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以英国医学传教士、医生德贞在华38年的医学传播活动和生活经历为主线,考察19世纪西方医学在中国传播的特征及中国医学现代化的早期模式。从西方医学的全球扩散、医学传教到医学传播的进步,作者探讨了西方医学的进步与发展对中国医学现代化的影响。作者认为晚清中国知识界和官方机构接触、接受西方医学,可视为中国医学现代化的早期阶段,德贞是这个阶段的主要人物。此时正逢西方医学进入现代化阶段,早期来华担任医学传播重任的是德贞之类的医学传教士,他们将最先进的西医学知识带到中国,试图建立中国医学的现代模式,并努力使中国医学溶入世界医学体系。文章从现代医学模式、身体语言、生命认识史、流行病学研究、卫生习惯和健康观念等角度分析西医学在中国的传播进程。以往的研究者热衷于讨论中国人对西医接受与否的态度,根本忽略了传播过程中的一种文化张力,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及其对现代文明的纠正和修正力量。本文试图从传播者的角度研究这项文化传播活动,传播者是如何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下展开这项传播活动,他们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和思路,为什么他们会这样做,结果是否如愿如偿。传播者们又是如何处理传播过程中的冲突与障碍。在华工作38年,德贞参与了中国医学现代化的所有过程,作为一名医生,他有典型意义,但他所持有的医学传教观点和对中医文化的评价,在传教士中又属于另类,所以他又是个特殊的案例。本文通过对德贞的个人经历、社交圈和传播行为的研究,希冀对19世纪西方医学在中国传播有一个客观的描述并做出公正的评价。
论文目录
致谢摘要ABSTRACT上篇 德贞前传导论第一节 德贞研究史第二节 德贞与中国医学早期现代化研究第一章 维多利亚时代的德贞其人(1837—1863)第一节 成长在霍乱年代第二节 求学于格拉斯哥大学和爱丁堡大学第三节 去中国做名医学传教士第二章 一个医学传教士的中国生涯(1863-1884)第一节 北京城的"西来和缓"第二节 医学传教士的定位与分歧第三节 福音传播的中介:医学传教士的价值评判第三章 京城名医和他的社交圈(上)(1864—1901)第一节 传教士间的联合行动第二节 中文医学专栏第一撰稿人第三节 北京汉学家沙龙:北京东方学会第四章 京城名医和他的社交圈(下)(1864—1901)第一节 德贞与晚清宫廷第二节 德贞与曾纪泽:绩学之士间的友情第三节 德贞的中国朋友第四节 德贞的社交术:道德、人品与技艺下篇 德贞与中国医学早期现代化第五章 医院医学:现代医学的诞生第一节 西式医院的中国式表现:寺庙式建筑和双旗杆标识第二节 北京施医院的资金筹集与捐款人第三节 由西医角度看中国的疾病与病人第四节 公共卫生学研究与流行病学调查第六章 晚清官方学堂的新医学教育第一节 丁韪良的办学理念与德贞的资格第二节 虚拟课程 真实教育第三节 传播哈维理论及其科学精神的生理学讲座第四节 是新医学教育吗?第七章 《全体通考》:身体知识的现代解读第一节 《全体通考》的底本与知识体系第二节 "解剖学"译名的确定—由《全体通考》开始第三节 身体的语言:遵循西医学体系,创造中文译名第四节 《全体通考》传输的科学思想及其影响第八章 锲而不舍的反鸦片斗士第一节 揭露鸦片的罪恶和危害第二节 鸦片的治疗与救赎第三节 鸦片的真相第四节 失败的"德贞计划"结语 德贞在华38年——中国医学早期现代化的道路与实践附录附1、德贞家谱附2、德贞著书目录附3、德贞中文文章目录附4、德贞英文文章目录(部分)参考书目一、档案二、文献史料集等三、近人论著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德贞论文; 医学传教士论文; 医学传教论文; 西医学传播论文; 医学现代化论文; 身体语言全体通考论文; 哈维和心血运动论文; 同文馆医学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