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化逐步上升为推动世界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成为人类进步的新标志。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即已成为一个重要产业,社会经济逐步成为信息经济,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信息化浪潮,我国提出国民经济信息化战略,作为其中一个部分的农业信息化也受到了高度的重视。“三农”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2008年中共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的中央政策文件吹响了“农村信息化”进军号角。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向农业渗透,在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的同时,也将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最终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有9亿多,占全国总人口的70%左右,而我国农业生产总值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国家信息化的整体水平,也关系着我国农业生产和发展的水平。安徽位于东南部,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人口6740.8万人,农村人口490多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省。那么,安徽省农业信息化得水平究竟有多高,安徽省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究竟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如何去解决,本论文将就此方面问题作初步的探讨。本文在理论探讨部分,主要运用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同时结合其他相关技术理论。农业信息化的研究是以信息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的。信息经济学是利用经济学中的供给、需求、成本、效益等概念和工具分析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特征,研究信息市场运行中的各种问题,定量测度信息服务的成本和效益,对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在实证研究部分,利用对安徽省的东、南、北、中、具有代表性的市县农业化信息化水平实地调查并对农户接受信息服务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主要利用了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农户接受信息服务的主要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调查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得出相关结论,指出问题所在。在本文的最后,根据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的结果得出了基本的结论,并提出了有关的政策建议。安徽省农村信息服务工作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普遍性问题,如政府职能发挥,资金短缺,人才缺乏,技术手段落后,信息资源不足,信息服务工作质量有待提高,信息服务在各地区开展不平衡等等。增强管理、提高意识,应用更多先进技术,做好统筹规划是未来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保障。因此,本文在对策建议中指出,进入21世纪,安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信息化将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特征。在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的过程中,特别是农业面对入市后的竞争和挑战,迫切要求信息技术的支撑。把科技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服务建立在信息化平台上,不失时机地推动农业信息化和高技术化,对于改造传统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实施安徽省农业信息化建设行动,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既是摆在全省涉农部门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安徽省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