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免疫抑制剂对三硝基苯磺酸诱导大鼠结肠炎模型的实验研究

新型免疫抑制剂对三硝基苯磺酸诱导大鼠结肠炎模型的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研究背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迄今为止,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病因与遗传、免疫、感染、环境等因素有关,其中肠粘膜免疫紊乱在IBD发病机制中具有中心地位。传统药物对IBD疗效不甚理想,寻找新型而有效的药物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来氟米特(leflunomide,Lef)是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具有较强细胞和体液免疫抑制作用,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在抑制器官移植的排异反应和狼疮性肾炎中有很好疗效,但其对IBD作用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观察来氟米特(leflunomide,Lef)对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esulfonic acid,TNBS)诱导结肠炎大鼠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寻找一种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新药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60只,清洁级,称重编号,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设为正常对照组(Nomal,N组)、结肠炎模型组(Model,M组)、Lef低剂量组(low dose Lef,LD组)、Lef中剂量组(Middle dose Lef,MD组)、Lef高剂量组(high dose Lef,HD组)、5-氨基水杨酸(5-aminosalicylic acid,5-ASA)阳性药物对照组(positive,P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5组利用TNBS/乙醇溶液灌肠诱发大鼠结肠炎模型。各组大鼠均在造模后12小时开始给药,N组和M组用0.9%氯化钠2.0ml灌胃,Lef分别按照(1.0,2.0,4.0 mg/kg/D)及5-ASA(100mg/kg/D)用生理盐水配制成2.0ml药液灌胃,每天1次,共14天。连续给药后2周后,深度麻醉处死大鼠,留取标本,分别对大鼠的一般状态、结肠组织黏膜进行大体形态及组织学损伤指数进行评分;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肠组织核因子κ-Bp65(nuclear factor-kappa Bp65,NF-κBp65)、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10(Interleukin-10,IL-10)的表达;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TNF-α、IL-2、IL-10的含量。结果与TNBS模型组相比,正常对照组大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amage activityindex,DAI)评分、大体形态损伤指数(common morphous damage index,CMDI)及组织学损伤指数(tissue damadge index,TDI)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0.50±0.28,0.29±0.19 4.5±0.58,5.84±0.37,5.53±0.61P<0.05];中、高剂量来氟米特(Lef)及5-氨基水杨酸(5-ASA)给药组的DAI、CMDI及TDI的评分显著降低(P<0.05),[2.08±0.35,0.88±0.37,1.08±0.35,1.84±0.34,1.19±0.20,1.50±0.35,1.93±0.46,1.04±0.15,1.51±0.14,P<0.05]。与TNBS模型组相比,正常对照组大鼠结肠组织黏膜内NF-κBp65、TNF-α表达显著降低,而IL-10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7.91±0.19,184.10±16.19,81.45±20.12,2.13±0.78,68.78±11.16183.36±16.82,P<0.05];中、高剂量Lef及5-ASA给药组的大鼠结肠组织黏膜内NF-κBp65、TNF-α表达显著降低,而IL-10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4.53±0.40,104.18±13.59,148.76±16.53,3.29±0.23,93.06±15.69,165.16±18.98,4.36±0.50,98.31±16.54,156.04±22.96,P<0.05]。TNBS模型大鼠结肠组织黏膜NF-κBp65的表达以胞核为主,相反正常对照组及治疗组NF-κBp65以胞质表达为主。与TNBS模型组相比,正常对照组大鼠外周血中TNF-α、IL-2的含量减低,IL-10含量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6.89±7.11,60.18±6.77,26.31±7.79,34.03±6.28,47.09±6.84,55.27±10.02,P<0.05];中、高剂量Lef及5-ASA给药组大鼠外周血中TNF-α、IL-2的含量减低,IL-10含量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2.99±5.15,51.52±3.91,51.00±10.01,36.76±4.87,50.56±4.12,53.17±9.90,39.10±5.22,51.53±3.19,50.40±8.55,P<0.05]。结论来氟米特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结肠炎大鼠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抗炎细胞因子的水平,抑制NF-κB核结合活性,进而降低致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发挥作用。

论文目录

  • 1 研究一 来氟米特对三硝基苯磺酸诱导大鼠结肠炎模型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1 引言
  • 1.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1.2.1 实验动物
  • 1.2.2 药品与试剂
  • 1.2.3 实验仪器
  • 1.3 实验方法
  • 1.3.1 大鼠结肠炎模型的制备
  • 1.3.2 分组及处理
  • 1.3.3 症状观察及疾病活动指数(DAI)的评估
  • 1.3.4 标本采集及结肠黏膜组织损伤评分
  • 1.3.5 病理组织切片HE染色及观察
  • 1.3.6 免疫组化染色及计数标准
  • 1.3.7 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
  • 1.3.8 统计学分析
  • 1.4 结果
  • 1.4.1 大鼠的一般情况改变
  • 1.4.2 大鼠结肠大体形态及组织病理改变
  • 1.4.3 大鼠结肠黏膜细胞因子的表达
  • 1.4.4 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
  • 1.5 讨论
  • 1.5.1 来氟米特的免疫抑制机理
  • 1.5.2 来氟米特对大鼠一般情况、DAI、CDMA及TDI的影响
  • 1.5.3 来氟米特对结肠炎模型的作用机制
  • 1.6 结论
  • 参考文献
  • 2 研究二 苏木水提取物对三硝基苯磺酸诱导大鼠结肠炎模型的保护作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2.1 前言
  • 2.2 实验材料
  • 2.2.1 实验动物
  • 2.2.2 药品与试剂
  • 2.2.3 实验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2.3.1 大鼠结肠炎模型的制备
  • 2.3.2 分组及处理
  • 2.3.3 症状观察及疾病活动指数(DAI)的评估
  • 2.3.4 结肠黏膜组织损伤评分
  • 2.3.5 病理组织切片观察
  • 2.3.6 免疫组化染色及计数标准
  • 2.3.7 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外周血中TNF-α、IL-2、IL-10的检测
  • 2.3.8 统计学分析
  • 2.4 结果
  • 2.4.1 大鼠的一般情况改变
  • 2.4.2 大鼠结肠大体形态及组织病理改变
  • 2.4.3 大鼠结肠黏膜细胞因子的表达
  • 2.4.4 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
  • 2.5 讨论
  • 2.5.1 苏木水提取物药理作用
  • 2.5.2 AELS对大鼠一般情况、DAI、CDMI及TDI的影响
  • 2.5.3 AELS对结肠炎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
  • 2.6 结论
  • 参考文献
  • 3 综述 细胞因子在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 3.1 促炎细胞因子
  • 3.1.1 白介素-1(interleukin,IL-1)
  • 3.1.2 白介素-2(interleukin,IL-2)
  • 3.1.3 白介素-6(interleukin,IL-6)
  • 3.1.4 白介素-8(interleukin,IL-8)
  • 3.1.5 白介素-12(interleukin,IL-12)
  • 3.1.6 白介素-17(IL-7)及白介素-23(IL-23)
  • 3.1.7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 3.2 抑炎性细胞因子在IB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3.2.1 白介素-4(interleukin,IL-4)
  • 3.2.2 白介素-10(interleukin,IL-10)
  • 3.2.3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 3.3 细胞因子生成的调控
  • 3.3.1 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与IBD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新型免疫抑制剂对三硝基苯磺酸诱导大鼠结肠炎模型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