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峡谷旅游反贫困模式研究

怒江峡谷旅游反贫困模式研究

论文摘要

旅游消除贫困的研究,是近几年来国际关注的热点。旅游反贫困有着相当大的优势,而且返贫率低。怒江峡谷位于滇西北怒江州境内,由于生态环境异常脆弱,地形地貌地质环境制约社会经济发展,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至今仍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因此旅游反贫困模式的研究就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怒江峡谷地形陡峭、地质灾害多发、生态环境脆弱、交通闭塞,人类生存条件恶劣。本文在分析怒江峡谷坡度、海拔、交通条件等的基础上,认为恶劣的环境是造成贫困最主要的原因。很多人都生活在居住环境极差的高海拔陡坡地区,完全依靠发展种植业、养殖业脱贫不仅十分困难,而且还会加剧环境的恶化。移民、建水电站、开发矿业和发展旅游是怒江峡谷通常常用的反贫困方案,都具有其一定优势,但也有局限性。相比较而言,前三个能解决一部分贫困问题,但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旅游反贫困虽然也存在一定劣势:交通条件落后、很多贫困村寨旅游资源不丰富、闭塞的环境不利于旅游发展,但合理开发后不但会优化生态环境,还可使所有贫困人口参与,达到扶贫效果。近期大香格里拉圈、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的建立、新农村的建设战略和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都为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近年来六个旅游投资项目的陆续实施,推动了旅游的发展,为旅游反贫困提供了条件。我国目前的旅游反贫困模式多少存在对经济利益追求相对突出,扶贫开发目标比较单一等弊端。为克服这些弊端,本文提出了新的怒江峡谷旅游反贫困模式:乡村城镇化·产业结构优化模式、生态环境优化促旅游发展模式、旅游发展模式、旅游反贫困促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该模式是结合怒江峡谷旅游资源的特点,针对贫困人口的地域差异——旅游景区内、旅游景区周边、旅游景区外围的人口,提出不同的策略,使得产业结构优化、生态环境优化、旅游资源合理开发、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最后以丙中洛乡和古登乡为例,运用模式,提出不同的反贫困策略:对于旅游资源比较集中的丙中洛乡,依靠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脱贫;对于旅游资源较少,居住较分散的古登乡,依靠生产旅游产品脱贫。本论文以保护环境、解决“三农”问题为出发点,结合CIS、RS等研究手段,研究怒江峡谷不同地域的旅游扶贫模式,对该地的旅游开发和脱贫致富具有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绪论
  • 1.1 旅游反贫困的研究背景
  • 1.2 旅游反贫困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特点
  • 1.2.4 怒江峡谷旅游反贫困问题研究现状
  • 1.3 本论文选题及研究
  • 1.3.1 论文选题
  • 1.3.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1.3.4 本论文的创新点
  • 2 怒江峡谷概况
  • 2.1 自然条件
  • 2.1.1 地形地貌
  • 2.1.2 地质构造
  • 2.1.3 立体气候、立体生态
  • 2.1.4 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多发
  • 2.1.5 水资源
  • 2.1.6 土地资源
  • 2.2 社会经济条件
  • 2.2.1 国民经济
  • 2.2.2 基础设施及交通状况
  • 2.2.3 产业特点
  • 2.2.4 人居条件及贫困问题
  • 2.3 旅游资源
  • 2.3.1 自然旅游资源
  • 2.3.2 人文旅游资源
  • 2.3.3 旅游资源的评价
  • 2.3.4 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 3 怒江峡谷贫困状况及原因
  • 3.1 贫困概念及分类
  • 3.1.1 贫困的概念
  • 3.1.2 贫困的分类
  • 3.2 怒江峡谷贫困现状
  • 3.2.1 经济贫困
  • 3.2.2 社会发展缓慢
  • 3.3 贫困原因分析
  • 3.3.1 地形坡度分析
  • 3.3.2 海拔高差分析
  • 3.3.3 交通条件分析
  • 3.4 贫困因素统计数据分析
  • 3.4.1 基本原理
  • 3.4.2 相关分析
  • 3.5 贫困原因剖析
  • 4 怒江峡谷旅游反贫困条件分析
  • 4.1 怒江峡谷反贫困方式比较分析
  • 4.1.1 移民
  • 4.1.2 开发水能
  • 4.1.3 开发矿业
  • 4.1.4 发展旅游
  • 4.1.5 反贫困方式比较
  • 4.2 怒江峡谷旅游发展机遇
  • 4.2.1 大香格里拉圈的构建
  • 4.2.2 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的建设
  • 4.2.3 基础设施的改善
  • 4.2.4 新农村建设战略
  • 4.2.5 旅游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 4.3 旅游投资项目的策划和实施
  • 4.3.1 丙中洛"人类伊甸园"
  • 4.3.2 独龙江峡谷
  • 4.3.3 碧江影视文化城及怒族风情保护开发
  • 4.3.4 福贡月亮山、亚坪地质奇观及生态文化旅游
  • 4.3.5 福贡县腊竹底、木楞马傈僳族风情古寨旅游保护与发展
  • 4.3.6 泸水县高黎贡山世界生态地质公园旅游开发
  • 4.4 旅游发展是怒江峡谷反贫困的最佳选择
  • 5 怒江峡谷旅游反贫困模式构建
  • 5.1 我国旅游反贫困模式探索
  • 5.1.1 旅游反贫困模式及其构建方法
  • 5.1.2 我国旅游反贫困模式类型
  • 5.1.3 现行旅游反贫困模式的特点
  • 5.2 怒江峡谷旅游反贫困目标
  • 5.3 乡村城镇化·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模式
  • 5.3.1 乡村城镇化基本概念
  • 5.3.2 基本框架
  • 5.4 生态环境优化促旅游发展模式
  • 5.4.1 构建基础
  • 5.4.2 基本框架
  • 5.5 旅游发展模式
  • 5.5.1 旅游发展基本状况
  • 5.5.2 基本框架
  • 5.6 旅游反贫困促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 5.6.1 基本状况
  • 5.6.2 基本框架
  • 6 典型乡旅游反贫困策略
  • 6.1 典型乡环境对比分析
  • 6.1.1 两乡概况
  • 6.1.2 地理环境
  • 6.1.3 旅游资源
  • 6.1.4 贫困状况
  • 6.2 旅游反贫困策略
  • 6.2.1 丙中洛乡旅游反贫困策略
  • 6.2.2 古登乡旅游反贫困策略
  • 6.3 不同策略对比
  • 7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相关论文文献

    • [1].怒江缅籍婚嫁妇女管理工作的对策思考[J]. 创造 2020(02)
    • [2].探索神秘怒江[J]. 生命世界 2020(05)
    • [3].档案走进扶贫 点亮怒江[J]. 云南档案 2020(10)
    • [4].怒江:那些正在发生的变化[J]. 能源 2020(10)
    • [5].怒江捡石头[J]. 人民司法(天平) 2017(30)
    • [6].冬季·怒江[J]. 时代金融 2018(04)
    • [7].怒江第一湾[J]. 民族音乐 2018(04)
    • [8].《怒江汉子》[J]. 美术 2016(10)
    • [9].《怒江》[J]. 美术 2016(10)
    • [10].《怒江人家》[J]. 美术 2016(10)
    • [11].加快怒江全面脱贫全面小康步伐[J]. 创造 2017(Z1)
    • [12].身边的怒江[J]. 中国三峡 2016(03)
    • [13].怒江记忆[J]. 商业文化 2016(08)
    • [14].朝花夕拾——怒江骑行记[J]. 环境教育 2016(06)
    • [15].《怒江老虎跳》[J]. 公关世界 2016(17)
    • [16].推进依法治林 建设魅力怒江[J]. 云南林业 2014(06)
    • [17].怒江之恋[J]. 民族音乐 2014(06)
    • [18].怒江第一湾[J]. 民族音乐 2015(02)
    • [19].我在怒江拾得一场烟云[J]. 金沙江文艺 2020(01)
    • [20].民间方言的弦外之音[J]. 诗刊 2020(08)
    • [21].听傈僳族朋友讲怒江[J]. 边疆文学 2020(05)
    • [22].民间方言的弦外之音[J]. 诗选刊 2020(10)
    • [23].语言的怒江[J]. 诗潮 2018(04)
    • [24].怒江水电搁浅十年将“复活”[J]. 新西部 2016(05)
    • [25].怒江行(组诗)[J]. 大理文化 2016(07)
    • [26].怒江行(组诗)[J]. 金沙江文艺 2016(04)
    • [27].怒江 中国最后的一条自然河流[J]. 中国周刊 2016(08)
    • [28].怒江魂[J]. 南风 2015(10)
    • [29].情迷怒江[J]. 边疆文学 2013(12)
    • [30].在怒江(外三章)[J]. 散文诗世界 2014(04)

    标签:;  ;  ;  ;  ;  

    怒江峡谷旅游反贫困模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