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黎贡山南段东西坡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群落学比较研究

高黎贡山南段东西坡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群落学比较研究

论文摘要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南段地处保山市隆阳区、腾冲县境内,位于北纬24°56′26°09′,东经98°34′98°50′之间,保护区最高海拔3150m(南斋公房),总面积124459 hm2。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是保护区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植被类型,占据东西坡海拔23002800m的山地范围。本文根据东西坡各海拔段上分别设置的各6块样地(总面积6000 m2)资料,从区系组成特征、群落特征、物种多样性三方面对高黎贡山南段东西坡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群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东坡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内有维管植物71科117属192种,西坡76科125属215种,西坡所含物种较东坡丰富。在物种组成上,东西坡都是以双子叶植物为群落主要组成部分。东西坡科的相似性系数为72.48%,属的相似性系数为63.37%,种的相似性系数为45.21%,说明东西坡含有较多的共有科和共有属,在种的组成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2)东西坡有相同的主要区系组成成分,即中国特有成分、东亚特有成分和热带亚洲成分;科、属、种级水平上,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之比(科:东坡1:0.71,西坡1:0.52;属:东坡1:1,西坡1:0.94;种:东坡0.15:1,西坡0.24:1),表明东西坡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处于热带成分向温带成分过渡地带。区系成分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表明,东西坡各热带成分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下降;各温带成分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中国特有成分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从以上分析,可知东西坡在区系上具有同一起源,同一进化的特征。(3)高黎贡山南段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可划分为两个群系(硬斗石栎群系和多变石栎群系)、8个群丛,有共同群丛针齿铁子-硬斗石栎群丛和野八角-多变石栎群丛,表现出东西坡丰富的群落类型多样性。(4)物种组成上,东西坡乔木层有相同的优势科优势属优势种(壳斗科石栎属硬斗石栎、多变石栎);在独有种中,东坡以杜鹃花科、山茶科和壳斗科为主;西坡以樟科为主。灌木层,两坡有相同的优势科优势属(禾本科箭竹属),独有种中,东坡以杜鹃花科物种为主,西坡以禾本科、忍冬科物种为主。草本层,东西坡有共同的主要组成科(菊科、莎草科和百合科),独有种中,东坡以蕨类植物为主,西坡以荨麻科、报春花科和蓼科植物为主。层间植物中,东坡以附生植物和藤本植物为主,西坡以藤本植物为主。相似性系数表明,乔木层相似性最低,层间植物相似性最高。在生活型谱组成上,东西坡都是以高位芽中的中、小高位芽为主,其生活型谱特征符合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中、小高位芽植物居多的基本特点;叶性质,东西坡都以纸质叶、小型叶、单叶、非全缘叶和渐尖叶为特征,反映了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性质。(5)群落物种多样性上,西坡群落物种多样性高于东坡,物种分布较东坡均匀;群落各层次上,乔木层、层间植物,东坡较西坡丰富,但均匀度较西坡低;而在灌木层和草本层上,西坡物种较东坡丰富,并且分布也较为均匀。在物种多样性的垂直梯度变化上,东坡群落物种多样性随着海拔的升高先减少后增加,最大值出现于海拔2300m,最小值出现于海拔2600m;西坡群落物种多样性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最大值出现在海拔2500m,最小值出现在海拔2400m;乔木层,东西坡物种多样性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东坡最大值出现于海拔2700 m,西坡最大值出现于海拔2500m;灌木层,东西坡均随海拔升高先减少后增加,东坡最大值出现于海拔2300m,西坡最大值出现于海拔25002600m之间;草本层,东西坡具有相同规律,均为在高海拔地区和低海拔地区出现两次最大值,且与乔木层和灌木层盖度呈负相关关系;东西坡层间植物随海拔升高呈下降趋势,最大值都出现于2300 m。从β多样性的垂直梯度变化上看,东西坡Whittaker指数和Routkedge指数在海拔梯度上都是先减少后增加,较大值出现于低海拔和高海拔地段,最小值位于中海拔地段。Jaccarad相似性系数与Routkedge相似性系数在东西坡沿海拔梯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最大值出现于中海拔偏高地段,即位于多变石栎林分布海拔范围内;在低海拔和高海拔地段出现两个最小值。这表明在低海拔和高海拔地段由于群落属于过渡类型、生境状况较差、且受一定人为影响,因此群落间的共有种较少,相似性较低,从而使Whittaker指数和Routkedge较大;而在中高海拔段由于水热组合条件较好,人为影响较小,因此群落间共有种较多,相似性系数较大,Whittaker和Routkedge指数也相对较小。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综述
  • 1.1.1 植物区系研究综述
  • 1.1.2 植物群落特征研究综述
  • 1.1.3 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综述
  • 1.1.4 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研究综述
  • 1.1.5 高黎贡山研究历史综述
  • 1.2 选题背景、研究内容和意义
  • 1.2.1 选题背景
  • 1.2.2 研究意义
  • 1.2.3 研究内容
  • 2 研究地区自然环境概述
  • 2.1 地理位置和地质地貌
  • 2.2 气候水文
  • 2.3 土壤、植被
  • 3 研究方法
  • 3.1 样地的选择、设置和调查
  • 3.2 数据统计分析
  • 3.2.1 种子植物区系分析方法
  • 3.2.2 生长型、生活型的分析方法
  • 3.2.3 群落物种数量特征分析方法
  • 3.2.4 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测度方法
  • 4 高黎贡山南段东西坡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植物区系研究
  • 4.1 东西坡植物区系科、属、种组成特征
  • 4.1.1 东西坡物种组成特征
  • 4.1.2 东西坡科、属、种的相似性分析
  • 4.2 东西坡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 4.2.1 东西坡科的地理分布分析
  • 4.2.2 东西坡属的地理分布分析
  • 4.2.3 东西坡种的地理分布分析
  • 4.2.4 东西坡种级特有现象分析
  • 4.3 东西坡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种子植物地理成分垂直梯度分析
  • 4.3.1 东西坡科的地理成分沿海拔梯度的变化
  • 4.3.2 东西坡属的地理成分沿海拔梯度的变化
  • 4.3.3 东西坡种的地理成分沿海拔梯度的变化
  • 5 高黎贡山南段东西坡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群落特征研究
  • 5.1 东西坡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群落类型
  • 5.1.1 高黎贡山南段东西坡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群落类型划分
  • 5.1.2 东西坡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各群丛特征描述
  • 5.2 东西坡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群落层次结构特征分析
  • 5.2.1 东西坡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各层物种组成特征
  • 5.2.2 东西坡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群系各层物种组成比较
  • 5.3 东西坡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各层物种组成的垂直变化特征
  • 5.4 东西坡乔木层胸径、株数的垂直变化
  • 5.5 东西坡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群落外貌特征分析
  • 5.5.1 东西坡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生活型谱及叶片特征分析
  • 5.5.2 东西坡硬斗石栎林、多变石栎林生活型谱、叶性质的比较
  • 5.5.3 东西坡生活型谱、叶性质的垂直变化分析
  • 6 东西坡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 6.1 东西坡多样性指数及其分析
  • 6.1.1 东西坡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
  • 6.1.2 东西坡各群系物种多样性分析
  • 6.2 东西坡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变化特征
  • 6.3 东西坡多样性指数及其分析
  • 7 结论
  • 8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高黎贡山南段东西坡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群落学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