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白壁德新人文主义理论对吴宓和梁实秋古典主义文学观的影响。新人文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活跃在美国思想界的一股保守主义文化思潮,其实质是希望通过对传统古典人文精神的学习,来实现个体道德上的自我完善,以抗击现代性社会无度的自我扩张与道德上的堕落。吴宓与梁实秋作为传统儒家知识分子,其所坚持的传统文化观与白壁德的新人文主义理论主张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也因此,吴宓和梁实秋主动接受了新人文主义的理论,并以新人文主义理论建立起了他们的古典主义文学思想。论文具体分析了吴宓与梁实秋的文学观念,认为他们的古典主义倾向既有传统儒家诗教传统的影响,更具有新人文主义理论影响下的古典主义文学观的完整的理论形态。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度归化的《学衡》译本与白壁德“儒者”形象的生成[J]. 东方丛刊 2009(02)
- [2].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批评?[J]. 艺术广角 2011(04)
- [3].试析吴宓的和谐论[J].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 [4].适度的平衡:现代大学的人文主义真谛——白壁德大学观的现实启示[J]. 中国大学教学 2008(09)
- [5].“新月”时期梁实秋新人文主义文学观的重构[J]. 文教资料 2012(25)
- [6].艾略特诗歌中的意象与文化[J].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9(04)
- [7].论学衡派文化民族主义表象下的西方中心主义潜流[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08(01)
- [8].艾略特“非个性化”诗学理论的来源[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2(03)
- [9].当代中国何以无大师?[J]. 当代人 2008(06)
- [10].白璧德:新人文主义者与浪漫主义者[J]. 书屋 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