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石墨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镍包石墨粉,化学镀,聚酰亚胺树脂,导电胶
石墨粉论文文献综述
黄裕娥,张东海,张筱龙[1](2019)在《镍包石墨粉聚酰亚胺导电胶的制备与性能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先将石墨粉预处理,后采用化学镀法与配制的镀液制备镍包石墨粉,最后加入聚酰亚胺树脂超声制备镍包石墨粉聚酰亚胺导电胶。对合成的镍包石墨粉进行SEM(扫描电镜)表征,探讨超声时间对剪切强度的影响、使用温度和填料含量对体积电阻率的影响、固化温度对电导率的影响以及导电胶在镀铜基板和镀锌基板上接触电阻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化学镀温度为80℃时,镍包石墨粉包覆效果良好;超声时间15 min、固化温度170℃、填料含量8%制备的导电胶性能较佳,且导电胶使用温度不宜超过200℃;导电胶在镀铜基板上的老化表现优于镀锌基板。制备的镍包石墨粉聚酰亚胺导电胶基本达到了作为导电胶的使用需求,进一步研究应用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胶粘剂》期刊2019年10期)
李佳明,陈学军,杨越,黄翔,宋宇[2](2019)在《纳米石墨粉改良红黏土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纳米石墨粉对桂林红黏土的改良效果,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改良土的物质组成、力学性质及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掺入纳米石墨粉后,红黏土矿物中高岭石的质量分数增加,石英的质量分数减少,且大部分氧化物的质量分数增加。随着垂直压力的增加,重塑红黏土的抗剪强度逐渐增加。纳米石墨粉使红黏土的抗剪强度、黏聚力、内摩擦角均得到了提高,抗剪强度增大程度为3.4%~16.6%。改良后,红黏土表面成层迭状,凹凸程度降低。纳米石墨粉将独立、相邻的土颗粒粒团联结在一起,使红黏土内部孔隙变小,结构骨架更稳定。(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徐永新,胡新颖,吴豪琼[3](2019)在《热压烧结制备石墨粉/铅锑合金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石墨粉和铅锑合金为原料,TiO_2为烧结助剂,采用热压烧结工艺制备石墨粉/铅锑合金复合材料。研究石墨粉对铅锑合金在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上的影响。运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及其微结构,并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导电机理。考察了石墨粉含量、烧结助剂TiO_2含量对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石墨粉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降低,弯曲强度增大,电阻率降低,介电损耗先减小后增大。烧结助剂TiO_2含量为3. 0%时,复合材料强度适宜,导电性能良好。(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9年05期)
邹雨航,柯惠珍,肖港归,路宽,许芷薇[4](2018)在《纳米石墨粉改善定形相变复合纤维膜的储热和放热速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负载不同含量纳米石墨粉(NG)的聚丙烯腈(PAN)基复合纤维膜作为支撑材料,以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CA-LA-MA)叁元低共熔物为固-液相变材料,通过物理吸附法制备CA-LA-MA/PAN/NG定形相变复合纤维膜。分别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和传热测试装置对定形相变复合纤维膜的化学性能、形貌结构、储热性能、热能储存和释放速率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CA-LA-MA叁元低共熔物成功地被吸附到PAN基复合纤维膜中。制备的定形相变复合纤维膜的相变融化温度约为19℃,相变焓值约为114~131kJ/kg。由于添加了具有高导热系数的NG使定形相变复合纤维膜的热能储存和释放效率明显提高了43%和42%。(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8年12期)
高凯,赵春宝,冯硕,刘浩[5](2018)在《废旧锂电池负极石墨粉制备石墨烯及其电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废旧手机锂电池为前驱体,回收负极石墨粉,并以其原料采用氧化还原法制备了石墨烯。通过FT-IR、XRD对其进行了表征和利用交流阻抗、恒电流充放电等电化学测试方法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石墨烯表现出与文献相近的电化学性能,在电流密度0.5A·g~(-1)下,石墨烯电极材料比电容量为113.2F·g~(-1),经1000次循环后比电容可保持93.2%。(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师》期刊2018年11期)
[6](2018)在《超高纯石墨粉物理法连续提纯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投资规模总投资500万元二、建设背景"碳"材料是二十一世纪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锂电池负极材料、石墨烯材料、各向同性核石墨、人造金刚石、柔性石墨等先进碳在人们的生活、生产和军事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从区域看,全球负极材料产业基本集中在中日两国,两国占据全球负极材料产量的95%以上。2013年中国负极材料企业实现产量3.98万吨,全球比重达68.03%。负极材料产量主要集中在中日两国。(本文来源于《中国粉体工业》期刊2018年04期)
王锋尖,潘坤,江爱明[7](2018)在《采自湖北省的粉褶菌属中国新记录种——石墨粉褶菌》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形态学研究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的基础上,报道了采自湖北省的粉褶菌属一个中国新记录种——石墨粉褶菌Entoloma graphitipes.该种的主要特征是子实体灰褐色,菌盖光滑或中心稍粗糙;菌褶短延生至深延生;菌柄光滑;孢子8.2~9.7×7.1~8.1μm(平均9.0×7.6μm),多角形,近等径.根据采集的材料对其进行了描述和绘图,并与相近种进行了比较和讨论.石墨粉褶菌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我国大型真菌的物种多样性,而且对粉褶菌属的系统分类与演化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标本存放于汉江师范学院真菌标本室(HMHNU).(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Emma,WRAD,Srl[8](2018)在《可再生石墨粉染色圆领T恤》一文中研究指出可持续性是纺织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因为在世界范围内,它不断地产生许多有害物质。在为可再生石墨粉染色T恤研究典型的循环生产工艺当中,设计受到了一种传统的技术的启发。这种纺织品的概念可以追溯到一个在古罗马时代已经很普遍的过程,从第十五到第十九世纪的意大利南部,用石墨染色织物。然而,可再生石墨粉染色T恤所用的石墨粉料(每件t恤可达10克)是当今科技工业的一种废物。它被回收用于处理,创造了一个封闭和可持续的循环。这种特殊的加工工艺,赋予了纺织品表现力的美感和极佳的手感。(本文来源于《设计》期刊2018年08期)
任国平[9](2018)在《石墨粉促进污泥电发酵产甲烷性能的机制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厌氧消化是污泥处理处置的常用手段之一。它不仅能够回收清洁能源(甲烷),而且还具有减少污泥体积、稳定污泥性质、提高污泥脱水效果等优点。污泥厌氧消化是一个多阶段的复杂过程,其中产甲烷阶段的产甲烷古菌与其他细菌的厌氧互营对改善污泥厌氧消化性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强化互营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厌氧处理能力。本论文通过利用石墨粉的优越的导电性能及电化学反应迅速高效的特点,将石墨粉添加于电发酵反应器中,通过产甲烷性能、电化学性能、微生物群落结构、能效分析和经济效益分析的综合分析,探究导电物质强化电发酵产甲烷性能的可能性和经济性,明确导电物质、电子传递及产甲烷性能叁者间的耦合关系和交互作用机制,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阐明电与厌氧微生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关系。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石墨粉的添加能够有效提高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性能。修正的Gompertz模型结果显示,电与石墨粉相互作用能够显着提高最大产甲烷速度,缩短发酵延迟时间。在-0.6V条件下,利用电与石墨粉相互作用的实验组(Graphite +Voltage)的最大产甲烷潜能达到2.99 mmol,比对照组(Control)及石墨粉添加组(Graphite)分别提高了60.21%及22.63%。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电发酵体系中添加石墨粉能够增加厌氧消化体系的电荷储存容量,减小电荷传递电阻及生物膜电阻,改善电化学活性。原位电化学傅里叶红外光谱(In-situ FTIR)显示,电与石墨粉相互作用能够显着提高反应体系内电活性基团的种类及强度,这有利于促进微生物间的电子传递。(2)电势的改变会影响添加石墨粉的电发酵体系的产甲烷性能。研究结果显示,在-0.6 V到-0.9 V的电势范围内,-0.8 V条件下电发酵体系达到最优的产甲烷性能,其最大产甲烷潜能(P)、最大产甲烷速率(Rmax)及延迟时间(δ)分别为5.00 mmol,0.500 mmol/d及3.75天。循环伏安试验表明该条件下的电容值最大(8.26-8.43 mF·m-2),电荷传递电阻及生物膜电阻值最小(2.64-20.23 Ω),这有利于电荷的存储及快速释放,从而促进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C02还原)。激光共聚焦实验结果可知,电势的增加能够改变生物膜在电极表面的分布,促进电活性微生物膜的生长。但是当电势超过-0.8 V时,生物膜中死菌的比例显着增加,这可能是由于过高电势会造成微生物胞内外氧化还原电位(ORP)的失衡。同时,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结果显示,电势的变化不会显着改变微生物的种群分布,但是会影响他们的相对丰度。最优电势-0.8 V 条件下,Hydrogenophaga、Methanobacterium等微生物群落的相对丰度最高。能效及经济效益分析证实,-0.8V条件下电与石墨粉相互作用产生的净能量及经济效益最高,这有利于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总之,石墨粉能促进污泥电发酵产甲烷过程,提高其胞外电子传递性能。通过能效及经济效益分析证实,电发酵产甲烷具有良好的经济性。我们的研究不仅拓展了电发酵产甲烷在污泥处理方面的实际应用,也为理解污泥电发酵过程中的胞外电子传递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8-04-01)
陈学军,李家成,宋宇,白汉营[10](2018)在《纳米石墨粉对红黏土力学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添加了纳米石墨粉的红黏土以击实进行了重塑样制备,设计了不同掺量纳米石墨粉在红黏土最优含水率下的叁轴固结不排水试验;通过应力-应变曲线,分析了不同掺量纳米石墨粉对红黏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出了抗剪强度和抗剪强度指标的规律,并采用SEM微观手段对其改善机理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抗剪强度和黏聚力C随纳米石墨粉掺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内摩擦角φ基本保持不变,得出适量的纳米石墨粉对红黏土的力学性质有显着的提高,最优掺量在1%~2%之间。研究认为,纳米石墨粉红黏土呈现出的力学性质,与纳米石墨粉对红黏土孔隙结构的影响、纳米石墨粉对红黏土颗粒的黏附胶结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工程地质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石墨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纳米石墨粉对桂林红黏土的改良效果,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改良土的物质组成、力学性质及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掺入纳米石墨粉后,红黏土矿物中高岭石的质量分数增加,石英的质量分数减少,且大部分氧化物的质量分数增加。随着垂直压力的增加,重塑红黏土的抗剪强度逐渐增加。纳米石墨粉使红黏土的抗剪强度、黏聚力、内摩擦角均得到了提高,抗剪强度增大程度为3.4%~16.6%。改良后,红黏土表面成层迭状,凹凸程度降低。纳米石墨粉将独立、相邻的土颗粒粒团联结在一起,使红黏土内部孔隙变小,结构骨架更稳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石墨粉论文参考文献
[1].黄裕娥,张东海,张筱龙.镍包石墨粉聚酰亚胺导电胶的制备与性能表征[J].中国胶粘剂.2019
[2].李佳明,陈学军,杨越,黄翔,宋宇.纳米石墨粉改良红黏土试验[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徐永新,胡新颖,吴豪琼.热压烧结制备石墨粉/铅锑合金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研究[J].科技通报.2019
[4].邹雨航,柯惠珍,肖港归,路宽,许芷薇.纳米石墨粉改善定形相变复合纤维膜的储热和放热速率[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8
[5].高凯,赵春宝,冯硕,刘浩.废旧锂电池负极石墨粉制备石墨烯及其电化学研究[J].化学工程师.2018
[6]..超高纯石墨粉物理法连续提纯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J].中国粉体工业.2018
[7].王锋尖,潘坤,江爱明.采自湖北省的粉褶菌属中国新记录种——石墨粉褶菌[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8].Emma,WRAD,Srl.可再生石墨粉染色圆领T恤[J].设计.2018
[9].任国平.石墨粉促进污泥电发酵产甲烷性能的机制及应用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8
[10].陈学军,李家成,宋宇,白汉营.纳米石墨粉对红黏土力学性质的影响[J].工程地质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