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得利返还问题研究

不当得利返还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针对当前学界关于不当得利研究中所存在主要问题,以不当得利的法律效果为主要研判对象,围绕着不当得利返还的理论基础、主体分类、客体构成以及返还范围等问题,以比较法的视野,综合对比分析各国立法实例和司法判例,抛却不当得利理论研究中已相对成熟的“统一说”与“非统一说”的争论,采纳不当得利类型化的研究路径,选取不当得利返还问题中的一些传统难点,进行系统的分析整理。全文除导言和结语外分三个部分。第一章主要对两大法系关于不当得利返还的理论基础和立法实例的回顾和梳理,鉴于以往论者多学说史的概括性研究容易失之宽泛的不足,本文仅选取理论基础和立法沿革两个方面加以研究,为后文具体界定不当得利的范围提供理论铺垫。第二章从我国现行法中的不当得利返还制度入手,从“解释论”的探究过渡到“立法论”的建构,历陈现行法中不当得利制度过于概括,简陋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中涉及不当得利返还范围的明显不当,从研究方法的层面,提出了我国未来民法典中建立系统、完整、科学的不当得利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三章系文章的主干部分,涵盖了不当得利返还中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其中,关于主体制度中转得人承担不当得利返还义务的情形和方式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明确了第三人作为不当得利之债的主体的条件。关于债之客体理论的整理中,涉及到传统理论与新近理论的交锋和争论,从对遵循传统和超越传统两个方面的学术观点的评析中,充分肯定建构论者对发展客体概念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但作为一项久远之基本理论问题,笔者仍坚持传统上关于客体理论中给付行为说。关于不当得利制度的功能,笔者除论及传统债法理论中不当得利具有的弥合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而生之财产变动的特殊规范功能,矫正欠缺法律关系的财货移转等私法内功能,同在涉及不当得利、民事侵权、财产犯罪等民刑交叉的案件,还具有抑制犯罪化倾向。对不当得利私法外功能的重视和研究文本文鲜有的几个创新点之一。本文还从法律漏洞填补的方法论视角,研究了不当得利之债与损害赔偿之债的关系,认为在受害人与有过失的权益侵害型不当得利返还中,应当适当减轻得利人的返还责任,文中为构建一个将与有过失理与不当得利返还范围的确定相结合的路径做了一定的理论探索。结语部分系统总结了本文的主要论证内容,对涉及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集中总结。但碍于不当得利制度之复杂和笔者学力之有限,对很多问题未能进行更加深入之论述,特留作日后继续深入研究之契机于此。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第一章:不当得利返还的理论基础和立法实例概览
  • 一、理论基础的沿革
  • (一) 大陆法不当得利制度的理论基础
  • 1、公平说
  • 2、正法说
  • 3、债权说
  • 4、相对关系说
  • 5、权利说
  • 6、法律关系说
  • (二) 英美法关于不当得利的理论基础
  • 1、默示合同理论
  • 2、衡平理论
  • 二、立法实例的变迁
  • (一) 大陆法系
  • (二) 英美法系
  • 三、我国民法典草案中关于不当得利制度的构建
  • 四、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分析检讨
  • 第二章:我国现行法中的不当得利返还制度的分析检讨
  • 一、“解释论”的探究
  • (一) 规范模式
  • 1、民法总则与债法总则的混同
  • 2、概念界定的缺失
  • (二) 规范内容
  • 二、“立法论”的建构
  • 第三章:不当得利的返还
  • 一、不当得利返还的法律功能
  • (一) 私法内功能
  • 1、调节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而生之财产变动的特殊规范功能
  • 2、矫正欠缺法律关系的财货移转
  • 3、保护财货的归属
  • 4、克服成文法局限性
  • (二) 私法外功能
  • 1、“许霆案”视野下的私法外功能
  • 2、对重刑轻民观念的矫正
  • 二、不当得利返还的主体
  • (一) 直接当事人
  • (二) 转得人
  • 三、不当得利返还的客体
  • (一) 客体概念的整理与重构
  • (二) 不当得利返还客体
  • 1、基础利益
  • 2、附加利益
  • 四、不当得利返还的范围
  • (一) 一般抽象的返还范围
  • 1、积极得利的返还
  • 2、财产的消极减少
  • 3、消极得利
  • (二) 善意、恶意二分的返还理论的分析检讨
  • 1、主观状态的认定标准
  • 2、现存利益的范围界定
  • 五、与有过失理论适用于不当得利返还问题的应然与实然
  • (一) 与有过失的一般理论
  • 1、基本含义
  • 2、适用范围
  • (二) 与有过失适用于不当得利返还的方法论探究
  • 1、不当得利返还中“法律漏洞”的填补
  • 2、与有过失的“目的论”解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企业慎防不当得利之债[J]. 法人 2014(11)
    • [2].返还不当得利之债证明责任分配的类型化研究[J]. 法大研究生 2014(01)
    • [3].不当得利纠纷的举证责任研究[J]. 法制与经济(下旬) 2012(12)
    • [4].典型之债与非典型之债划分刍议[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 [5].多缴及误缴退税的缘由合理与程序正义——一则个案批复引发的思考[J]. 财经政法资讯 2016(01)
    • [6].论不当得利受益人的过错——新视角下许霆案和梁丽案民刑之辨的关键[J].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1(02)
    • [7].房屋转让合同效力的行政限制[J]. 河南社会科学 2015(01)
    • [8].《破产法》第42条涉不当得利条款解释论[J]. 社会科学 2013(04)
    • [9].论德国法中关于赠与的第三人给付[J].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5(03)
    • [10].谁来承担少收多付之债[J]. 中国邮政 2008(05)
    • [11].论债体系视角下的夫妻共同债务[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 [12].中国债法体系的解释论整合[J]. 政法论坛 2020(05)
    • [13].出资合同无效所生债务之认定及其与普通债务之抵销[J]. 人民司法 2009(22)
    • [14].不当得利:不是你的就别勉强[J]. 早期教育(教师版) 2009(10)
    • [15].景观资源权的保护路径初探[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02)
    • [16].劳动合同中的担保是否为担保法所调整[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10)
    • [17].非典型之债初探[J].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08(04)

    标签:;  ;  ;  ;  

    不当得利返还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