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文化身份的认同之路—托尼·莫里森三部小说的后殖民解读

双重文化身份的认同之路—托尼·莫里森三部小说的后殖民解读

论文摘要

作为当代美国极具影响力的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深切关注美国黑人的命运和前途。文化身份的探求一直是莫里森作品中不变的主题。本论文试图运用后殖民理论中霍米·巴巴关于身份,以及双重文化身份的理论来分析莫里森三部作品《最蓝的眼睛》、《所罗门之歌》和《柏油孩子》中主人公双重文化身份的认同之路,试图了解莫里森对非裔美国人双重文化身份的认同之路的思考。在《最蓝的眼睛》中,主人公皮克拉·布莱得拉夫一心追求美国白人文化身份而放弃其黑人身份,最终无法完成双重文化身份的认同。在《所罗门之歌》中,遵循黑人身份让主人公奶娃·戴德实现了成长的飞跃。在《柏油孩子》中,莫里森纠正了《所罗门之歌》中对文化身份认同过于乐观的想法。除了《所罗门之歌》中的奶娃之外,其他主人公都没有成功地构建双重文化身份。然而《所罗门之歌》和《柏油孩子》中开放性结尾更好地表现了双重文化身份的认同之路是一个复杂的、持续进行的过程,是过去和现在、南方和北方、黑人文化和白人文化协商的过程。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只有黑人文化和美国白人文化的结合,即保留并发扬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同时吸收白人文化中进步的东西,才是黑人民族的生存之路。

论文目录

  • Acknowledgements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提要
  • Synopsis
  • Contents
  • Introduction
  • Chapter One Postcolonial Studies, Toni Morrison and Her Three Novels
  • 1.1 Brief Introduction to Postcolonial Studies and Related Concepts
  • 1.2 Homi K. Bhabha’s Concepts of Identity and Cultural Identity
  • 1.3 Brief Introduction to Toni Morrison and Her Three Novels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 2.1 Comments on and Criticism of The Bluest Eye
  • 2.2 Comments on and Criticism of Song of Solomon
  • 2.3 Comments on and Criticism of Tar Baby
  • Chapter Three Pecola Breedlove’s Quest for Cultural Identity
  • 3.1 Struggles between Black Cultural Identity and White Cultural Identity
  • 3.1.1 Locating a Place in Culture
  • 3.1.2 Efforts to Construct a Double Cultural Identity
  • 3.2 Pecola’s Quest for White Cultural Identity and Loss of Black Cultural Identity
  • 3.3 Comments on Novel’s Ending
  • Chapter Four Milkman Dead’s Quest for Cultural Identity
  • 4.1 Milkman’s Gaining Black Cultural Identity
  • 4.1.1 Discovery of Names’ Significance
  • 4.1.2 Acceptance of Black Cultural Heritage
  • 4.1.2.1 Milkman’s Deciphering of African Music—Blues
  • 4.1.2.2 Myth of Flying Africans
  • 4.2 Struggles between Black Cultural Identity and White Cultural Identity
  • 4.2.1 Protagonists’ Migration
  • 4.2.2 Fused into Black Community
  • 4.3 Comments on Novel’s Ending
  • Chapter Five Jadine Child’s and Son Green’s Quest for Cultural Identity
  • 5.1 Cultural Identity Crisis of Son and Jadine
  • 5.1.1 Jadine—Cultural Orphan
  • 5.1.2 Son—Blind Clinging to Black Culture
  • 5.2 Struggles for Double Cultural Identity
  • 5.2.1 Mutual Attraction between Black Culture and White Culture
  • 5.2.2 Conflicts of Double Cultural Identities
  • 5.2.2.1 Protagonists’ Migration
  • 5.2.2.2 Mutual Rescue
  • 5.3 Comments on Novel’s Ending
  • Chapter Six Morrison’s Contemplation on Double Cultural Identity
  • 6.1 Factors Affecting Cultural Identity Formation
  • 6.1.1 Maternal Love
  • 6.1.2 Black Community’s Influence
  • 6.2 Morrison’s Changing Thoughts on Cultural Identity Formation
  •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美国外交中的国会与侨民游说互构研究[J]. 美国问题研究 2016(02)
    • [2].是伊甸园还是乌托邦?中国留学生易成双重文化中的局外人[J]. 留学 2017(16)
    • [3].西方文学的双重文化内质——兼谈文学的人性意蕴[J]. 芒种 2017(10)
    • [4].西方文学的双重文化内质——兼谈文学的人性意蕴[J]. 芒种 2017(12)
    • [5].跨国并购的双重文化整合策略研究[J]. 商业时代 2010(17)
    • [6].论牛顿的科学贡献及双重文化价值观[J]. 华商 2008(07)
    • [7].胡塞尼小说创作中的双重文化身份解读[J]. 现代交际 2016(22)
    • [8].赛珍珠中国题材小说中的双重文化视角[J]. 北方文学(下半月) 2012(10)
    • [9].从女性主义视角对《花园书》中双的双重文化身份的解读[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05)
    • [10].外语教师的双重文化身份在外语教学实践中的表现及作用[J]. 中国校外教育 2009(S1)
    • [11].双重文化意识和翻译策略——析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 [12].外语教师双重文化身份的定位与作用[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8(02)
    • [13].简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双重文化介入[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03)
    • [14].双重文化身份视角下的《追风筝的人》[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 [15].索尔·贝娄:双重文化背景影响下的文化创作[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 [16].《风筝歌》的双重文化解读[J]. 作家 2012(20)
    • [17].赛珍珠的双重文化思想[J]. 青年文学家 2013(21)
    • [18].试论中国大学英语教师双重文化身份的必要性[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5)
    • [19].俄罗斯东西方双重文化的成因及其表征[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5)
    • [20].阿来汉语小说的双重文化视角[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5(01)
    • [21].论加籍华人的双重文化存在:解读《双重幸福》[J]. 文化研究 2009(00)
    • [22].梦里不知身是客——析赛珍珠《大地》中的“异乡人”写作[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 [23].文化全球化背景下英语教师的双重文化身份研究[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9(04)
    • [24].时空观视角下大学双重文化使命的实践价值[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 [25].双重文化下孤独意识的重构——解读村上春树的作品[J]. 求知导刊 2015(10)
    • [26].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双重文化身份的构建、认同和应用[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3(03)
    • [27].论中国共产党双重文化使命的发轫动因[J]. 云南社会科学 2012(03)
    • [28].双重文化视角下的身份认同与人物命运——伍慧明小说《望岩》中的人物形象[J]. 韶关学院学报 2018(04)
    • [29].英语教师双重文化身份刍议[J]. 考试周刊 2009(38)
    • [30].游走于两种文化之间——论查尔斯·雷兹尼克夫诗歌创作中的文化内涵[J]. 译林(学术版) 2012(06)

    标签:;  ;  ;  ;  ;  

    双重文化身份的认同之路—托尼·莫里森三部小说的后殖民解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