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颅内动脉瘤形成的相关因素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神经外科
作者: 顾宇翔
导师: 陈衔城,卢大儒,宋冬雷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危险因素,女性,吸烟,高血压,血流动力学变化,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优势征,后环,内皮糖蛋白,弹性蛋白,单核苷酸多态性,单倍型
文献来源: 复旦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第一部分颅内动脉瘤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目的:探讨国人散发颅内动脉瘤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03年1月~2005年3月在华山医院住院的颅内动脉瘤患者251例和对照338例,对年龄、性别、个人史(包括吸烟史、饮酒史、滥用药物史)、既往病史(高血压、冠心病、遗传性结缔组织病史)、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血脂)作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颅内动脉瘤组中40~60年龄段有163例,占总数的64.94%;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OR值为1.41,95%可信区间1.01-1.96)、吸烟史(OR值为1.81,95%可信区间1.06-3.10)、高血压史(OR值为2.32,95%可信区间1.30-4.16)、空腹血糖值与颅内动脉瘤的形成有显著性相关(P<0.05);饮酒史、冠心病、血脂值则无显著性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性别因素与颅内动脉瘤相关性有显著性,其他因素均无显著性。结论:国人散发颅内动脉瘤好发于40~60年龄段。女性、有吸烟史、高血压史是颅内动脉瘤形成的独立高危因素,其中性别差异是最普遍的因素。年龄因素可以增加其他危险因素的致病性。第二部分颅内动脉瘤的形成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目的:从影像学上分析血流动力学变化与颅内动脉瘤形成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05年7月华山医院514例患者的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影像资料,全部病例均行双侧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造影,通过影像学的变化推测先天变异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与颅内动脉瘤的关系。结果:在514例中有19l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含200个动脉瘤,对照组323例;发现先天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变的血管281支;200个颅内动脉瘤中85个(42.5%)合并有与之相关的原发血流改变;不含颅内动脉瘤的323例患者有114支颅内血管因原发变异造成血流改变。前交通动脉瘤56个,其中41例(73.21%)合并有Al优势征,OR值为10.43(95%CI:5.52-19.72)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5);后交通动脉瘤46个,其中颈动脉供血型或混合供血型27个(60%),OR值为11.43(95%CI:6.15-21.26)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原发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导致颅内动脉瘤形成的重要因素。Al优势征对前交通动脉瘤,Willis后环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后交通动脉瘤有重要的意义。第三部分颅内动脉瘤相关基因的多态性研究目的:分析国人散发颅内动脉瘤相关基因的多态性。方法: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的方法对华山医院2003年5月至2005年5月住院的散发颅内动脉瘤348例,对照组383例作分析研究,采用7900HTSequence Detect ion System的Taqman基因分型技术将作为颅内动脉瘤候选基因的内皮糖蛋白(endoglin简称ENG)和弹性蛋白(elastin简称ELN)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关联分析ELN和ENG等位基因型、单倍型与颅内动脉瘤的关系。结果:2个来自于ENG的杂合SNP位点和9个来自于ELN的杂合SNP位点,分别与颅内动脉瘤的发生无显著性相关(P>0.05)。ENG单倍型与颅内动脉瘤发生无显著性相关(P>0.05),ELN基因中发现有3个单倍型与颅内动脉瘤的相关呈显著性(P<0.05)。结论:内皮糖蛋白基因多态性与国汉族人群的散发颅内动脉瘤发生无明显联系,弹性蛋白基因在国人汉族颅内动脉瘤的发生机制中可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论文目录: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附录
综述
颅内动脉瘤家族性研究
参考文献
颅内动脉瘤相关基因的多态性研究
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2007-06-27
参考文献
- [1].数字减影三维重建在颅内动脉瘤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D]. 辛涛.第二军医大学2005
- [2].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支架置入术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研究[D]. 葛慧剑.首都医科大学2017
- [3].心电监控4D-CTA对颅内动脉瘤异常搏动点和形态学变化率的研究[D]. 顾艳.苏州大学2017
- [4].颅内动脉瘤的miRNA、mRNA表达谱及其分子网络调控研究[D]. 张明铭.中南大学2013
- [5].钙离子激活钾通道KCa3.1在血流动力学诱导的颅内动脉瘤生成机制中的作用研究[D]. 于瀛.第二军医大学2015
- [6].颅内动脉瘤术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预测因子分析[D]. 祝源.华中科技大学2012
- [7].颅内动脉瘤形成和破裂相关糖蛋白标志物的筛选研究[D]. 许璟.浙江大学2013
- [8].中西结合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D]. 马朝晖.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
- [9].颅内动脉瘤的病理和计算流体力学研究[D]. 马宏伟.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4
- [10].破裂性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临床研究及SAH并发远隔脏器损害的实验研究[D]. 孟雷.山东大学2011
相关论文
- [1].颅内动脉瘤破裂危险因素的血液动力学数值模拟研究[D]. 陈军.第二军医大学2009
- [2].颅内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分析[D]. 鲁刚.复旦大学2011
- [3].颅内常见动脉瘤的血液动力学研究及动脉瘤微弹簧栓塞预测程序的研制[D]. 黄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
- [4].颅内动脉瘤动物模型建立及发病机制的研究[D]. 郭予大.四川大学2005
- [5].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临床应用研究[D]. 赵庆平.第一军医大学2005
- [6].血管平滑肌雌激素受体表达与颅内动脉瘤相关性研究[D]. 伍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
- [7].血管生成素与流体切应力在人颅内动脉瘤形成与破裂中的作用机制[D]. 刘翼.四川大学2007
- [8].破裂脑动脉瘤、未破裂动脉瘤MMP、TIMP基因表达及强力霉素抑制大鼠颅内动脉瘤的实验研究[D]. 金点石.吉林大学2007
- [9].颅内动脉瘤致病基因筛查及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研究[D]. 葛明旭.山东大学2007
- [10].血流动力学因素在颅内动脉瘤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D]. 刘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
标签:颅内动脉瘤论文; 危险因素论文; 女性论文; 吸烟论文; 高血压论文; 血流动力学变化论文;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论文; 优势征论文; 后环论文; 内皮糖蛋白论文; 弹性蛋白论文; 单核苷酸多态性论文; 单倍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