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失效规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焊接头,力学性能,分布规律,失效分析
失效规律论文文献综述
周江帆,苏蕴荃,徐国梁,王泰然,李晓琳[1](2019)在《2219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力学性能分布规律及失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航天飞行器贮箱结构多采用铝合金焊接形式,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贮箱结构整体强度的高低。本文基于数字图像相关(DIC)、电子显微镜等实验方法对2219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进行研究,分析了焊接头区城的力学等物理参数分布特性和失效机理。结果显示在弹性阶段,焊缝区、热影响区、母材区叁者的应变与应力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进入望性阶段后,各个区域变形在应变变化率、应力集中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焊缝附近区域沿拉伸方向在不同时刻下的应变分布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塑性阶段,各区域的力学性能不适合采用整体式的分析方法。叁个室温控伸试样均断裂于标距内、且断裂位置一致,断口附近存在明显的塑性变形,经微观形貌观,整个断面均呈剪切韧窝形貌,未见材料缺陷,表明拉伸断口的断裂模式为塑性断裂。(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 2019)》期刊2019-08-25)
钱建才,许斌,邹洪庆,吴厚昌[2](2019)在《酸性盐雾环境下铝合金基底层的防护作用及腐蚀失效规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酸性盐雾环境条件下铝合金基底层的防护作用及腐蚀失效规律,采用铜加速酸性试验方法进行加速试验,对无划线试样腐蚀外观、附着力以及有划线试样的最大腐蚀宽度进行检测和考核分析。获得了4种铝合金材料6种铝合金基底层在试验环境下的腐蚀失效情况、附着力变化情况以及不同基底层抗腐蚀扩展性能的试验数据。结果表明:封闭处理能明显改善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硬质阳极氧化膜的防护性,减少材料类型对其防护性能的影响。铬化膜、磷铬化膜防护性能较差,高耐蚀环境防护设计过程中应尽量不采用。(本文来源于《2019’全国转化膜及表面精饰技术论坛论文集》期刊2019-08-02)
钱建才,邹洪庆,方敏,许斌,吕基成[3](2019)在《铝合金阳极氧化膜防护性能及失效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腐蚀环境条件下铝合金阳极氧化膜层的防护作用及失效规律。方法采用中性盐雾、酸性盐雾试验方法进行加速试验,对无划线试样腐蚀外观和附着力以及有划线试样的腐蚀形貌等进行检测和考核分析。结果获得了4种铝合金材料阳极氧化膜层在不同试验环境条件下的防护性能、腐蚀失效、附着力变化以及抗腐蚀扩展性能等试验数据。结论铝合金材料类型对未封闭处理的阳极氧化膜的耐腐蚀扩展性能影响明显。封闭处理能够提高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综合防护性能。(本文来源于《装备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张世艳,刘俊,黄波,朱蕾,陈源[4](2019)在《惯性器件加速贮存环境性能变化规律及失效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惯性器件的加速贮存环境性能退化规律,分析失效薄弱环节及其失效机理。方法开展惯性器件的加速贮存试验,进行惯性器件的零偏、标度因数的检测,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显微仪、气-质联用仪等分析仪器,监测微观组织、结构损伤情况。针对石英挠性加速度计在加速贮存试验过程中的变化行为,分析温度环境因素对其损伤的微观作用机制,解释宏观性能退化内在原因。结果惯导系统中,石英挠性加速度计在加速贮存试验4个周期后,其零偏超出阈值范围。结论惯导系统中的薄弱环节为石英挠性加速度计的粘结剂。在加速贮存试验过程中,粘结剂中的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发生分解生成挥发物,环氧树脂胶618的双酚A也少量挥发。当石英挠性加速度计从高温冷却至室温,检测宏观性能时,两种挥发物沿摆片移动至摆片底部,与力矩器镜面形成粘连,使摆片无法进行有效的工作(摆动)。(本文来源于《装备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李书博,齐乐,徐飞,王亮兵,徐涛涛[5](2019)在《基于电化学阻抗谱的航空用环氧底漆失效过程及动力学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航空用环氧底漆在3.5%NaCl溶液中连续浸泡条件下的失效过程。结果表明,涂层在连续浸泡条件下的失效过程主要分为五个阶段,即浸泡初期阶段、渗透初期阶段、渗透中期阶段、渗透末期阶段和涂层失效阶段。通过对不同浸泡时期的Nyquist图和Bode图进行分析,得到了涂层电阻、电容、孔隙率和吸水率随浸泡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分析低频区阻抗|Z|_(0.01)随浸泡时间的变化,得到了|Z|_(0.01)随浸泡时间变化的动力学方程。(本文来源于《电镀与精饰》期刊2019年03期)
邹康[6](2019)在《欠平衡钻井中井口装备失效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欠平衡钻井技术由于具有独特优势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在钻井放喷作业中,高压携岩气流会对井口装备造成严重冲击,导致其失效。本文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井口四通进行建模分析,研究了四通冲击失效的部位和内部流场的分布情况,并结合实际工艺对冲击磨损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放喷量和岩屑的质量流量都与冲击磨损程度正相关,但是磨损与出口压力反相关,为了保证设备的安全,应选择合理的工艺参数。(本文来源于《内江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刘成,杨瑾涛,李聪聪,周克梅,刘煜[7](2019)在《生物活性炭在应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失效判定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实际水厂调研、现场中试及小试研究分析了生物活性炭吸附指标、生物指标以及处理效能随使用时间的变化规律,结合其变化规律以及水厂处理需求探讨适宜的生物活性炭失效判定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碘值、亚甲基蓝值、比表面积、微孔孔容积随使用时间均呈现降低的趋势,且降低速率先快后慢;在活性炭上生物膜成熟后生物量、生物活性达到最大值,但会随着水质条件而出现一定的波动;在使用年限内,活性炭的机械强度相对稳定,略有下降;生物活性炭对COD_(Mn)、微量有机物(阿特拉津和二甲基异莰醇)的去除效能随使用时间呈现下降的趋势,且去除率与碘值有较好的相关性,而氨氮的去除率在生物膜成熟后主要因水温等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综合生物活性炭自身变化规律及失效判定需求,建议采用碘值作为基本判定指标、机械强度作为限制性指标、生物量和生物活性作为辅助指标的综合判定依据,具体指标的判定数值需要各水厂结合其水源水质问题、水厂工艺组成、生物活性炭的处理需求等因素来确定。(本文来源于《给水排水》期刊2019年02期)
席烨廷[8](2018)在《硬质膜层应力演化规律及失效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硬质薄膜与涂层因其具有许多优良性能而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汽车工业与航空航天等领域。硬质膜层作为保护层,必须在服役期间保持完整,以确保器件设备等的可靠性,而随着日益苛刻的服役环境,硬质膜层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失效问题考验。应力是导致膜层失效的关键因素之一,而以往研究中缺乏膜层应力梯度原位演化信息及相关机制探讨,故这方面研究有待加强。本论文采用射频反应磁控溅射方法制备硬质膜层中最具代表性的TiN薄膜,研究不同外加应变情况下薄膜沿截面方向上的应力梯度及原位演化规律,并通过截面微观结构表征,揭示了应力梯度演化的微观机制。结合理论分析、模拟计算与建模等方法研究了膜层生长过程与其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最后研究了薄膜应力及微观结构对其多种服役性能的影响,给出了一种膜层应力控制的方法,同时提出了一个膜层断裂韧性无损评价方法。通过优化改进X射线衍射的方法,准确地获取硬质膜层残余应力。发现TiN硬质膜层膜厚达到一定临界值时会出现残余应力的“压-拉转变”,该临界厚度会因制备工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本研究中约为1.8 μm);膜层微观结构随着膜层生长而变化——随着膜厚增加与应力状态转变,TiN薄膜择优取向从(200)转变为(111);该转变主要原因是薄膜沉积过程中应力主导机制的转变、晶体致密化和不同晶粒取向的竞争生长。以膜层应力梯度演化表征为基础,发现硬质膜层沿截面方向上的断裂韧性具有不均匀性。应力梯度原位演化情况在膜层截面不同区域存在差异,加载超过弹性载荷范围后,薄膜的中间区域最先出现应力集中,从而最先出现裂纹萌生,裂纹随后逐渐扩展并最终导致膜-基系统失效;热力学模拟结果表明,薄膜生长过程早期的择优取向控制机制为表面能最小化,而后期由于应变能的不断加大,控制机制变为应变能最小化;提出了一种硬质膜层断裂韧性无损评价方法,发现TiN薄膜的断裂韧性与择优取向相关,膜层中部区域(择优取向过渡区)的断裂韧性明显低于表面和界面区域的断裂韧性,这也是该区域最先发生断裂失效的主要原因。基于膜层工艺设计,成功制备了应力可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TiN硬质薄膜;随基体偏压的增加(0至-150 V),TiN薄膜的择优取向从TiN(111)线性转变至TiN(200)。TiN薄膜的残余应力随基体偏压的增大出现了应力状态的压-拉转变,本论文中的临界偏压约为-60 V。在-60 V的偏压下制备出硬度25.5 GPa,粗糙度8.7 nm的TiN薄膜。膜层表面电阻率随基体偏压的增大表现出与表面粗糙度高度一致的变化趋势,因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粗糙度是其单一决定性因素;在-90 V偏压下制备出的TiN膜层具有较优摩擦磨损性能,研究发现磨屑的塑性变形所形成的摩擦膜是抑制裂纹形核与扩展,防止更严重的磨损和失效发生的关键。利用同步辐射显微CT技术,对硬质膜层内部裂纹进行了叁维研究方面的初步探索,实验表明膜层在受外加载荷作用下,裂纹萌生于膜层中部并扩展到膜-基界面处,从而导致膜层的脱层。(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期刊2018-12-28)
齐平,王福成,王必晴,梁昌勇[9](2019)在《基于失效规律感知的可靠动态级云资源调度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云系统资源的动态性、异构性和广域性等特征,云计算环境下运行的并行任务易受资源节点失效和通信链路故障的影响而无法完成。针对动态提供云资源可靠性较低,且在失效恢复机制作用下资源失效规律参数动态变化的问题,首先使用两参数威尔布(Weibull)分布对不同时段资源节点和通信链路失效规律的局部特征进行描述,再根据并行任务之间存在的各类交互关系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参数失效规则的资源可靠性评估模型。最后将该模型并入DLS算法得到可靠动态级调度算法CFR-DLS,从而在计算调度级别时充分考虑备选资源的可靠程度。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当选择合适的失效恢复参数,提出的CFR-DLS算法能够在大幅提高云服务可靠性的同时,只增加少量的额外失效恢复开销。(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刘成奎,张晨,王建军,刘生福,安生霞[10](2018)在《钢筋混凝土构件在杂散电流和氯盐腐蚀下的疲劳性能及失效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西宁轨道交通工程混凝土结构服役特点,试制了4种不同配合比钢筋混凝土试件,对试件经过杂散电流与氯盐腐蚀的耦合作用后进行疲劳荷载试验,分析了钢筋混凝土在耦合作用下抗疲劳性能及失效规律。结果表明:在抗弯疲劳与杂散电流因素下,Ca50z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破坏能力,对应于100万次和200万次循环的疲劳折减强度系数分别为0.27和0.20,适合于轨道交通的高架桥梁式结构构件;在多因素工况试验条件下,Ca60z混凝土具有更强的抗破坏能力,对应于100万次和200万次循环的疲劳折减强度系数分别为0.37和0.33,适合于轨道交通的地下隧道管片或衬砌结构构件。(本文来源于《新型建筑材料》期刊2018年07期)
失效规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酸性盐雾环境条件下铝合金基底层的防护作用及腐蚀失效规律,采用铜加速酸性试验方法进行加速试验,对无划线试样腐蚀外观、附着力以及有划线试样的最大腐蚀宽度进行检测和考核分析。获得了4种铝合金材料6种铝合金基底层在试验环境下的腐蚀失效情况、附着力变化情况以及不同基底层抗腐蚀扩展性能的试验数据。结果表明:封闭处理能明显改善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硬质阳极氧化膜的防护性,减少材料类型对其防护性能的影响。铬化膜、磷铬化膜防护性能较差,高耐蚀环境防护设计过程中应尽量不采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失效规律论文参考文献
[1].周江帆,苏蕴荃,徐国梁,王泰然,李晓琳.2219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力学性能分布规律及失效分析[C].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2019).2019
[2].钱建才,许斌,邹洪庆,吴厚昌.酸性盐雾环境下铝合金基底层的防护作用及腐蚀失效规律分析[C].2019’全国转化膜及表面精饰技术论坛论文集.2019
[3].钱建才,邹洪庆,方敏,许斌,吕基成.铝合金阳极氧化膜防护性能及失效规律研究[J].装备环境工程.2019
[4].张世艳,刘俊,黄波,朱蕾,陈源.惯性器件加速贮存环境性能变化规律及失效机理[J].装备环境工程.2019
[5].李书博,齐乐,徐飞,王亮兵,徐涛涛.基于电化学阻抗谱的航空用环氧底漆失效过程及动力学规律研究[J].电镀与精饰.2019
[6].邹康.欠平衡钻井中井口装备失效规律研究[J].内江科技.2019
[7].刘成,杨瑾涛,李聪聪,周克梅,刘煜.生物活性炭在应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失效判定探讨[J].给水排水.2019
[8].席烨廷.硬质膜层应力演化规律及失效机制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8
[9].齐平,王福成,王必晴,梁昌勇.基于失效规律感知的可靠动态级云资源调度算法[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19
[10].刘成奎,张晨,王建军,刘生福,安生霞.钢筋混凝土构件在杂散电流和氯盐腐蚀下的疲劳性能及失效规律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