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教材论文-薛睿哲

听力教材论文-薛睿哲

导读:本文包含了听力教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学英语,听力

听力教材论文文献综述

薛睿哲[1](2019)在《大学英语教材以外的听力材料选取及课堂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听力能力是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增加课堂内容的多样性、提升大学生兴趣、全面培养大学生的英语能力,本文就大学英语教材以外的听力材料选取和相应的课堂步骤及内容设计进行探究。(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9年50期)

连雯[2](2019)在《基于《展望未来》教材的中学生听力提升》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听力作为英语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阶段英语听力也是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重难点内容,加强对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使用学生英语成绩的提升,同时还可以推动中学生英语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一部分中学生由于在小学阶段没有接受系统化的英语知识教学,基础较为薄弱,再加上中学英语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比较落后等在这些综合因素的制约下,中学生对英语知识尤其是听力方面的学习存在明显的畏难情绪。主要通过对英语听力教材《展望未来》展开探究,分析促进中学生英语听力能力提升的具体策略,以期能够为英语听力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英语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中学)》期刊2019年07期)

黄佳燕[3](2019)在《对外汉语中级听力教材练习设计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和学生进行学习的依据,一本好教材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随着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听力教学实践的发展,当前学界已出版了许多对外汉语中级听力教材,然而教材练习的使用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就遇到过教材练习的训练题量不够以及教材练习缺乏趣味性等难题。对外汉语中级听力课是技能训练课,学生听力技能的提高以及语言知识的习得都是通过练习得以实现的,练习质量的高低对听力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本文选取了两部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对外汉语中级听力教材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部样本教材练习在练习体例、练习题量、练习题型和训练内容等方面的设计特色。此外,本文还通过对问卷调查所得出的真实数据进行分析,来深化和丰富本文的研究内容。通过分析和总结,本文认为教材练习的设计可以参考以下建议:一是教材每课的练习体例可分为听前、听中和听后等叁部分。练习题型的设计应以客观性练习为主,同时设置适量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练习。练习的题量除了应足够大,还应做到设计均匀。二是在设计教材练习的训练内容时,关于技能训练方面,技能训练的设计重点应以概括总结能力、检索监听能力、记忆存储能力和联想猜测能力这四种微技能为主,其余四项微技能的设计可以灵活安排。判断正误、选择正确答案、听后回答问题、填空和填表(图)这五种题型在技能训练方面有着强大的训练功能。关于语言知识学习方面,本文认为关于语言知识学习的练习设计在听前和听后阶段更为合适。听前练习可以参考《汉语中级》的攻克生词练习以及刘颂浩介绍的“对比听写”练习,听后练习可以设计为用生词表中的生词来概括或复述听力语料的主要内容这一练习。(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6-01)

刘璐[4](2019)在《德语教材中的听力策略训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母语者与外语学习者往往采用不同的听力策略。前者更关注自然交际语境下已理解的内容,而后者更关注学习语境下未理解的内容。这会导致学习者误判其理解力,并影响其学习信心。本文在文本理解理论框架下,研究"预期"与"推测"两种自然交际过程中常见的听力策略运行机制,(本文来源于《2019年“多语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学术研讨会 暨首届“海上论坛”青年学者工作坊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5-31)

黄潜[5](2019)在《结合教材和学情探讨听力和阅读的提高》一文中研究指出阅读和听力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教师无论是在课堂内还是课后都要设计一些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该方面的技能。文章结合教材的要求及实际教学情景,探讨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和听力能力的策略和方法。(本文来源于《教师》期刊2019年13期)

张金圈[6](2019)在《媒介差异与汉语听力教材语料编写的话主可识别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传播媒介的差异会对其编码方式产生重要影响,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话主识别手段的实现方式。在纸质媒介中,写作者可以通过标点符号、分行分段排列等手段,使阅读者快速、准确地识别某一话语的话主归属。但是,在只依赖于声音媒介的交际活动中,说话人必须通过明示身份、使用有标记韵律特征等手段帮助听话人进行话主识别。以往汉语听力教材由于忽略了媒介差异对话主识别编码方式的影响,导致一些在纸质文本中话主明确的话语转变成音频文件后难以识别其话主,从而影响了听力教材的使用效度。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考察,本文提出了汉语听力教材语料编写的"话主可识别原则",并就该原则的实际操作提出了若干具体的语料编写建议。(本文来源于《世界汉语教学》期刊2019年02期)

何静[7](2019)在《跨文化交际视阈下的教材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教育部于2017年颁布了最新一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界定了英语学科的4个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和文化意识。其中,“文化意识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文化意识包含了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而且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课程总目标直接相关。在这样的背景下,跨文化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我国高中阶段的外语教学中,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引导着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一套好的英语教材,可以保障教学大纲得以有效地贯彻执行,也可以使得教学质量得到统一的保障。本文先是结合教材评价和文化教学的相关理论,从文化类型和文化区域两个维度分析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以下简称NSEFC)必修1到必修5的阅读和听力输入材料,了解NSEFC这一部分在文化方面的编写特点。随后调查研究教材使用者在教学中实际使用NSEFC的情况及对该套教材的评价,并对今后的教材修订和教材使用者如何有效使用教材进行文化教学提出建议。本文拟回答的问题有:(1)人教版必修高中英语教材阅读和听力的输入部分包含哪些文化内容?这些文化内容分布情况如何?(2)教材使用者(教师和学生)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识如何?在人教版必修高中英语教材阅读和听力输入材料的使用情况如何?对教材相关内容的编排有什么建议?研究发现:(1)根据Byram的文化类型和Cortazzi&Jin的文化区域统计,NSEFC阅读和听力输入材料的文化类型和和文化区域分布欠均衡。(2)根据问卷和访谈的结果得知,教材的使用者虽已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意识,但还没有将这个意识贯彻到日常的教学中。在一线的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还没有被真正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还未得到推广,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发展还缺乏土壤。教师和学生普遍还认为自己要教授和学习教材,对教材内容的选择并没有自己的想法。对于人教版必修高中英语教材阅读和听力输入材料的文化内容,教师和学生普遍认为难度偏难,新颖性和趣味性还有待加强。因此,针对该教材阅读和听力输入材料文化分布特点和教材使用者提出的建议,笔者认为,编者可在保证目的语文化输入量,增加文化对比内容的同时,在教材中收录时空跨度都尽可能广的、有代表性的世界优秀文化。另一方面,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保证目的语文化,提供充分文化对比内容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母语文化的内容,以此平衡教材中母语文化、目的语文化和世界文化的比例,进而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还要加强材料的跨文化情境性,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而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善于利用教材,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中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不断发展。学生在学习教材语言知识的同时,要懂得举一反叁,充分积累相关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知识。(本文来源于《海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4-01)

赵骎[8](2019)在《对英语教材听力部分的再设计与教学实践——以人教版八年级《Go For It》教材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英语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积极正确地练习听力,常常需要对教材的听力部分进行再设计。那么,怎样进行有效的听力教学呢?通过对听力教学现状的研究,结合日常的教学实际,在此,从听前、听中、听后叁个角度,对教材听力部分进行了再设计并开展了教学尝试,以进一步顺应新课改提出的要求,提高英语听力教学的质量。在此,以人教版八年级《Go For It》教材为例加以说明。一、问题的提出和思考(本文来源于《基础教育参考》期刊2019年02期)

李婉屏[9](2018)在《对外汉语初级听力教材动态更新的若干意见》一文中研究指出北语版《汉语听力教程(一)》存在诸如内容枯燥、录音生硬、练习不实用等问题。优化听力教材编写和课程设计,要遵守针对性、实用性、趣味性、科学性;这对进一步推广汉语、提升学科研究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46期)

胡雯[10](2018)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革新策略研究——以牛津版教材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听力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主要内容,是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直接体现。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太注重听力教学,也缺乏相应的听力训练,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听力能力的提升和优化。本文以牛津初中英语为例,探讨听力教学的有效策略。(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8年96期)

听力教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英语听力作为英语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阶段英语听力也是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重难点内容,加强对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使用学生英语成绩的提升,同时还可以推动中学生英语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一部分中学生由于在小学阶段没有接受系统化的英语知识教学,基础较为薄弱,再加上中学英语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比较落后等在这些综合因素的制约下,中学生对英语知识尤其是听力方面的学习存在明显的畏难情绪。主要通过对英语听力教材《展望未来》展开探究,分析促进中学生英语听力能力提升的具体策略,以期能够为英语听力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英语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听力教材论文参考文献

[1].薛睿哲.大学英语教材以外的听力材料选取及课堂设计[J].校园英语.2019

[2].连雯.基于《展望未来》教材的中学生听力提升[J].新课程(中学).2019

[3].黄佳燕.对外汉语中级听力教材练习设计的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4].刘璐.德语教材中的听力策略训练研究[C].2019年“多语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首届“海上论坛”青年学者工作坊论文摘要集.2019

[5].黄潜.结合教材和学情探讨听力和阅读的提高[J].教师.2019

[6].张金圈.媒介差异与汉语听力教材语料编写的话主可识别原则[J].世界汉语教学.2019

[7].何静.跨文化交际视阈下的教材评价[D].海南师范大学.2019

[8].赵骎.对英语教材听力部分的再设计与教学实践——以人教版八年级《GoForIt》教材为例[J].基础教育参考.2019

[9].李婉屏.对外汉语初级听力教材动态更新的若干意见[J].课程教育研究.2018

[10].胡雯.初中英语听力教学革新策略研究——以牛津版教材为例[J].考试周刊.2018

标签:;  ;  

听力教材论文-薛睿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