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课题对针刺“振阳穴”进针的最佳深度和最佳角度进行了规范研究,为针刺“振阳穴”提供了临床操作规范,并对“振阳穴”的局部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为针刺治疗阳痿的临床作用机制提供了形态学依据。目的:确定“振阳穴”临床操作的针刺最佳深度和角度,阐明“振阳穴”治疗阳痿的临床作用机制。方法:临床针刺“振阳穴”获得特殊针感时,对进针的深度和针体与人体冠状面、矢状面所成夹角进行测量,初步确定其临床操作规范;在“振阳穴”局部进行层次解剖,分别观察皮肤、肌肉以及臀大肌下组织结构,拍摄高清晰度图片资料,确定“振阳穴”进针过程中可能刺激到的神经、肌肉、血管,测量并统计皮肤至骶结节韧带、皮肤至阴部神经的距离,测量针体与人体冠状面、矢状面的角度,通过这些神经、肌肉、血管的走行和分布,确定产生特殊针感的解剖学基础,对“振阳穴”治疗阳痿的作用机理,做初步的探讨;结果:“振阳穴”临床操作时进针的最佳深度为(74.7±3.7)mm,进针时应平行于人体横切面,针体与人体冠状面夹角为(65.2±0.3)°,与人体矢状面夹角为(79.8±0.9)°,针刺“振阳穴”进针至获得特殊针感的局部解剖结构层次依次为皮肤、浅筋膜、臀大肌、骶结节韧带、阴部神经,皮肤至骶结节韧带的距离为(72.2±0.2)mm、至阴部神经的距离为(80.2±0.1)mm,进针时针体与人体标本冠状面夹角为(65.1±1.0)°,与矢状面夹角为(79.0±0.5)°。结论:针刺“振阳穴”时应注意按照一定的深度和角度进针,以保证获得特殊针感,提高临床疗效。针刺“振阳穴”产生特殊针感可能是由于直接刺激到了阴部神经,或由于针刺时引起局部肌肉组织收缩牵拉刺激阴部神经所产生的,治疗阳痿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大脑皮质和脊髓节段反射来影响阴茎勃起功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