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通过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在吸收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理论构筑与理论应用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以我国财政监督制度为什么需要改革以及如何进行改革为主线,探析财政监督的一般理论和实践问题,着力构建一个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财政监督体系,以期能为我国财政监督的改革提供理论和政策参考。全文分为6章,除导论以外,由理论研究与实践考察两大部分组成,理论研究包括第2、3、5、6章,实践考察主要是第4章。全文的主要结构和内容如下:第1章,导论。旨在说明选题及其研究的意义。重点评述了财政监督理论研究的现状,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2章,财政监督的一般理论。本章主要在于阐述公共财政体制与财政监督的内涵,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公共财政体制的相互关系,分析公共财政体制下财政监督的属性、动因、层次、目标、内容、手段和效应,为进一步的讨论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通过对财政管理基本职能的分析,结合公共财政建设的需要,将财政监督的属性定位于实现财政职能的手段和工具。通过分析公共财政体制下财政活动参与者的行为特征和信息不对称的事实来阐述财政监督的动因。将财政监督分为社会公众对政府财政行为的监督、人大对政府财政行为的监督、政府财政部门对预算单位的财政监督以及政府财政部门的自我监督、政府财税部门对纳税人的财税行为的监督四个层次,并分析了不同层次的财政监督的目标。将财政监督基本内容概括为预算管理监督、财政收入监督、财政支出监督、国有权益监督和其他公共性资金的监督。将财政监督效应总结为强化财政管理、实现财政职能、维护财经纪律、促进民主政治和提高政府效率。第3章,我国财政监督制度的现状分析。首先,对我国财政监督机构的组成和运转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社会公众、人大、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税务部门的财政监督工作情况进行了实证性描述;其次,通过博弈分析对现行财政监督制度进行剖析,揭示了激励约束障碍;最后,总结了当前财政监督模式存在的缺陷。第4章,国外财政监督制度概览。简要介绍了当今国外最流行的几种财政监督模式,以为我国财政监督制度改革提供参考。国外财政监督制度主要有立法型、司法型、独立型和行政型。多数国家以立法型为主,其次就是司法型和独立型,很少有实行行政型财政监督模式的。第5章,我国财政监督改革的思路与对策(Ⅰ)。首先,回顾有关制度和制度变迁理论,为分析财政监督改革奠定理论基础;然后,提出适应公共财政体制需要的,以双向监督为基本目标取向的立法型财政监督模式,作为我国财政监督制度改革的方向;最后,提出新型模式建设的具体措施,具体包括建立与完善社会公众对政府财政行为的监督、建立人大对政府财政行为的监督、完善政府财政部门对预算单位的财政监督以及财政部门的自我监督、政府财税部门对纳税人的财税行为的监督等方面的措施。第6章,我国财政监督改革的思路与对策(Ⅱ)。通过博弈分析指出,为了实现财政监督改革的目标,有效的途径是对文化进行重新建设,将新的效用引进博弈过程,改变政府和人民在博弈中的效用格局,从而实现制度变迁。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导论1.1 提出问题1.2 文献综述1.2.1 关于公共财政1.2.2 关于财政监督1.2.3 简要的评析1.3 研究方法1.4 创新与不足1.5 篇章结构2. 财政监督的一般理论2.1 公共财政体制与财政监督2.1.1 公共财政体制的内涵2.1.2 公共财政体制下的财政监督2.2 公共财政体制下财政监督的动因2.2.1 公共财政体制下财政活动参与者的行为特征2.2.2 信息不对称2.3 公共财政体制下财政监督的层次与目标2.3.1 社会公众对政府财政行为的监督2.3.2 人大对政府财政行为的监督2.3.3 政府财政部门对预算单位的财政监督以及自我监督2.3.4 政府财税部门对纳税人的纳税行为的监督2.4 公共财政体制下财政监督的内容2.4.1 预算管理2.4.2 财政收入2.4.3 财政支出2.4.4 国有权益2.4.5 其他公共性资金2.5 公共财政体制下财政监督的手段2.5.1 工作方式2.5.2 技术方法2.6 公共财政体制下财政监督的一般效应2.6.1 强化财政管理2.6.2 实现财政职能2.6.3 维护财经纪律2.6.4 促进民主政治2.6.5 提高政府效率3. 我国财政监督的现状分析3.1 财政监督机构的组成和运转情况3.1.1 当前我国财政监督模式的架构3.1.2 社会公众对政府财政活动的监督现状3.1.3 人大对政府财政活动的监督现状3.1.4 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对财政活动的监督现状3.1.5 税务部门对纳税人的纳税行为的监督现状3.2 我国当前财政监督模式的委托-代理现状3.2.1 理论委托人和行政代理人的得益3.2.2 上级行政代理人和下级行政代理人的得益3.2.3 上级行政代理人和下级行政代理人之间的博弈3.2.4 最高行政代理人与下级行政代理人之间的博弈3.2.5 行政型财政监督模式的博弈结果3.3 我国当前财政监督模式存在的缺陷3.3.1 不利于社会公众和人大对政府财政行为进行财政监督3.3.2 不利于政府系统内部财政监督4. 国外财政监督制度概览4.1 国外财政监督制度介绍4.1.1 立法型财政监督4.1.2 司法型财政监督4.1.3 独立型财政监督4.1.4 行政型财政监督4.2 国外财政监督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4.2.1 财政监督模式以立法型为主4.2.2 重视对预算编制和预算资金使用的监督4.2.3 明确财政监督机构的责权并进行再监督5. 我国财政监督改革的思路与对策——基于公共财政体制的思考(Ⅰ)5.1 制度与制度变迁理论5.1.1 关于制度5.1.2 关于制度变迁5.2 公共财政体制下财政监督模式设计5.2.1 公共财政体制下财政监督模式的组织架构5.2.2 公共财政体制下财政监督模式的层次结构5.3 公共财政体制下财政监督机制设计5.3.1 建立社会公众对政府财政行为的直接监督机制5.3.2 建立人大对政府的财政监督机制5.3.3 完善政府财政部门对预算单位和自身的财政监督机制5.3.4 完善政府对纳税人纳税行为的财政监督机制6. 我国财政监督改革的思路与对策——基于公共财政体制的思考(Ⅱ)6.1 多种效用结合下的财政监督制度博弈6.1.1 不同策略组合下的经济得益6.1.2 对效用的扩展6.1.3 多种效用结合下的博弈模型6.2 财政监督制度改革的辅助措施6.2.1 对评价系数的现实考察6.2.2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参考文献后记致谢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公共财政论文; 财政监督论文; 制度论文; 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