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本体论研究

制度本体论研究

论文摘要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制度转型既是社会转型的推动因素,又是社会转型的标志。制度问题成为一个对国人而言具有切肤之痛的问题,社会科学各个领域也对制度、宪政和公民社会等问题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然而,时至今日,既有的研究中对于制度却没有一个统一的解释范式,出现制度定义的“丛林”现象。这既妨碍了制度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入,也不利于制度建设实践的开展。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所追求的正是对世界统一性的解释和最高意义的抽象,制度的统一性解释只能由哲学层面的制度研究来完成。从哲学层面研究制度不是拿哲学的内容去套制度,而是应用哲学思维方式去思考和研究制度。形而上的本体论是西方传统哲学的核心,是理解哲学思维方式的钥匙。因而,把本体论思维方式应用于制度研究是从哲学层面研究制度的关键。制度本体论研究对于制度理论研究、制度建设实践以及拓展哲学研究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制度本体论研究就是要从所有的制度事实中抽象出一个纯粹的“制度”来研究,就是要剖析林林总总制度现象背后的本质,追求制度“多”中的“一”,追求制度“变化”中的“不变”,寻求制度最高层次的抽象和终极意义的解释;制度本体论研究就是要回答“制度是什么”和“制度怎么样”这样根本性的问题,就是要在形而上的纯粹抽象层面研究制度的起源,揭示其本质,辨析其定义,解析其结构、特性和功能,考察其运行、发展和变化。本文共有六章,第一章为导论,第二至五章为主体部分,第六章为结论与展望。第二章按照确立逻辑前提、提炼核心概念、展开概念运动和归纳核心观点这样的思路来研究制度的起源。首先,确立逻辑前提。文中采用了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相同的逻辑前提——现实的人及其需求作为研究的开端。其次,提炼核心概念。人类在满足基本需求的过程中,必然发生相互的交往行为。按照行为主体的意愿,可以把交往行为划分为不愿意的强制方式、愿意的认同方式以及意愿为中性的交换方式,并比照自然界的四种物理作用力,称为三种社会作用力,即强制作用力、交换作用力和认同作用力。提炼出三种社会作用力这一核心概念,并用这一核心概念为制度提供一个解释范式,是本文的一大尝试。再次,展开概念运动。三种社会作用力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出相对稳定有序的均衡状态。这些均衡包括强制时力量对比的均衡、交换时成本收益的均衡以及信念价值认同时意义的均衡,而现实当中是三种社会作用力的合力形成的均衡。人们能感知和认知到这样的均衡状态,并以一定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些表达形式包括个人的习惯、集体的风俗、行事的惯例以及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宪法、法律和法规,还有人们相互之间订立的各种合同、契约等等。最后,归纳核心观点。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汉语语境中,常常把那些正式制定出来的条例规则、成文法律称之为“制度”,也就是把正式表达的社会作用力均衡称之为“制度”。这样,通过“三种社会作用力——社会作用力的均衡——社会作用力均衡的表达”的逻辑展开,就完成了概念的运动过程。运用这种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过程描述-综合抽象方法说明制度的起源,是本文的又一尝试。第三章根据制度发生过程的描述,抽象提炼出制度的本质,给出制度的定义。制度的本质是社会作用力的均衡。所以,制度是社会作用力均衡的规范化表达。第四章从静态上研究了制度的结构、特性和功能。第五章从动态上研究了制度的运行、发展和变化。结论与展望中,文章认为制度是对社会作用力均衡的规范化表达,包括社会作用力均衡和表达规则两个方面,因而制度建设应该从社会作用力均衡的培育和规范化表达的完善两个方面着手。用来解释制度的三种社会作用力还可以用来解释国家、社会以及人的自由和发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二、制度本体论研究的意义
  • 第二节 制度研究综述与评析
  • 一、按方法划分的制度研究
  • 二、按学科划分的制度研究
  • 三、哲学视角的制度研究
  • 第三节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三、主要内容
  • 第四节 文中的几点尝试和重点、难点
  • 一、本体论思维方式的切入
  • 二、三种社会作用力的提出
  • 三、过程描述与综合抽象方法的应用
  • 四、得出的几个观点
  • 第二章 制度的起源
  • 第一节 三种社会作用力
  • 一、现实的人及其需求
  • 二、人的交往行为及其三个层面
  • 三、交往行为的三种态度及三种方式
  • 四、三种社会作用力
  • 五、社会作用力中的摩擦力
  • 六、三种社会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及其合力
  • 第二节 社会作用力的均衡
  • 一、社会作用力的作用状态
  • 二、社会作用力的均衡
  • 三、三种社会作用力与三种均衡
  • 四、三种均衡在三个层面的表现
  • 五、均衡的持续与秩序的生成
  • 第三节 社会作用力均衡的认知和表达
  • 一、社会作用力均衡的感知和认知
  • 二、社会作用力均衡表达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 三、影响社会作用力均衡认知和表达的因素
  • 四、社会作用力均衡表达的各种形式
  • 五、各种表达形式在三个层面的表现
  • 第三章 制度的本质和定义
  • 第一节 制度的本质
  • 一、制度本质的既有理解
  • 二、制度的本质
  • 第二节 制度的定义
  • 一、制度定义的“丛林”
  • 二、日常汉语语义中的“制度”
  • 三、走出制度定义的“丛林”
  • 第四章 制度的结构、特性和功能
  • 第一节 制度的系统构成
  • 一、任一制度的系统性分析
  • 二、制度整体的系统性分析
  • 第二节 制度的特性
  • 一、单个制度的功能特性
  • 二、制度整体的系统特性
  • 第三节 制度的功能
  • 一、制度的信息功能
  • 二、制度的保障功能
  • 三、制度的杠杆功能
  • 四、制度的意识形态功能
  • 第五章 制度的运行、发展和变化
  • 第一节 制度的运行
  • 一、制度运行的环境
  • 二、运行制度的实体
  • 三、制度运行的过程
  • 第二节 制度发展变化的原因
  • 一、力量对比变化与制度变化
  • 二、成本收益变化与制度变化
  • 三、价值观变化与制度变化
  • 四、其他导致制度变化的因素
  • 五、改变制度的进路选择
  • 第三节 制度发展变化的方式
  • 一、制度的完善
  • 二、制度的改良
  • 三、制度的变革
  • 四、制度的创新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康德哲学的本体论意蕴解析[J]. 赤子(下旬) 2016(04)
    • [2].中国马克思实践本体论研究的进程[J]. 理论探讨 2017(02)
    • [3].本体论与人生价值:当代本体论研究述评[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5)
    • [4].2010年农业本体论研究与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将在北京召开[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10(02)
    • [5].2010年农业本体论研究与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将在北京召开[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10(03)
    • [6].2010年农业本体论研究与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将在北京召开[J]. 图书情报工作 2010(07)
    • [7].2010年农业本体论研究与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将在北京召开[J]. 图书情报工作 2010(08)
    • [8].2010年农业本体论研究与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将在北京召开[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10(04)
    • [9].关于实在问题的本体论研究述评[J]. 学理论 2012(01)
    • [10].“语文”教育本体论研究之反思[J]. 中学语文 2020(04)
    • [11].对经济公正的内涵、类型与特性的探讨[J]. 社会科学论坛 2013(10)
    • [12].伦理规范作为制度性事实:一种本体论研究[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6)
    • [13].后易的本体论研究[J]. 求知导刊 2014(10)
    • [14].翻译研究的形而上思想——读蔡新乐《翻译的本体论研究》[J].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0(01)
    • [15].翻译学研究的本体论思考[J]. 外语研究 2017(05)
    • [16].运用创新思维探索本体论问题[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6(04)
    • [17].我国农业本体论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 2011(15)
    • [18].谈翻译学科的构建——本体论与文化派翻译研究发展势态研究[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07)
    • [19].本体论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 [20].舞蹈本体论钩沉[J]. 文化艺术研究 2019(01)
    • [21].开放的艺术学本体论研究框架下的舞蹈艺术实践——评《艺术的本体与维度》[J]. 大众文艺 2019(20)
    • [22].在后形而上学意义上重建文学本体论——新世纪文学本体论研究的理据分析[J]. 学术月刊 2009(08)
    • [23].评学界书法本体论研究[J]. 书法赏评 2017(06)
    • [24].比较逻辑学理论体系建构的原则和方法[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 [25].狄尔泰生命本体论研究[J]. 青春岁月 2012(16)
    • [26].论“彼在”及其本体论意义[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 [27].档案学本体论研究[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01)
    • [28].“行为式”本体论研究(下)——“How performatives really work”对塞尔观点的抨击[J]. 哲学动态 2008(07)
    • [29].《恶之花》的本体论研究[J]. 名作欣赏 2018(09)
    • [30].“是”的本真与“体育”的所是——体育本体论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4(07)

    标签:;  ;  ;  ;  ;  

    制度本体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