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菊花植物学性状及活性成分动态积累的初步研究

药用菊花植物学性状及活性成分动态积累的初步研究

论文摘要

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系菊科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头状花序入药,是我国从古至今一直沿用的大宗中药材。本研究对所收集的药用菊花进行了主要植物学性状,孢粉学,叶表皮微形态,绿原酸、总黄酮动态积累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对杭白菊5个新栽培类型及传统型药用菊花共19个栽培类型植物学性状进行观测与比较。结果表明19个药用菊花栽培类型的植物学形态特征比较相似,但在其主要性状上类型间仍存在较大差异,用可变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19个药用菊花栽培类型根据植物学形态差异可划分为6个类群,杭白菊5个新栽培类型被聚为1类。2.应用扫描电镜SEM技术,对杭白菊5个新栽培类型及传统型药用菊花花粉形态进行观察,并根据文献作相应的描述和比较。结果表明,药用菊花花粉粒呈长球形,少数为近球形,赤道面观呈椭圆形,少数为近圆形,极面观为三裂圆形或等边三角形,具3条萌发沟,其沟宽和深浅程度不一,外壁具刺状雕纹及穴状纹饰。不同栽培类型在花粉大小、花粉形状、超微特征、刺长、刺宽、刺间距等方面存在差异。3.利用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杭白菊5个新栽培类型及传统型药用菊花叶表皮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所观察的药用菊花13个栽培类型叶片都有表皮毛,气孔为椭圆形,上下表皮均分布有气孔,下表皮气孔多于上表皮;气孔类型均为无规则型;叶表皮细胞形状有不规则形、不规则多边形;垂周壁较平直、浅波状、波状或深波状。不同栽培类型在气孔大小、气孔密度、气孔指数、T型表皮毛顶端长度等方面有明显差异,在表皮细胞形态,垂周壁式样、气孔外拱盖纹饰、外拱盖内缘等特征上存在差异。4.对杭白菊5个新栽培类型花期不同时期的绿原酸、总黄酮含量进行研究,确定其绿原酸、总黄酮成分动态积累过程。结果表明,杭白菊5个栽培类型在“舌状花开放50%管状花开放30%”或“舌状花开放70%管状花开放50%”时,绿原酸、总黄酮积累均达到最高水平。

论文目录

  •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药用菊花的生物学研究
  • 1.1 药用菊花的本草考证
  • 1.2 药用菊花的类群及资源学研究
  • 2. 孢粉学研究进展
  • 2.1 花粉形态的演化
  • 2.2 孢粉形态与植物分类
  • 2.3 菊属花粉的研究情况
  • 2.4 孢粉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 3. 叶表皮微形态研究
  • 3.1 叶表皮特征在分类学上的意义
  • 3.2 叶表皮微形态研究进展
  • 4. 药用菊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4.1 菊花中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 4.2 菊花中绿原酸的研究
  • 4.3 菊花中挥发油的研究
  • 4.4 菊花中微量及宏量元素的研究
  • 4.5 不同加工方法对菊花品质的影响
  • 4.6 菊花适宜采收期及化学成分变化研究
  • 4.7 菊花的主要药理作用
  • 第二章 药用菊花形态学性状观测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内容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头状花序形态比较
  • 2.2 植株及叶的形态比较
  • 2.3 形态学性状表现
  • 2.4 聚类分析
  • 3. 讨论
  • 第三章 药用菊花花粉形态比较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花粉的外部形态特征
  • 2.2 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花粉大小
  • 3. 讨论
  • 第四章 药用菊花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初步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用于光学显微镜观察的材料
  • 1.2 用于扫描电镜观察的材料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的叶表皮特征
  • 2.2 扫描电镜下的叶表皮特征
  • 3. 讨论
  • 第五章 杭白菊活性成分动态积累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仪器及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供试材料中水分含量的测定
  • 2.2 总黄酮含量测定
  • 2.3 绿原酸含量测定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杭白菊供试材料中水分含量的测定
  • 3.2 杭白菊总黄酮测定结果
  • 3.3 杭白菊绿原酸测定结果
  • 3.4 各栽培类型杭白菊总黄酮、绿原酸含量最高值分析比较
  • 4. 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川农泡椒一号”辣椒的植物学性状和核型研究[J].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11(02)
    • [2].国外花椰菜材料的引进及评价[J]. 杭州农业与科技 2013(06)
    • [3].君子兰不同种及品种植物学性状调查[J]. 园艺与种苗 2017(08)
    • [4].诱抗剂对番茄植物学性状和灰霉病抗性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7(02)
    • [5].沼液在辣椒上施用效果试验[J]. 中国园艺文摘 2012(04)
    • [6].山西省野葛种质资源分布与植物学性状研究[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6(01)
    • [7].豇豆肥效试验[J]. 吉林农业 2016(02)
    • [8].中、日几个小白菜品种植物学性状调查分析[J]. 现代农业 2012(05)
    • [9].保加利亚圆茄露地引种研究[J]. 北方园艺 2013(10)
    • [10].保加利亚番茄新品种露地引种研究初报[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3(02)
    • [11].杧果种质资源部分植物学性状分析[J]. 中国南方果树 2015(03)
    • [12].晚熟白沙枇杷新品种‘苏白1号’[J]. 果农之友 2010(02)
    • [13].不同伴生栽培对黄瓜植物学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J]. 青海大学学报 2019(02)
    • [14].弱光胁迫对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J]. 经济林研究 2011(04)
    • [15].无核白葡萄芽变系的植物学性状特征及RAPD标记研究[J]. 新疆农业科学 2010(01)
    • [16].大果水晶梨幼树产量与植物学性状的相关及回归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 2010(01)
    • [17].榆林市高产优质甘蓝引种观察试验[J]. 农业科技通讯 2018(04)
    • [18].济宁地区莲藕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J]. 长江蔬菜 2017(18)
    • [19].乙烯利对甜椒幼苗植物学性状及生理指标的影响[J]. 广东农业科学 2012(23)
    • [20].飞船搭载对番茄诱变效果的研究[J]. 杭州农业与科技 2009(01)
    • [21].荸荠新品种大田生产性试验分析[J]. 园艺与种苗 2017(08)
    • [22].无土栽培不同基质配方对辣椒生长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 2018(18)
    • [23].不同来源甜高粱主要性状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30)
    • [24].广西毛节瓜植物学性状及分类研究[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6(02)
    • [25].植物学性状参与脐橙果实油斑病调控的矿质营养代谢机制研究[J]. 果树学报 2010(03)
    • [26].元谋反季番茄引种比较试验[J]. 云南农业科技 2009(02)
    • [27].基于植物学性状分析山蚂蝗属种质的遗传多样性[J]. 草地学报 2020(03)
    • [28].不同棉花品种(系)比较试验[J]. 新疆农垦科技 2018(11)
    • [29].茄子果实植物学性状与品质性状相关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 2019(13)
    • [30].饼肥不同施用量对烤烟主要性状的影响[J]. 天津农业科学 2013(06)

    标签:;  ;  ;  ;  ;  

    药用菊花植物学性状及活性成分动态积累的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