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知识群体的革命论述

五四知识群体的革命论述

论文摘要

革命無疑是中國近現代史上至關重要的一個概念,但既有研究卻鮮少梳理這個概念的意義變化。或許受「革命時代終結論」的影響,緊接辛亥的五四時期尤其被人忽略,研究成果幾付闕如。為求補白,本論文以此為焦點,探討五四知識群體的革命論述。本文提出並置對觀的多元研究視野,取代以往只藉個人或單一群體呈顯五四面貌的方法,把五四幾個主要知識群體置於相同地位,考察他們各自的革命論述。隱含的理論前提是,任何一個在歷史中形成的概念都不可能是單義而是多義的,因為不同使用語境會令其產生不同意義:然而,由於這個多義的概念受胎於相同的歷史情境,一定程度上又顯示了某種家族相似性,有助進一步尋索專屬五四的革命理論形態。為達致先存革命概念的異,再求其同的目的,本文特別強調語境中的概念,還原它在不同思想群體中的意義.為避免研究失去脈絡,也為了辨識不同知識群體的知識立場,將透過爬梳當時較具影響的同人刊物為切入點。選擇刊物而不是其他媒介的理由是,它的量較少、較易集中分析,具有可操作性;更重要的在於當時的同人刊物具有封閉性,同人間的思想取向同質性較高,由此能較清楚辨明不同群體間的理論差異。職是之故,論文共分八章:第一章交代方法;第二章繪測五四知識場及其組成;第三章以五四前期掀起新文化巨浪的《新青年Ⅰ》為對象,理解當時最活躍的新文化份子在經歷建立共和及其後亂象後,到底是如何延續辛亥的革命思考;第四章分析國民黨群體的《建設》、《星期評論》,以明了他們在三民主義旗幟下的革命觀;第五章以研究系的《解放與改造》(《改造》)為分析對象,看這群與進步黨或立憲派淵源頗深的知識群體,又是如何理解革命的;第六章則把視線轉移至自由派知識份子的《努力週報》,看這群受英美自由思潮、實驗主義影響、的群體怎樣在細部改良的思想驅動下與革命思潮相抗;第七章則分析熱烈擁抱革命的馬克主義群體的《新青年Ⅱ》、《嚮導》’以期還原他們的革命理論;第八章則綜合此前所得?挑明五四的革命論理形態大致可分為靜態革命觀與能動革命觀兩類.前者以細部的文化改造為基調,傾向以文化改造而不是以政治社會動員為主的革命論述,《新青年Ⅰ》知識群體、胡適派學人群、研究系知識群體皆屬此類;後者是旨在以群眾運動而不以智性動員為取向的革命論述’國民黨系知識群體、中國馬克思主義知識群體則屬此類。

论文目录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導論:問題與方法
  • 第一節 相關研究回顧
  • 第二節 五四研究的盲點與本文方法
  • 第三節 論文布局
  • 第二章 五四時期的知識場域
  • 第一節 繪測五四的論述群體
  • 第二節 作者的關係網絡
  • 第三節 思想風格
  • 第三章 《新青年Ⅰ》的革命概念
  • 第一節 《新青年》思想變化的幾個階段
  • 第二節 新中國的探尋:文化抑或政治
  • 第三節 以法蘭西革命為典範
  • 第四章 國民黨系的革命觀:以《建設》及《星期評論》為例
  • 第一節 新文化運動的另一源頭
  • 第二節 國民黨知識群體的思想綱領
  • 第三節三 民主義的革命觀
  • 第五章 研究系的革命論述
  • 第一節 從社會主義到基爾特社會主義
  • 第二節 向實際方面行進的文化運動
  • 第三節 兩種革命的抉擇:德國抑或俄羅斯
  • 第六章 自由主義知識群體的革命觀
  • 第一節 五四的中國自由主義
  • 第二節 徘徊於政治與文化改造之間
  • 第三節 實驗主義的政治實驗
  • 第四節 無法完成的改造
  • 第七章 中國馬克思主義者的革命觀
  • 第一節 《新青年Ⅱ》的理論基點
  • 第二節 資本主義的內在邏輯
  • 第三節 社會主義為何
  • 第四節 革命:社會主義的靈魂
  • 第五節 社會主義革命的落實:從國民革命到世界革命
  • 第八章 結論:五四的革命形態
  • 參考文獻
  • 相关论文文献

    • [1].青年知识群体居住贫困及社会适应研究——以上海为例[J]. 青年研究 2017(01)
    • [2].从古代公共治策到现代智库——智库运行机制的历史考察[J]. 信访与社会矛盾问题研究 2016(06)
    • [3].民国时期上海知识群体的职业分层(1927—1937)[J].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16(00)
    • [4].知识群体脊柱康复保健操的创编研究[J]. 科学中国人 2017(11)
    • [5].乡村发展离不开年轻知识群体[J].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17(01)
    • [6].乡村知识群体与新农村建设——以山西省S村为例[J]. 中国农业信息 2014(07)
    • [7].知识·价值·权威——从知识群体权威的视角解析“后传统时代”的乡村整合[J]. 西北民族研究 2008(04)
    • [8].留学生与近代新知识群体的建构[J]. 理论月刊 2013(06)
    • [9].青年知识群体居住贫困化社会适应研究展望[J]. 大学教育 2013(03)
    • [10].李庆真《变迁中的乡村知识群体与乡村社会》出版[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1)
    • [11].民国时期城市知识群体的生活想象与身份认同——以《生活周刊》为例的分析(一九二五至一九三三)[J]. 社会科学论坛 2014(06)
    • [12].《明清知识群体的专业化与社会变迁》评介[J].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20(04)
    • [13].“层中层”的想象与行动:知识群体维权符号的抽象性与标出性[J]. 新闻大学 2018(01)
    • [14].新知识群体与五四运动[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3)
    • [15].漫步、出游与旅行:日常生活中的空间位移——以民国时期上海知识群体为例(1927-1937)[J].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15(00)
    • [16].晚清体育知识群体的公共交往(1890—1912)[J]. 中国体育科技 2018(04)
    • [17].“德先生”“赛先生”与江浙知识群体的文化渊薮[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18(03)
    • [18].近代温州第一个知识群体的生成及其贡献[J].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4)
    • [19].知识的权威:乡村整合的隐形力量[J]. 新西部(下半月) 2008(08)
    • [20].关于当代知识群体对科学术语认知情况的问卷调查分析——以在校大学生为例[J]. 浙江社会科学 2014(02)
    • [21].“九一八”事变中的东北新知识群体群像[J]. 学习与探索 2013(08)
    • [22].堕落的乡村知识群体——论鲁迅对传统乡土社会文化生态恶化的精神焦虑[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07)
    • [23].高校知识群体视域下的网络社会法治功能[J]. 教育评论 2011(01)
    • [24].声音[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4(13)
    • [25].社会文化生活的断裂与承续——近代以来的知识群体与昆曲[J]. 学术月刊 2012(11)
    • [26].战后普通知识群体的报刊论政——《观察》周刊“读者投书”栏考[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8(01)
    • [27].“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新知识群体对民族国家的认同[J].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0(05)
    • [28].大革命期间共产党与醒狮派国家观比较研究[J]. 湖北社会科学 2017(07)
    • [29].辨析“川普粉”现象——唐纳德·特朗普作为中国知识青年议题[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1)
    • [30].习俗移人:明清知识群体视野下的吴文化中心转移[J]. 兰州学刊 2013(03)

    标签:;  ;  ;  ;  ;  ;  ;  

    五四知识群体的革命论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