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对牙本质自酸蚀粘结力的影响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对牙本质自酸蚀粘结力的影响

论文摘要

目的:牙本质粘结短期效果良好,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树脂一牙本质间粘结力会逐渐下降,即牙本质的粘结耐久性有待提高。,树脂一牙本质粘结界面中暴露胶原纤维和树脂的生物降解是影响牙本质粘结耐久性的主要因素。部分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如氯己定可抑制牙本质胶原纤维的水解,为提高牙本质的长期粘结力提供了可能。加拉定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类肽类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之前一直作为治疗角膜溃疡药物使用,最近Lorenzo等学者将其作为处理剂应用于经35%磷酸处理后的脱矿牙本质表面,结果证实,加拉定可减缓树脂一牙本质间粘结力的衰减。但目前有关加拉定对牙本质自酸蚀粘结强度影响的实验国内外未见报道。本实验采用22mM氯己定(chlorhexidine, CHX)和0.2mM加拉定(galardin)两种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分别处理牙本质自酸蚀粘结界面,通过微拉伸粘结强度测试及电镜观察探讨氯己定和加拉定对牙本质胶原纤维生物降解的抑制作用,同时比较了这两种抑制剂对树脂一牙本质间粘结力的影响。材料与方法:1.材料准备:在我院口腔外科门诊收集15颗新鲜拔除、形态完整、无龋的第三磨牙,储存在4℃含0.02%叠氮钠(NaN3)的生理盐水中。2.标本制备:用慢速锯在连续的流水冷却下垂直于牙体长轴去除牙合面牙釉质及表浅牙本质,完全暴露出中层牙本质,用600目碳化硅耐水砂纸在流水冷却下打磨60s,制备出标准的粘结界面,在超声清洗机内震荡15min后,用无油/无水的气枪吹干牙本质粘结面。3.实验分组及粘结:随机分成3组,每组5颗牙,分别做以下处理:A组:115μL蒸馏水湿润牙本质表面30s,涂布ED primer 2.0,30s后用无油/无水的气枪吹去多余处理剂,panavia F粘结剂按说明书使用,牙科充填用复合树脂(Tokuyama Dental)分层堆塑树脂冠,每层1mm,每次光照40s,保证树脂冠高度至少有4mm,将牙齿储存在37℃的人工唾液中24h。B组:115μL 22mM氯己定溶液湿润牙本质表面30s,其它操作同上。C组:115μL0.2mM加拉定溶液湿润牙本质表面30s,其它操作同上。4.试件制作:所有样本包埋于自凝树脂中,用慢速锯垂直于粘结界面,沿牙体长轴将牙齿切开,制成截面积为1.0×1.0mm的长条状微拉伸试件。每组各20个试件。5.微拉伸粘结强度测试:每组中随机选取10个试件,用α—氰基丙烯酸乙酯胶粘结在有机玻璃夹具上,在电子式万能材料试验机上进行微拉伸粘结强度测试,加载速度:0.5mm/min,至试件断裂,记录断裂时最大的拉伸强度值。剩余10个试件在37℃的人工唾液中储存,每周更换一次溶液。3mon后采用相同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6.体视显微镜观察:在体视显微镜下(40倍)观察试件破坏断面的位置及形貌,并对各组断裂样本的破坏类型进行统计归类。破坏类型分三种:(1)界面破坏,即断裂发生于牙本质和复合树脂间,包括粘结剂的内聚破坏;(2)内聚破坏,断裂分别发生于牙本质或复合树脂内;(3)混合破坏,既有界面破坏又有内聚破坏。7.扫描电镜观察:各组中选取两个微拉伸断裂样本,双蒸水超声荡洗3次,每次5min;梯度酒精脱水;离子喷金镀膜。扫描电镜下观察各组微拉伸断裂样本牙本质粘结面的微观形态。8.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并对各组结果进行两两比较。结果:1.微拉伸粘结强度测试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水储24小时后实验组及对照组样本测得的微拉伸粘结强度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A1组:17.30±3.57Mpa;B1组:17.62±3.59Mpa;C1组:17.37±3.66Mpa;P>0.05)。即与对照组相比,使用氯己定或加拉定溶液处理脱矿牙本质,对牙本质即时粘结强度无明显影响。水储三个月后,实验组及对照组样本微拉伸粘结强度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A2组:9.73±3.15Mpa;B2组:12.62±2.55Mpa;C3组:15.61±3.62Mpa;P<0.05)。三组实验结果进行两两比较,显示各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5)。即与对照组相比,使用氯己定或加拉定溶液处理脱矿牙本质,对牙本质的粘结耐久性均有显著影响;且氯己定与加拉定溶液对牙本质粘结耐久性的影响有明显差异。与水储24小时相比,样本恒温水储三个月后的微拉伸粘结强度均有下降。对照组较实验组下降更明显,其中加拉定组下降了10.13%,氯己定组下降了28.38%,对照组下降了43.76%;衰减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对照组,氯己定组,加拉定组。2.电镜观察24小时拉伸测试后发现,各组断裂几乎全部发生在粘结剂层,说明粘结剂与牙本质牢固结合,粘结强度大于粘结剂自身的内聚力。采用扫描电镜对界面断裂的试件的牙本质粘结面进行观察可见表面全部被粘结剂覆盖。试件在人工唾液中恒温37℃浸泡三个月后进行相同测试发现,断裂模式多为混合断裂。用扫描电镜观察牙本质粘结面发现:加拉定组可见树脂突与牙本质小管壁间出现缝隙,管周胶原纤维网结构表面呈疏松多孔形态;氯己定组表面树脂突与牙本质小管壁间出现缝隙,管周胶原纤维网结构表面呈疏松多孔形态;对照组表面树脂突降解,其与牙本质小管壁间出现较大间隙,部分牙本质小管几乎完全暴露,管周胶原纤维网结构可见破坏、断裂。从形态学角度说明MMPs抑制剂减缓了混合层中胶原的降解,且加拉定组较氯己定组效果更明显。同时,也显示出了Panavia F2.0优良的粘结性能。结论:本实验通过使用更特异的MMPs抑制剂,提高了牙本质粘结的耐久性,再次明确了粘结界面树脂与胶原的生物降解相互促进,共同参与对混合层完整性的破坏;抑制混合层中胶原纤维的降解有利于维持树脂牙本质粘结界面的稳定;进一步支持了Hashimoto等学者的观点MMPs抑制剂可抑制牙本质胶原纤维的水解;提示我们MMPs抑制剂在脱矿牙本质表面的应用将可能是口腔粘结技术的一次变革.对提高树脂粘结修复体的临床远期效果有重要意义。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牙本质粘结
  • 1.2 牙本质粘结系统
  • 1.3 影响牙本质粘结耐久性的因素
  • 1.3.1 树脂降解
  • 1.3.2 胶原降解
  • 1.4 基质金属蛋白酶
  • 1.4.1 宿主源性基质金属蛋白酶
  • 1.4.2 牙本质MMPs
  • 1.4.3 MMPs与龋病
  • 1.4.4 MMPs与牙本质粘结
  • 1.5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 1.5.1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 1.5.2 外源性MMpls
  • 1.5.3 MMpls对牙本质粘结力的影响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实验仪器
  • 2.2 方法
  • 2.2.1 材料准备
  • 2.2.2 标本制备
  • 2.2.3 实验分组及粘结
  • 2.2.4 试件制作
  • 2.2.5 微拉伸粘结强度测试
  • 2.2.6 体视显微镜观察
  • 2.2.7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 2.2.8 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微拉伸粘结强度测试
  • 3.2 体视显微镜观察结果见下表
  • 3.3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观察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对牙本质自酸蚀粘结力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