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的迅猛发展对创造性人才及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从业者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全面完备的综合素质。为了适应这种社会需求,许多研究型大学开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研究性学习方式,以培养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才。近年来,高等教育蓬勃发展,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并没有带来教育质量的大幅提升,没有及时了解学生需求是制约教育质量提高的最主要因素。伴随着研究性学习越来越成为研究型大学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方式,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意愿和需求成为影响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效果的重要方面。学生对学校实施的研究性学习有他们自己的感知,对研究性学习的满意度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们有没有热情参与到研究性学习当中,因此评价研究性学习满意度十分必要。本文旨在探索并构建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满意度评价体系,对高校实施研究性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分析比较不同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找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关建议。本文的研究工作从以下几方面开展:首先,通过文献分析,参考已有研究成果,找出研究性学习满意度的评价指标,经过专家访谈、反复征询与修改,形成初步的研究性学习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为各级评价指标设置权重,从而形成完整的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满意度评价体系,并开发相应的4维度量表。其次,以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22份有效问卷。通过计算研究性学习三种基本类型的满意度总得分,评价比较研究性学习三种基本类型的满意度表现,分析原因,找出不足,提出改进建议。最后,本文得出如下结论:①学生对项目活动式研究性学习的满意度最高;②课题研究式研究性学习急需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及丰富的研究性教学经验的老师进行指导;③知识论专题选题要新颖,教学方式要多元化:④学校要加强软硬件资源建设,’扩大本科生研究机会。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绪论1.1 研究背景1.2 研究问题的提出1.3 研究意义1.4 研究内容1.5 研究设计1.5.1 研究对象1.5.2 研究方法1.5.3 技术路线1.6 论文结构2 文献综述2.1 研究性学习2.1.1 研究性学习的发展历程2.1.2 研究性学习的内涵界定2.2 学习满意度2.2.1 学习满意度的概念及内涵2.2.2 学习满意度的结构要素及影响因素3.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满意度评价体系构建3.1 概念界定3.1.1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3.1.2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满意度3.2 评价体系的构建目标与原则3.2.1 构建目标3.2.2 构建原则3.3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满意度评价指标设计3.3.1 己有学习满意度评价量表概述3.3.2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满意度评价指标选取3.4 关键评价指标诠释3.5 各指标权重体系的确定3.5.1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的步骤3.5.2 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4.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满意度实证评价4.1 数据收集4.1.1 研究工具4.1.2 调查对象4.2 数据的信度与效度分析4.2.1 效度分析4.2.2 信度分析4.3 数据分析与讨论4.3.1 评价方法4.3.2 数据计算4.3.3 数据讨论4.4 对策与建议4.4.1 加强硬件建设4.4.2 完善管理制度4.4.3 转换教师角色4.4.4 改进评价机制4.4.5 扩充研究机会4.4.6 关注学生需求5.总结与展望5.1 研究结论5.2 研究创新点与局限5.2.1 主要的创新点5.2.2 研究局限5.3 研究展望结论参考文献附录1 研究性学习满意度结构要素的重要性专家判断问卷附录2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满意度调查问卷附录3 专家对指标的评价权重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研究性学习论文; 学习满意度论文; 层次分析法论文; 评价体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