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花粉与氨甲喋呤治疗异位妊娠200例比较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凌翔,王姿斌,马鲁杭[1](2018)在《甲氨蝶呤联合妇炎消胶囊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妇炎消胶囊口服与甲氨蝶呤针肌注联合使用与单用甲氨蝶呤针肌注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血β-HCG在1000-2000之间的共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保守治疗方案,分别给予妇炎消胶囊口服与甲氨蝶呤针肌肉注射联合使用,和单用甲氨蝶呤针肌肉注射杀胚治疗。观察50例异位妊娠患者保守治疗效果。结果进过7天治疗与观察,两组保守治疗成功率分别为100.0%与64.0%,经过比较分析,两组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在同一血HCG水平,妇炎消胶囊口服有利于异位妊娠患者的治疗。结论及早发现并给予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以保守异位妊娠患者保守治疗的成功率。药物联合使用可提高成功率,且未见明显的副作用,有利于在临床推广。
古子娟,袁烁,卢如玲,王丽珍,杨仪雯,朱妹妹[2](2017)在《系统评价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系统评价活血化瘀中药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异位妊娠(E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相关中英文数据库关于活血化瘀中药联合MTX治疗EP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2010年1月-2016年9月)。对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及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46篇,共440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示:MTX联合活血化瘀中药与单用MTX相比,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更高,患者的血β-HCG转阴时间、包块吸收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单用MTX组更短,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结论:现有证据显示活血化瘀中药联合MTX治疗E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优于单用MTX。受纳入文献质量和数量限制,活血化瘀中药联合MTX治疗EP的疗效及安全性期待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以作进一步评价。
汪清梅,王成星,屈冬梅[3](2015)在《β-HCG值用于指导异位妊娠治疗方式的价值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异位妊娠是妇产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它的特点是发病急,病情凶险,而且具有隐匿性,如发现不及时或者患者重视度不足,会严重危害育龄女性生命健康。尽管大家对医学知识越来越重视,健康意识也有所提升,但异位妊娠的发病率并没有随之而降低,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这不仅与附件炎、盆腔炎、内膜异位症等因素有关,也与现在人工流产术、剖腹产术等一些妇科手术增多有关。既往有输卵管手术史、盆腔感染是最明显的高危因素[1]。也有一部分人过早
赵春华[4](2014)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实施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81例,按照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实施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即氨甲喋呤+米非司酮),观察组(41例)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56%VS77.50%),且在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上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可有效促进临床症状的改善,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丁永利[5](2014)在《国内天花粉蛋白注射液治疗异位妊娠有效性的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异位妊娠是妇产科的常见病,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年轻化趋势。由于阴道超声检查、血β—HCG的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目前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率显着提高,同时中药制剂在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方面取得了良好进展。天花粉蛋白注射液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对天花粉蛋白注射液治疗异位妊娠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未见报道,笔者检索天花粉蛋白注射液治疗异位妊娠的文献,对其进行系统分析,以评价天花粉蛋白注射液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以更好地指导临床。
韦日苑[6](2011)在《甲氨蝶呤单次与多次剂量肌注治疗异位妊娠有效性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系统评价甲氨蝶呤单次剂量与多次剂量肌注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 1992年至2010年)CNKI、VIP、PubMed、The Cochrane libraly、Medline、万方数据库。手工检索7种相关的杂志(1992年至2010年)。纳入所有关于甲氨蝶呤单次肌注和多次肌注治疗异位妊娠有效性比较的临床对照试验(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CCTs),由两名研究者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独立纳入文献、提取相关的数据并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利用Revman5.0.25对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用OR(比值比)及95%CI(可信区间)表示。系统评价指标有:成功率、失败率、胃肠道反应率、口腔黏膜损害率、骨髓抑制率、肝功能损害率、腹痛发生率以及重复用药率。纳入的文献经异质性检验,无异质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分析;而有异质性者,分析异质性的原因,用敏感性分析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处理。结果:纳入关于单次与多次剂量肌注治疗异位妊娠有效性比较的临床对照试验11篇,共1096例。纳入的所有研究,即超声下妊娠包块直径≤5cm、血β-HCG<6000U/L组:单次剂量组的成功率[OR=2.04,95%CI(1.46,2.84),P<0.0001]较多次剂量组高,而失败率[OR=0.39,95%CI(0.25,0.61),P<0.0001]较多次剂量组低;两组在胃肠道反应率[OR=0.88,95%CI(0.45,1.72),P=0.70]、口腔黏膜损害率[OR=0.96,95%CI(0.50,1.83),P=0.89]、骨髓抑制率[OR=0.55,95%CI(0.27,1.10),P=0.09]、肝功能损害率[OR=0.54,95%CI(0.27,1.09),P=0.09]、腹痛发生率[OR=1.02,95%CI(0.57,1.83),P=0.94]以及重复用药率[OR=1.20,95%CI(0.56,2.59),P=0.6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超声下妊娠包块直径≤4cm、血β-HCG<2000U/L亚组的比较:单次剂量组在成功率[OR=1.34,95%CI (0.79,2.28),P=0.28]、失败率[OR=0.55,95%CI(0.29,1.06),P=0.07]、胃肠道反应率[OR=1.43,95%CI(0.57,3.56),P=0.45]、口腔黏膜损害率[OR=0.87,95%CI(0.28,2.71),P=0.81]、骨髓抑制率[OR=1.28,95%CI(0.34,4.86),P=0.72]、肝功能损害率[OR=0.19,95%CI(0.01,4.05),P=0.28]、重复用药率[OR=2.42,95%CI(0.44,13.44),P=0.31]与多次剂量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下异位妊娠包块直径≤5cm、血β-HCG<6000U/L时,甲氨蝶呤单次肌注治疗异位妊娠疗效优于多次肌注;当超声下妊娠包块直径≤4cm、血β-HCG<2000U/L时,甲氨蝶呤单次肌注与多次肌注治疗异位妊娠在成功率、失败率、药物副作用及重复用药率无相关性;说明甲氨蝶呤单次肌注与多次肌注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与治疗前血β-HCG水平密切相关、与超声下妊娠包块直径大小有一定的相关性。
宋阳[7](2010)在《输卵管妊娠的早期诊断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人工流产、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的增多,异位妊娠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据资料统计,异位妊娠发病率占所有已知怀孕总数的1%左右,其中绝大多数为输卵管妊娠(95%)。但一部分孕周在6周以内的早期妊娠患者常出现超声不能发现宫内孕囊,不能排除异位妊娠的情况。因异位妊娠与其他妊娠尤其是先兆流产的临床处理方案不同,故早期判别异位妊娠与先兆流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前,不少学者主张尽可能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早期输卵管妊娠,但保守治疗有一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基于生育力、安全性等多种因素的考虑,在治疗早期输卵管妊娠病人时,如何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成为首要问题。导师经过近十年的临床研究与总结,针对输卵管妊娠治疗过程中存在的过急手术或盲目药物治疗的问题,在输卵管妊娠辨病与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经过718例回顾性研究,150例前瞻性研究及706例回顾性评价,创制“输卵管妊娠病情影响因子积分法”及“输卵管妊娠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此方案自2006年正式应用于临床,有效解决了输卵管妊娠临床治疗的诸多难题。经过四年的临床应用,“输卵管妊娠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疗效情况,影响药物治疗疗效好坏的相关因素,治疗过程中作为主要观测指标的血清β-HCG的变化情况以及在方案中规定需手术治疗的病例是否确实需要手术治疗等方面,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进行总结与评价。研究目的:1、根据诊断属于早期妊娠的入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贝叶斯判别建立早期妊娠的判别方程,以求能早期判别异位妊娠与先兆流产,为临床早期确定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2、观察2006年至2009年应用“输卵管妊娠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药物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情况,并通过对患者临床病史资料分析,了解影响药物治疗疗效的相关因素。3、观察药物治疗过程中输卵管妊娠患者血清β-HCG的变化趋势及规律,了解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对不同证型的输卵管妊娠患者的血清β-HCG的影响情况。4、观察“输卵管妊娠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中规定需手术治疗的病例的术中情况,通过与适合药物治疗却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的术中情况对比,探讨“输卵管妊娠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中确定的手术治疗方案的合理性。上述研究,通过加强对输卵管妊娠的早期诊断,并进一步验证“输卵管妊娠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合理性与实用性,为“输卵管妊娠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推广提供更强的临床依据。研究内容与方法:1、采集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病例住院时临床资料。采用贝叶斯逐步判别分析的统计方法筛选出对于诊断判别有效的变量,确定判别函数的系数及常数,最终建立早期妊娠的贝叶斯判别函数方程。通过自身验证与交互验证的方法对得出的函数方程进行验证,并探讨判别函数方程的效果。2、对2006.1至2009.12月的输卵管妊娠患者进行辨病分期、辨证分型和计算病情影响因子总积分后,根据“输卵管妊娠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适合药物治疗的病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治疗,观察各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各年份各治疗组的疗效差异,对该方案临床疗效的组间均衡性及稳定性进行评价。同时,通过对各治疗组的相关临床病史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治疗组病例的临床病史资料与疗效的相关性。为临床药物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预判提供参考。3、根据“输卵管妊娠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应用药物治疗并取得成功的输卵管妊娠病例的血清β-HCG进行分析,根据各时间点上血清β-HCG的变化绘制血清β-HCG曲线图,了解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血清β-HCG的变化情况,从而为临床更好的应用“输卵管妊娠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药物治疗输卵管妊娠提供重要参考。4、根据“输卵管妊娠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选择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病例以及适合药物治疗但患者要求手术治疗的病例作为观察对象,对比各组的在手术中的情况,通过术中盆腔出血量、病灶处包块大小、病灶发生的部位、输卵管上有无破裂及活动性出血等方面的对比,评估方案中需手术治疗病例的必要性,研究结果:1、建立早期妊娠判别方程(1)早期先兆流产:Y1=-51.8050+2.4640*X1+2.5804*X2+9.0985*X3+2.0742*X4+1.3489*X5+3.5299*X6+2.9579*X7+0.0836*X8+2.1086*X9-0.000056*X10+1.0492 X11-2.6068*X12(2)早期输卵管妊娠:Y2=-65.2017+2.8745*X1+4.6113*X2+7.3590*X3+0.3337*X4+3.4951*X5+3.5299*X6+1.1739*X7+0.0398*X8+3.1716*X9-0.000209*X10+7.0776*X11-1.2064*X12其中,X1=停经时间(实际值),X2=不规则阴道出血(0=无、1=有),X3=月经是否规则(1=规则、2=不规则),X4=自然流产史(0=无、1=有),X5=异位妊娠史(0=无、1=有),X6=盆腔炎史(0=无、1=有),X7=宫内节育环(0=无、1=有),X8=首次P值(nmol/L)(实际值),X9=腹痛情况(0=无、1=隐痛、2=剧痛),X10首次HCG值(IU/L)(实际值),X11=B超下宫旁包块(0=无、1=有),X12=B超下盆腔积液(0=无、1=有)。2、“输卵管妊娠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疗效观察2006.1-2009.12共收集药物治疗输卵管妊娠病例297例。(1)证属胎元阻络共218例,其中可单纯中药治疗159例,总有效率为82.39%,需中西医结合治疗59例,总有效率为81.82%.证属正虚血瘀共79例,其中可纯中药治疗57例,总有效率为80.70%,需中西医结合治疗22例,有效率为79.66%。使用X2检验比较2006—2009年所有病例不同证型之间的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别(P=0.971>0.05)。(2)2006年药物治疗共65例,总有效率为89.23%,2007年共药物治疗52例,总有效率为78.85%,2008年共药物保守治疗78例,总有效率为73.08%,2009年共药物保守治疗102例,总有效率为84.31%。使用X2检验比较不同年份之间的有效率没有统计学差别(P=0.071>0.05)。(3)使用确切概率法比较2006、2007、2008、2009每年内胎元阻络中药组、胎元阻络中西组、正虚血瘀中药组、正虚血瘀中西组之间的有效率没有统计学差别(P值均>0.05)。可以认为每年内各治疗组间治疗有效率无差别。(4)使用X2检验及确切概率法比较比较不同年份之间的胎元阻络中药组、胎元阻络中西组、正虚血瘀中药组、正虚血瘀中西组的有效率没有统计学差别(P值均>0.05)。3、影响药物治疗临床疗效的相关病史因素分析(1)297例药物治疗的输卵管妊娠的病例以疗效作为因变量,以病人入院时的临床病史资料作为自变量,建立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方程,使用前进法筛选出有意义的变量,得到结果:自然流产史、不孕史、盆腔炎史三个因素对疗效有影响。其中,自然流产史(OR0.30)和盆腔炎史(OR0.13)是疗效的危险因素,不孕史(OR18.10)是疗效的保护因素。(2)以胎元阻络型病例为研究对象,建立疗效与相关临床病史资料的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方程,使用前进法筛选出有意义的变量,得到结果:异位妊娠史、不孕史、盆腔炎史三个因素对疗效有影响。其中,异位妊娠史(OR0.18)和盆腔炎史(OR0.12)是疗效的危险因素,不孕史(OR20.44)是疗效的保护因素。(3)以正虚血瘀型病例为研究对象,建立疗效与相关临床病史资料的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方程,使用前进法筛选出有意义的变量,得到结果:盆腔炎史、盆腔手术史两个因素对疗效有影响。其中,盆腔炎史(OR0.03)是疗效的危险因素,盆腔手术史(OR30.33)是疗效的保护因素。4、药物治疗过程中血清β-HCG变化曲线分析(1)根据“输卵管妊娠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应用药物治疗并取得成功的输卵管妊娠病例的血清β-HCG进行分析,使用多因素的方差分析对不同组别不同时间点的血清β-HCG含量进行多因素的方差分析,比较β-HCG含量的变化,得到组别以及时间点都存在差异(P≤0.05),说明不同组别的血清β-HCG含量不同,不同时间点的β-HCG的含量不同。对不同组别不同时间点的血清β-HCG下降百分比进行多因素的方差分析,比较β-HCG下降百分比的变化,得到各组之间血清β-HCG下降百分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各时间点都存在差异(P≤0.05),说明不同组别的血清β-HCG下降百分比大致相同,但在不同时间点的β-HCG下降百分比存在差异。(2)分别以血清β-HCG的绝对值及下降的百分比为纵标,以各设定时间点为横标,绘制药物治疗的各组血清β-HCG的变化曲线:①胎元阻络中药治疗组血清β-HCG曲线下降较平稳,在各相邻时间点上无明显差异,虽偶有波动,但总体较平稳,梯形渐降曲线占87.7%,血清β-HCG下降百分比曲线也呈现梯形渐降曲线形态,其中下降超过50%时间为6.25±3.69天,下降超过90%时间为11.29±6.11天。②胎元阻络中西治疗组血清β-HCG曲线情数值曲线波动变化较大,其中峰形曲线病例数较多,占总数的31.82%,明显多于胎元阻络及正虚血瘀中药治疗组(P≤0.05)。在血清β-HCG下降百分率各时间点比较中发现在4-5时间点即在治疗6-9天曲线变化较大,两点间下降百分率有统计学意义。血清β-HCG下降超过50%时间为8.39±4.52天,下降超过90%时间为14.53±6.51天。③正虚血瘀中药治疗组血清β-HCG曲线下降较平稳,在各相邻时间点上下降百分率无明显差异,曲线总体为梯形渐降形态,血清β-HCG下降超过50%时间为6.95±3.12天,下降超过90%时间为11.78±5.42天。④正虚血瘀中西治疗组血清β-HCG曲线有轻度波动,曲线总体呈梯形渐降形态,在两点间下降百分率统计中,发现在5-6时间点即治疗8-11天血清β-HCG下降明显加速,下降超过50%时间为9.55±5.37天,下降超过90%时间为16.64±7.34天。5、“输卵管妊娠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中手术治疗方案合理性探讨从盆腔内出血量、病灶部位包块最大径、病灶发生部位,有无破裂及活动性出血等方面对手术治疗的输卵管病例进行研究,结果如下:(1)盆腔内出血量方面:①气血亏脱型明显多于其他各证型。②正虚血瘀证需手术治疗的病例与胎元阻络证适合药物治疗却手术治疗的病例比较盆腔内出血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其他各治疗组盆腔内出血量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2)病灶部位包块最大径方面:①胎元阻络证需手术治疗病例的包块是各组中最大,与适合药物治疗的各组有明显差别。②正虚血瘀证需手术治疗的病例在包块最大径上也大于适合药物治疗的胎元阻络型与适合中药治疗的正虚血瘀型的病例。③正虚血瘀药物治疗的两组中,需中西医治疗的病例包块的直径大于单纯中药治疗的病例。(3)在病灶部位方面:气血亏脱证发生在输卵管峡部的妊娠明显多于除胎元阻络证需手术治疗组外的其他各组。(4)在输卵管破裂及有无活动性出血方面:①气血亏脱证在病变输卵管破裂与活动性出血的统计中均高于其他各组。②手术组的正虚血瘀型的输卵管破裂明显多于适合药物治疗但要求手术各组,在有无活动性出血方面,也多于其他各组(气血亏脱除外)。研究结论:1、建立早期妊娠的贝叶斯判别方程,采用自身验证考核结果显示:先兆流产的判别正确率达98.08%,输卵管妊娠的判别正确率达93.12%;总的判别正确率达95.6%。交互验证考核结果显示:先兆流产的判别正确率达97.44%,输卵管妊娠的判别正确率达90.48%;总的判别正确率达93.96%。2、导师前期研究制定的“输卵管妊娠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于药物治疗输卵管妊娠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良好的疗效。而且,其内的各治疗方案是合理的不存在组间疗效差别。3、在输卵管妊娠的药物治疗过程中:①自然流产史与盆腔炎史是药物治疗成功率的危险因素,不孕症史为药物保守治成功率的保护因素。②对于胎元阻络证,异位妊娠病史与盆腔炎史是药物保守治疗成功率的危险因素,而不孕症史保护性因素。③对于正虚血瘀证,盆腔炎史是药物保守治疗成功率的危险因素,盆腔手术史为药物保守治成功率的保护因素。4、在输卵管妊娠的药物治疗过程中:①胎元阻络中药治疗组血清β-HCG下降曲线较平稳,下降超过50%的时间为6.25±3.69天,下降超过90%的时间为11.29±6.11天。②胎元阻络中西治疗组血清β-HCG曲线数值波动变化较大。在血清β-HCG在治疗6-9天下降较大,超过50%的时间为8.39+4.52天,下降超过90%的时间为14.53±6.51天。③正虚血瘀中药治疗组血清β-HCG下降较平稳,血清β-HCG下降超过50%的时间为6.95±3.12天,下降超过90%的时间为11.78±5.42天。④正虚血瘀中西治疗组血清β-HCG下降有轻度波动,在治疗8-11天血清β-HCG下降明显加速,下降超过50%的时间为9.55±5.37天,下降超过90%的时间为16.64±7.34天。5、导师前期研究制定的“输卵管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中确定的手术治疗方案是合理的,能够为输卵管妊娠何时采用手术治疗提供指南与参考,避免治疗方案选择的盲目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罗丹[8](2010)在《甲氨喋呤联合中药保守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81例》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甲氨喋呤(MTX)联合中药保守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的效果,探讨联合治疗的适用条件。方法:MTX单次肌肉注射50g,联合中药治疗以活血化瘀,消积杀胚。治疗过程中监测生命体征,观察腹痛、阴道出血等临床自觉症状及药物不良反应,超声了解附件包块情况,监测血β-HCG水平。结果:81例患者中成功72例,失败9例,成功率88.9%。出现恶性呕吐等胃肠道反应5例,均予对症处理后好转;肝功能轻度异常2例,未行特殊处理。结论:甲氨喋呤联合中药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治愈率高,疗程短,副作用小,患者免于损伤性手术,是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的有效方法之一。
陆宏宾,滕镕,陈萍[9](2008)在《天花粉蛋白体外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探讨天花蛋白(Trichosanthin,TCS)对HL-60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光学显微镜、DNA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TCS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随作用时间的延长、TCS浓度的增加,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更加明显。结论:TCS对HL-60细胞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的细胞凋亡诱导效应。
龚建锋,俞明义[10](2008)在《天花粉研究进展》文中指出
二、天花粉与氨甲喋呤治疗异位妊娠200例比较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天花粉与氨甲喋呤治疗异位妊娠200例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3)β-HCG值用于指导异位妊娠治疗方式的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β-HCG测量方法 |
1.2.1 尿液β-HCG定性测定: |
1.2.2 血清β-HCG动态定量测定: |
1.3 治疗方式 |
1.3.1 期待疗法: |
1.3.2 药物保守治疗: |
1.3.3 手术治疗: |
2 结果 |
3 讨论 |
(4)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诊断标准: |
1.3 治疗方法 |
1.4 观察项目与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在临床治疗效果上的比较: |
2.2 两组在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上的比较: |
2.3 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的比较: |
3 讨论 |
(5)国内天花粉蛋白注射液治疗异位妊娠有效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6)甲氨蝶呤单次与多次剂量肌注治疗异位妊娠有效性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输卵管妊娠的早期诊断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一、中医对异位妊娠的认识 |
(一)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二) 对异位妊娠辨证分型的探讨 |
(三) 对异位妊娠中医治疗的尝试 |
二、输卵管妊娠的西医学研究 |
(一) 关于病因病理的研究 |
(二) 异位妊娠诊断的现状 |
(三) 西医治疗异位妊娠概述 |
(四) 异位妊娠药物治疗的指征和适应征 |
三、课题的研究基础与前期工作概述 |
第二章 输卵管妊娠的早期诊断与中西医治疗方案研究 |
第一部分 输卵管妊娠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临床研究 |
一、研究内容和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结果与分析 |
五、讨论 |
第二部分 输卵管妊娠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临床分析 |
第一节 "输卵管妊娠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中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 |
一、研究内容和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结果与分析 |
五、讨论 |
第二节 药物治疗输卵管妊娠的血清β-HCG变化研究 |
一、研究内容和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结果与分析 |
五、讨论 |
第三节 输卵管妊娠术中情况对比分析 |
一、研究内容和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结果与分析 |
五、讨论 |
结语 |
一、结论 |
二、创新点 |
三、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判别分析的筛选变量的过程 |
附录2 |
输卵管妊娠临床诊疗观察表 |
博士学位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8)甲氨喋呤联合中药保守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8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2 结 果 |
3 讨 论 |
(9)天花粉蛋白体外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细胞株和主要试剂 |
1.2 细胞培养 |
1.3 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抑制率 |
1.4 细胞形态观察 |
1.5 DNA提取及电泳 |
1.6 Annexin V FITC标记检测细胞早期凋亡 |
1.7 统计学处理 |
2 实验结果 |
2.1 细胞的抑制率检测结果 |
2.2 细胞形态学观察 (瑞士-吉姆萨染色) |
2.3 DNA凝胶电泳 |
2.4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
3 讨论 |
(10)天花粉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TCS对T淋巴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5] |
1.1 调节T淋巴细胞增殖及其机制 |
1.1.1 对丝裂原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 |
1.1.2 对丝裂原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作用 |
1.1.3 对抗原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作用 |
1.1.4 对抗原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作用 |
1.2 调节T淋巴细胞分化及其机制 |
1.2.1 对T淋巴细胞分化的作用 |
1.2.2 对T淋巴细胞分化的作用机制 |
1.3 诱导淋巴细胞凋亡 |
2 天花粉抗肿瘤 |
3 天花粉结晶蛋白治疗异位妊娠 |
4 讨 论 |
四、天花粉与氨甲喋呤治疗异位妊娠200例比较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甲氨蝶呤联合妇炎消胶囊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J]. 陈凌翔,王姿斌,马鲁杭. 饮食科学, 2018(12)
- [2]系统评价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观察[J]. 古子娟,袁烁,卢如玲,王丽珍,杨仪雯,朱妹妹. 中医临床研究, 2017(13)
- [3]β-HCG值用于指导异位妊娠治疗方式的价值分析[J]. 汪清梅,王成星,屈冬梅. 河北医药, 2015(13)
- [4]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临床分析[J]. 赵春华.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10)
- [5]国内天花粉蛋白注射液治疗异位妊娠有效性的meta分析[J]. 丁永利.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4(01)
- [6]甲氨蝶呤单次与多次剂量肌注治疗异位妊娠有效性的系统评价[D]. 韦日苑. 广西医科大学, 2011(08)
- [7]输卵管妊娠的早期诊断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研究[D]. 宋阳.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09)
- [8]甲氨喋呤联合中药保守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81例[J]. 罗丹.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医学卷, 2010(01)
- [9]天花粉蛋白体外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J]. 陆宏宾,滕镕,陈萍. 交通医学, 2008(04)
- [10]天花粉研究进展[J]. 龚建锋,俞明义.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