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HCMV-PP65、MMP-1、E选择素表达相关性研究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HCMV-PP65、MMP-1、E选择素表达相关性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CVD)发病呈现年轻化和逐年递增趋势,寻找其病因并开展针对性的防治是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动脉粥样硬化(artherosclerosis,AS)是脑梗死的主要病理基础,近年来研究表明微生物感染,尤其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 ovirus,HCMV )激活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HCMV激活感染引起的炎症和免疫反应在AS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临床观察及实验室检查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巨细胞病毒激活感染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 ix metalloproteinase,MMP)1、E选择素的相关性。方法:1.研究对象为14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及27例健康查体者,所有研究对象均行颈动脉超声、外周血白细胞HCMV-PP65、E选择素及MMP1检查,比较不同斑块类型患者外周血中HCMV-PP65、E选择素及MMP1的差别,并比较PP65阳性者与阴性者E选择素、MMP1的差别。2.超声检查方法:用美国HDI ATL 5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频率5~12MHZ。患者仰卧位,由颈动脉起始处至颈内动脉入颅处,对双侧颈动脉进行连续的横断面和纵断面二维灰阶、彩色及频谱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并记录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有无粥样硬化斑块及其部位、大小、回声和表面特征。3.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中的HCMV-PP65抗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外周血MMP-1及E选择素含量。4.各种斑块类型的评估根据病变的程度及病变类型,参照改良的Hennerici[4]分类法,将斑块分为6型。研究者为了方便统计,将硬斑组及1<IMT≤1.2mm归为稳定性斑块组,IMT>1.2mm及混合斑归为不稳定斑块组,根据病人报告和照片以双盲原则进行统计。结果:1 14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9例HCMV-PP65阳性,阳性率为48.9%,27例对照者中无一例阳性,病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不同斑块类型者PP65阳性率不同,无斑块者阳性率为29.17%,稳定性斑块阳性率为27.78%,不稳定斑块阳性率为59.48%,明显高于前两者,P<0.05,有统计学差异。3 PP65阴性者E选择素的平均含量为2.33ng/ml,MMP-1含量为1.50ng/ml,PP65阳性者E选择素的含量为2.76 ng/ml,MMP-1含量为2.33 ng/ml,均高于阴性者,P<0.05,有统计学差异。4无斑块者E选择素含量为0.59 ng/ml,MMP1含量为0.38ng/ml,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E选择素含量为2.70 ng/ml,MMP1含量为1.70ng/ml,均高于无斑块者,P<0.05,有统计学差异。5不稳定性斑块与稳定性斑块两组E选择素、MMP1的含量比较:稳定性斑块组E选择素含量为1.82 ng/ml,MMP1含量为0.68ng/ml,不稳定性斑块组E选择素含量为2.64 ng/ml,MMP1含量为1.80ng/ml,均高于稳定性斑块组,统计学比较两组MMP1含量有统计学差异;不稳定性斑块组E选择素平均含量高于稳定性斑块组,经统计学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6 PP65阳性病例中,无斑块形成者E选择素含量为1.83ng/ml,MMP1含量为1.22ng/ml;斑块形成者E选择素含量为2.42ng/ml,MMP1含量为1.50ng/ml,经统计学比较T1=-1.243,P1=0.281>0.05;T2=-0.463,P2=0.645>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CMV激活感染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明显相关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HCMV-PP65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者;不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HCMV-PP65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斑块者及稳定性斑块者,HCMV激活感染与斑块不稳定性相关;HCMV-PP65阳性者外周血E选择素、MMP1含量高于阴性者,HCMV激活感染增加外周血中E选择素、MMP1的表达;E选择素、MMP1的表达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相关;MMP1与斑块的不稳定性相关;HCMV-PP65阳性者中E选择素、MMP1含量与斑块有无没有统计学差异,提示在HCMV-PP65阳性者中E选择素、MMP1含量与有无斑块关系不大。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研究论文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HCMV-PP65、MMP-1、E 选择素表达相关性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P-选择素及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9(24)
    • [2].P-选择素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及P-选择素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 中南药学 2020(02)
    • [3].ICAM-1和L-选择素水平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J]. 实用癌症杂志 2020(03)
    • [4].血浆P-选择素在恶性肿瘤合并肺血栓栓塞症中的表达及临床应用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08)
    • [5].靶向E-选择素的新型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与生物学评价[J].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2020(02)
    • [6].P-选择素缺失对小鼠生理特征的影响[J].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17(01)
    • [7].血小板计数和P-选择素水平在重症感染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03)
    • [8].IL-6与P-选择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贵州医药 2017(06)
    • [9].不同程度冠状动脉损伤E-选择素基因多态性研究[J]. 河北医药 2017(19)
    • [10].P-选择素与深静脉血栓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 海南医学 2016(08)
    • [11].L-选择素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6(03)
    • [12].E-选择素蛋白及mRNA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20)
    • [13].急性脑梗死与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及L选择素的相关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 2014(10)
    • [14].过敏性紫癜患者尿P选择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检测[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0(07)
    • [15].不同程度OSAHS患者的P-选择素及血液流变学水平和相关炎性因子的变化[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5(03)
    • [16].E-选择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血行转移中作用的研究[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09)
    • [17].儿童危重症患者血液P-选择素与E-选择素的变化[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25)
    • [18].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和P-选择素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5(29)
    • [19].L-选择素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 广西医学 2013(11)
    • [20].L-选择素和异粘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 广东医学 2013(20)
    • [21].慢性高原病患者血浆组织因子微粒和P-选择素与凝血功能异常的关系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0(27)
    • [22].流体剪应力作用下E-选择素介导的中性粒细胞钙响应[J]. 医用生物力学 2018(02)
    • [23].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可溶性P、E选择素的表达[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06)
    • [24].小儿主动脉缩窄血压 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变化及其意义研究[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5(12)
    • [25].慢性自发性荨麻疹血小板参数及P选择素的检测[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6(05)
    • [26].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P-选择素的影响和意义[J]. 中国实用医药 2016(25)
    • [27].P-选择素在急性肺栓塞中的临床意义[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9(02)
    • [28].E-选择素在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中的作用研究[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5(03)
    • [29].瑞舒伐他汀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E、L-选择素表达的影响[J]. 免疫学杂志 2015(09)
    • [30].血清P-选择素及E-选择素对急诊危重患儿病情及生存状况的评估价值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22)

    标签:;  ;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HCMV-PP65、MMP-1、E选择素表达相关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