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中南部主要鱼种摄食生态和鱼类食物网研究

黄海中南部主要鱼种摄食生态和鱼类食物网研究

论文题目: 黄海中南部主要鱼种摄食生态和鱼类食物网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渔业资源

作者: 薛莹

导师: 金显仕,梁振林

关键词: 黄海中南部,食物组成,饵料生物,食物网,摄食量

文献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20世纪90年代,“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GLOBEC)”作为海洋科学国际前沿领域得到迅速的发展,并于1995年被遴选为“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的核心计划。其中“食物网结构与生态系统营养动力学关系”被确认为GLOBEC的4个基本任务之一,营养动力学通道及其变化和营养物质在食物网中的作用,成为重点研究内容之一。1999年10月,“东、黄海生态系统动力学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计划被国家科学技术部正式批准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该项目的实施使我国在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这一国际前沿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 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论文以2000-2002年黄海中南部底拖网调查采集的鱼类胃含物样品为基础,采用唐启升院士提出的“简化食物网”的研究思路和“点”与“面”结合的研究格局,从关键鱼种、重要鱼种和鱼类群落3个层面上开展了鱼类摄食生态和食物网研究,旨在为研究黄海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以及食物网营养动力学建模提供基础数据。 在关键鱼种方面,应用两因子列联表检验和Kruskal-Wallis非参数秩次检验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黄海中部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的食物组成及其摄食随季节、体长和昼夜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小黄鱼摄食的饵料种类多达30余种,磷虾类是其最重要的饵料类群,其次是虾类和鱼类。小黄鱼的摄食强度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秋季最高,夏季次之,春季和冬季较低。其摄食强度没有显著的体长变化,但食物组成却有明显的体长变化,随着体长的增大,鱼类和虾类在食物中的比例有所增加,而磷虾类、桡足类和端足类的比例则有所减少。聚类分析表明,小黄鱼在体长达到110mm时,出现了明显的食物转换现象。在4个季节,小黄鱼的摄食强度都有显著的昼夜变化,08:00和24:00是2个摄食高峰期。 在重要鱼种方面,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黄海中南部黑鳃梅童(Collichthys niveatus)、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和小黄鱼3种石首鱼类的食物关系,并对其摄食器官的形态特征作了比较。结果表明,3种鱼类均以甲壳类为主要食物来源,但其优势饵料生物却各不相同,食物组成存在显著差异。两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鱼类摄食生态和食物网研究进展

1.1.1 单鱼种食性研究

1.1.2 鱼类种间食物关系研究

1.1.3 鱼类食物网研究

1.1.4 摄食量研究

1.2 鱼类摄食生态和食物网研究方法

1.2.1 食物组成

1.2.2 摄食强度

1.2.3 食物生态位宽度

1.2.4 食物选择性

1.2.5 种间食性比较

1.2.6 营养级

1.2.7 摄食量

1.3 研究背景和意义

第二章 黄海中部小黄鱼的摄食生态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样品收集

2.1.2 胃含物分析

2.1.3 数据处理

2.2 结果

2.2.1 食物组成

2.2.2 摄食强度和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

2.2.3 摄食强度和食物组成的体长变化

2.2.4 摄食强度的昼夜变化

2.3 讨论

2.3.1 食物组成

2.3.2 摄食的季节变化

2.3.3 摄食的体长变化

2.3.4 摄食的昼夜变化

第三章 黄海中南部三种石首鱼类的食物关系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样品收集

3.1.2 胃含物分析

3.1.3 数据处理

3.1.4 多元统计分析

3.1.5 摄食器官形态特征的测量和分析

3.2 结果

3.2.1 食物组成

3.2.2 食物组成的比较

3.2.3 食物组成随季节和海区的变化

3.2.4 食物组成随体长的变化

3.2.5 摄食器官形态特征的比较

3.3 讨论

3.3.1 食物组成及种间比较

3.3.2 摄食随季节和海区的变化

3.3.3 摄食随体长的变化

3.3.4 摄食器官形态与食物组成的关系

第四章 秋季黄海中南部23种鱼类的摄食量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样品收集

4.1.2 胃含物分析

4.1.3 摄食量计算

4.1.4 鱼类生物量的评估

4.2 结果

4.2.1 日平均饱满指数和日摄食率

4.2.2 各个鱼种的食物组成

4.2.3 对主要饵料类群的摄食量

4.2.4 对5种主要饵料生物的摄食量

4.2.5 对8种主要饵料鱼类的摄食量

4.2.6 饵料鱼类的大小和数量

4.2.7 对饵料鱼类的摄食随体长的变化

4.3 讨论

4.3.1 摄食量的计算

4.3.2 影响摄食量的因素

4.3.3 关键饵料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3.4 捕食对鱼类资源量的影响

4.3.5 误差分析

第五章 黄海中南部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及其变化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样品收集

5.1.2 胃含物分析

5.1.3 食性类型划分

5.1.4 食物生态位宽度

5.1.5 营养级计算

5.2 结果

5.2.1 食性类型的划分

5.2.2 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

5.2.3 食物生态位宽度的比较

5.2.4 营养级

5.2.5 食物网

5.3 讨论

5.3.1 食物资源分割

5.3.2 营养结构随海区和季节的变化

5.3.3 食物生态位宽度的差异

5.3.4 营养级和食物网

第六章 总结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10-26

参考文献

  • [1].洱海外来鱼类摄食及浮游生物生态学研究[D]. 胡翠林.华中农业大学2014

相关论文

  • [1].三峡库区小江鱼类食物网结构、营养级关系的C、N稳定性同位素研究[D]. 李斌.西南大学2012
  • [2].基于稳定同位素组成分析的中国北方海域食物网结构研究[D]. 刘保占.大连海事大学2013
  • [3].东海中北部主要游泳动物食物网结构和营养关系初步研究[D]. 纪炜炜.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
  • [4].扁担塘鱼类生活史策略、营养特征及群落结构研究[D]. 张堂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5
  • [5].应用碳、氮稳定性同位素探讨淡水湖泊的食物网结构和营养级关系[D]. 徐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5
  • [6].黄海鳀鱼种群动力学特征及其资源可持续利用[D]. 赵宪勇.中国海洋大学2006
  • [7].长江口盐沼湿地食物网的初步研究:稳定同位素分析[D]. 全为民.复旦大学2007

标签:;  ;  ;  ;  ;  

黄海中南部主要鱼种摄食生态和鱼类食物网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