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吉凤张艺代芬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心血管内科重庆400037
【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3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纠纷投诉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比较分析,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纠纷投诉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关键词】风险管理;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价值【中图分类号】R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181-02
心血管内科是诊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科室,诊疗的疾病类型有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炎、心肌梗死、心绞痛等[1].由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变化快,起病急,所以临床诊疗及护理工作面临着较高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医疗纠纷、护患矛盾也比较容易发生.由此可见,心血管内科的相关工作人员应加强心血管护理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改善制度、环境、医疗设备等多个方面的管理内容,从而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医疗纠纷、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2].我院为此特选取了13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进行专项研究,探讨风险管理在其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3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观察组有男患者34例,女患者31例;年龄为34-78岁,平均年龄(57.3±4.2)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5例,初中25例,高中17例,大专及以上8例.对照组有男患者32例,女患者33例;年龄为36-76岁,平均年龄(56.6±4.4)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3例,初中26例,高中16例,大专及以上10例.经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排除标准:本次研究排除了80岁以上的患者,精神病患者以及有精神病史的患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严重心肺疾病患者.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第一,在患者入院之初,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病房及医院环境、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医院的管理制度等.第二,护理人员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安静、整洁的就医环境,使患者能够感觉舒适、安全.第三,护理人员每日为患者测量血压、体温,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情况,从而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判断.第四,护理人员每日定时到患者的病房检查巡视,并做好用药护理、清洁护理、饮食护理等基本护理工作,如果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则向医生报告[3].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风险管理:第一,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由主管护师担任小组组长,对组内工作负责.小组成立之后,建立组内工作制度,并将小组成员的职责以明文公示,从而建立起规范的管理制度.而在风险管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向患者采集意见与建议,并据此对护理风险管理做出调整,以提高护理风险管理质量.第二,评估护理风险.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之前,护理人员应先评估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评估内容主要为疾病风险、用药风险、设备风险、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等.在得到评估结果之后,风险管理小组成员根据掌握的护理高危因素,制定出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护理方案,从而提高护理工作的针对性[4].第三,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影响护理工作安全性、引发护理风险事件和护理纠纷的因素之一,对此,管理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①医院开展与心血管护理有关的知识讲座与职业技能培训活动,向护理人员讲解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护理技巧,并对护理人员说明心血管疾病护理工作的复杂性,从而使护理人员能够正确对待本职工作;定期考核护理人员的学习成果,总结学习经验.②分批安排小组成员到上一级医院的心血管内科学习专业护理技能以及理论知识,从而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提升.③培养护理人员强烈的责任感以及职业道德,在组内树立爱岗敬业的工作典范,从而营造良好的工作风气.第四,建立健全与护理有关的法规制度.在心血管内科出现新技术、新设备、新仪器之后,管理者应建立起新的管理制度,使这些新技术、新设备等的使用更为规范;同时,管理者和护理人员还应相互监督仪器设备的使用行为,并定期检查、维修、保养各种仪器设备,从而提高护理安全性,降低护理风险[5].第五,护理人员可以开展系列讲座,向患者宣传护理风险的相关知识,加深患者对护理风险的认识,从而帮助患者树立起护理风险防范意识.通过树立患者的风险防范意识,使患者能够更为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及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而降低因患者不配合而产生的护理风险.第六,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为降低护理风险,护理人员应在护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把患者当做护理工作的中心,给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比如,护理人员应体谅患者的心情,做到对患者的疼痛感同身受,并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通过这种形式,使患者消除对护理人员的偏见并产生信任感,进而能够遵循护理人员的叮嘱,一切自主行为控制在安全、合理的范围之内.或者护理人员定时询问患者的病情及用药情况,检查患者是否遵医嘱服药,以防止患者私自停药、减药、加药等行为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
1.3临床观察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期间的风险事件、护理纠纷、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做统计学分析.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表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并做统计学分析.
1.4统计学分析患者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效果比较经比较分析,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纠纷投诉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见表1.
3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现代社会中中老年人的多发病,患者病程长、病情变化大且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很多患者发病之后需要住院治疗,而在住院过程中,因年龄偏大、自我管理能力差、基础疾病多等各种原因,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存在着诸多的风险[6].因此,降低护理风险成为护理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本次研究选取了13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的作用与价值,最后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之后,护理效果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单纯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这就提示,护理风险管理是提高心血管护理管理安全性的有效途径.在本次研究中,风险管理主要包括组建风险管理小组、评估护理风险、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等几项内容.从风险管理的实施到结束,患者的安全始终被放在第一位,而消除护理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则是风险管理工作的主旨.在风险管理的作用下,心血管疾病患者得到了优质的护理服务,而护理人员则提高了综合素质,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得到了提升.综上,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具有积极的作用,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1]吴晨玲.风险管理在心血管社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3,25(06):721-722.2]刘红梅,刘文霞等.心血管内科重症病人的护理风险管理价值研究[J].全科护理,2014,10(36):3429-3430.[3]冯菁.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护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6(12):127-128.[4]黄海燕.探讨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5,15(01):64-65.[5]韩莹.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21(01):148-149.[6]姜木林.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0(18):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