮的储存仓型。
论文目录: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1.2 前人的主要研究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
1.4 前提观点
1.5 资料与数据说明
第二章 我国粮食储备体系的历史回顾和现状
2.1 我国粮食储备体系的建立目的和过程
2.2 我国粮食储备的管理体系
2.3 我国粮食储备的基本功能分析和演变
2.4 当前我国粮食储备的基本运作过程
第三章 我国粮食仓储设施和运输条件
3.1 我国粮库建设概况
3.2 现有粮库仓容规模及分布情况
3.3 现有粮库的仓型构成和储存方式
3.4 现有粮库的交通运输条件
3.5 我国粮食运输的基本方式
3.6 粮库配套设施设备情况
第四章 我国粮食储备布局基本情况
4.1 我国粮食储备规模
4.2 中央储备粮的区域布局
4.3 中央储备粮的品种结构
4.4 中央储备粮的储存布局
第五章 我国粮食储备布局的成本
5.1 粮库建设成本
5.2 不同库容的平均粮食储备成本
5.3 不同粮食品种的平均储备成本
5.4 不同储备库点的运输成本
第六章 我国粮食储备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6.1 现有布局与粮食紧急动用的需要
6.2 现有储备布局与尽快投放市场满足居民消费的需要
6.3 现有储备布局与最大程度地发挥国家粮食仓储设施的作用
6.4 现有粮食储备布局与有效地组织高效率的粮食物流体系
第七章 我国粮食储备布局的合理性标准和影响因素分析
7.1 合理性标准分析
7.2 影响因素分析
第八章 优化我国粮食储备布局的原则和优化目标
8.1 优化现有粮食储备布局的有利条件
8.2 优化布局的基本原则
8.3 区域布局的优化目标
8.4 品种结构的优化目标
8.5 储存布局的优化目标
第九章 优化我国储备粮布局的政策措施和技术建议
9.1 改变目前的中央储备粮收购方式
9.2 通过调整现行规定,缩短中央储备粮的储存周期
9.3 建立粮食储备和加工相互衔接的物流体系
9.4 建立动态的粮食储备布局地理信息系统
9.5 合理选择储备粮的储存仓型
第十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发布时间: 2005-06-13
参考文献
- [1].我国粮食储备制度:问题与完善[D]. 马苏.中南民族大学2010
- [2].印度粮食储备市场化及其对我国的借鉴[D]. 陈紫嫣.武汉轻工大学2017
- [3].县级粮食储备问题研究[D]. 刘琴.西南政法大学2016
- [4].农户粮食储备行为研究[D]. 刘杰.西南财经大学2012
- [5].叙永县地方粮食储备轮换机制研究[D]. 杨绪涛.西南财经大学2016
- [6].国有粮食储备企业内部控制研究[D]. 侯新元.武汉工程大学2014
- [7].我国粮食储备调控政策模拟与规模优化研究[D]. 陈文琼.华中农业大学2013
- [8].地方粮食储备管理市场化运作研究[D]. 王倩.武汉轻工大学2015
- [9].新形势下我国粮食储备调控体系研究[D]. 肖宇.吉林财经大学2013
- [10].中储粮直属库规范化管理研究[D]. 张倩.山东农业大学2014
相关论文
- [1].基于现代物流的粮食批发市场改造研究[D]. 赵亚洲.南京财经大学2006
- [2].我国粮食企业物流管理研究[D]. 李霄汉.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
- [3].我国粮食安全目标体系下的最优粮食储备研究[D]. 魏锡源.江苏大学2006
- [4].粮食储备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与管理改进研究[D]. 周福生.中南大学2007
- [5].粮食物流需求预测方法研究[D]. 刘洪霞.吉林大学2007
- [6].粮食物流企业战略成本分析[D]. 钟春平.清华大学2004
- [7].关于东北经济区粮食物流体系建设的研究与思考[D]. 林曙光.东北财经大学2005
- [8].论政府在发展和完善粮食物流体系中的作用[D]. 孙志辉.吉林大学2005
- [9].我国粮食物流发展问题研究[D]. 张莉.大连海事大学2003
- [10].中国粮食安全储备预警研究[D]. 肖海燕.中国农业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