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详细综述了对虾的行为习性及环境因子对对虾行为习性影响的研究进展,并以我国重要养殖虾类—中国明对虾和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生态学、生理学和行为观察法,主要研究两种对虾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的行为特征及差异和两种对虾在不同养殖模式中对饥饿、养殖密度、饵料密度、底质和盐度等环境因子变动的行为适应策略及生理调节机制。同时,测定中国明对虾的饥饿耐受能力及凡纳滨对虾的低氧耐受能力和游泳能力,并初步分析两种对虾耐受饥饿、低氧和游泳疲劳的生理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水温22±1℃的高密度养殖条件下,观察中国明对虾、凡纳滨对虾仔虾的摄食、自残、运动、间隔及攻击和防御行为,并探讨充气对两种仔虾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仔虾都偏好摄食卤虫幼体。中国明对虾仔虾自残行为高发,运动活跃,间隔行为明显,攻击频率高;凡纳滨对虾仔虾自残现象少,好静,可忍受身体的相互接触,攻击频率低。充气对两种仔虾的行为均有显著影响,充气不仅可以增加仔虾的摄食机会,提升仔虾的摄食力和运动力,还能减少仔虾的自残行为和攻击行为,降低仔虾的间隔行为。2,在实验室营造半精养、精养养殖模式,研究了不同饥饿处理(0 d (对照组), 1 d, 2 d, 3 d, 4 d, 5 d, 6 d)对凡纳滨对虾仔虾行为生理生态学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养殖模式中,凡纳滨对虾仔虾的摄食、运动行为程度随饥饿天数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半精养模式中,仔虾的攻击、间隔行为程度随饥饿天数增加持续下降,而在精养模式中均不明显。饥饿对仔虾的摄食率、耗氧率和氨氮排泄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且这些指标与饥饿天数均存在二次多项式的关系。饥饿对仔虾的消化酶活力也有显著影响(P<0.05)。分析认为,凡纳滨对虾仔虾在精养模式中的饥饿耐受能力强于半精养模式。3,在实验室营造半精养、精养养殖模式,研究了不同饥饿处理(0 d (对照组), 1 d, 2 d, 3 d, 4 d, 5 d, 6 d)对中国明对虾仔虾行为生理生态学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明对虾仔虾在半精养模式中通过调节寻食、间隔行为程度来应对饥饿胁迫,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肠道微生物区系组成的分子分析[J]. 饲料工业 2010(04)
- [2].中国明对虾囊胚和原肠胚细胞的分离和培养[J]. 海洋科学 2009(01)
- [3].中国明对虾卵黄蛋白原基因启动子克隆与分析[J].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2)
- [4].渤海金州湾放流海域中国明对虾生长特性研究[J].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9(03)
- [5].基于渔盐一体化养殖的中国明对虾营养成分分析[J]. 渔业现代化 2017(05)
- [6].重组中国明对虾溶菌酶包涵体的复性研究[J].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2014(04)
- [7].应用微卫星标记分析野生中国明对虾的亲权关系[J]. 水生生物学报 2008(01)
- [8].中国明对虾放流苗种的氨基酸含量、免疫力及消化力分析[J].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18(06)
- [9].南非斑节对虾和中国明对虾肌肉营养成分分析比较[J]. 水产科技情报 2019(05)
- [10].中国明对虾溶菌酶点突变基因的原核表达[J].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2014(02)
- [11].中国明对虾血蓝蛋白C末端片段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其抗菌活性[J]. 海洋科学 2013(06)
- [12].中国明对虾体壁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J]. 海洋科学 2014(08)
- [13].中肋骨条藻规模化培养及在中国明对虾育苗中的应用[J]. 中国水产 2020(10)
- [14].低温胁迫条件下中国明对虾生长性状和耐低温性状的遗传参数评估[J]. 渔业科学进展 2018(03)
- [15].中国明对虾TOR基因的克隆及精氨酸、亮氨酸对其表达的影响[J]. 海洋科学 2010(06)
- [16].日照地区中国明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的调查与分析[J]. 科学养鱼 2018(01)
- [17].中国明对虾FBA基因克隆及其在白斑综合征病毒感染中的表达及功能分析[J]. 渔业科学进展 2018(02)
- [18].中国明对虾Dscam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免疫致敏(类免疫)诱导反应中的表达分析[J]. 水产学报 2018(05)
- [19].中国明对虾caspase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 海洋科学 2010(12)
- [20].中国明对虾ALFFc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J].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 [21].庄河模式试养中国明对虾“黄海2号”喜获成功[J]. 水产科学 2011(01)
- [22].辽宁省在黄海北部海洋岛渔场放流2亿尾中国明对虾[J]. 水产科学 2008(09)
- [23].中国明对虾人工选育群体与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J]. 渔业科学进展 2018(02)
- [24].中国明对虾眼柄微结构与其生长的关系[J]. 水产学报 2019(04)
- [25].中国明对虾NHE3基因克隆及其在pH胁迫下的表达[J]. 中国水产科学 2018(05)
- [26].仿刺参—中国明对虾—斑节对虾混养下水体微生物组成和多样性[J]. 水产科学 2020(06)
- [27].生存密度和饵料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争胜行为和生长性能的影响[J]. 海洋与湖沼 2014(04)
- [28].渤海湾再现虾汛[J]. 水产科学 2010(12)
- [29].WSSV感染对中国明对虾bantam及其候选靶基因的影响[J]. 渔业科学进展 2018(06)
- [30].不同温度下凡纳滨对虾和中国明对虾对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耐受性比较[J]. 渔业科学进展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