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PP融资模式风险的探究

基于PPP融资模式风险的探究

广东省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510060

摘要:公共私营合作制(PPP)模式是目前受到市场较关注的一种融资和建设模式,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和私营企业共同承担风险和责任,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和产品。这种模式对基础设施需求和缺口均较大且力推“一带一路”,因此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PPP融资模式;风险

一、PPP融资模式简析

PPP融资模式是在PET融资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公私合营模式,具体指的是政府部门积极吸纳社会私营资本,共同投资建设基础设施项目的一种公共联合供给方式。在该融资模式的背景下,首先由政府部门或公共部门制定某项目的建设方案,之后采取招标或竞标的方式来对私营资本进行评估和选择,选出合适的合作伙伴。其中,私营资本的主要负责范围涉及项目的设计、施工、营运及维护等内容,可通过公共部门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

二、PPP融资模式风险因素分析

2.1建设子项目风险

在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中,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辅助设施建设都属于建设子项目,其中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的因素都属于建设子项目风险,如资金风险和技术风险,如果资金不到位或不及时就会使项目出现延迟,因为技术方面产生失误也会使项目难以顺利进行,甚至难以达到相关的质量标准。

2.2融资子项目风险

融资子项目主要涉及筹划建设公用事业基础设施、提供配套产品和服务做需要的资金,融资子项目风险主要是对资金来源、使用、偿还等具有不利因素,具体包括政策法律风险、信用风险、金融市场风险等。

2.3生产运营子项目风险

生产运营子项目指的是应用基础设施及其配套辅助设施为公众提供相应服务或产品的过程,其中存在的风险包括管理风险、原料风险、金融风险等增加成本、降低经营利润的不利因素,如由于能源、材料市场价格上升导致生成成本增加,或供货商信誉不良,以次充好,增加运营成本。

三、PPP融资模式下项目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3.1法律意识和风险管理意识不到位

很多政府单位并不能真正认识自己的角色,无法真正建立起健全的监管体制,难以实现既保障社会公共服务的质量,又满足私人部门盈利的要求。很多政府部门在推广PPP模式下的项目建设中没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对风险认识不到位。PPP模式运营相对较复杂,各参与方必然会产生分歧和责任纠纷,在项目运行周期内不断发生变化,无法真正界定双方的权责利,难以进行风险控制。

3.2政府角色定位未调整及多头管理不利于风险管理

由于我国政府一直较强势,在市场建设及政府项目中参与较多,容易造成政府习惯性地对项目予以指导,甚至政府在PPP融资模式下仍参与相关建设,造成项目建设受到影响,政府职能没有真正转变过来会导致项目风险过大。

3.3风险管理手段不足,市场化运作不够

由于PPP模式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很多风险判断都是人为分析和主观经验,缺乏量化分析,很多国外较成熟的模型引入较晚,难以对模型进行改造,难以真正适应国内的情况。总体风险评价经验不足,能力不够也影响风险管理,市场发育也不够成熟,可选用的风险分散和转移的手段不够。

四、加强PPP融资模式下项目风险管理的措施

4.1政府要调整自身的角色

政府要依据我国国情,充分考虑项目特点和地区特色,限定PPP项目范围和条件,结合具体行业和地区选择合适项目,进一步简化招标程序,实现招标的透明公平,鼓励外资流入,降低税收,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对同一地区内的PPP项目及其他基础设施项目进行统一规划,避免市场的恶性竞争,明确社会公共服务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实现价格的正常波动,在价格调整中综合考虑市场因素和社会因素,塑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政府要同时完善其监管体制,通过建立一个合理利益分享机制,让企业可以在项目过程中获得合理的收入,政府要充分发挥监督的作用,确保项目的稳定安全运行,加强利益相关者的监控,让投资者、消费者、行业协会、纳税人都可以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构建一个有效的监管体制,保障项目风险管理有必要的公平环境。

4.2完善法律制度建设

PPP融资模式下项目涉及的参与方多,项目的立项、审批、招标、实施、运营所涉及时间较长,如果没有明确项目参与方的权责利,并予以相应的政策支持,很难吸引到较优秀的民营资本和外资进行参与。因此,政府需要从制度建设和法律建设上进行完善,政府要参照国外优秀案例,进一步完善立法。政府和私人部门对风险分担的原则也需要以制度进行明确,明确由政府承担的风险及私人部门承担的风险,在制度建立中要本着有效控制、最小风险成本、风险收益对等原则对风险进行分担,减少后续工作的随意性,监督双方的行为。

4.3完善市场建设,为企业风险管理提供更多工具

由于PPP项目所面临的风险较大,需要较大的融资规模,这就需要国家放宽相应的政策,通过完善的风险控制让养老金、商业银行等也参与到PPP项目融资中,同时发展保险企业,让保险机制和再保险机制可为PPP项目提供风险转移的工具。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成熟也将为企业提供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的方式,为企业的资产证券化提供基础,企业可将PPP项目中后续运营的现金流较稳定的项目予以证券化,一方面为后续的项目建设提供资金,降低融资风险,另一方面可将后续运营的收入固定化,降低运营风险,可以充分降低PPP项目的风险。

4.4企业要加强对风险的监控

企业要通过实时动态观测,实现项目参与方的信息共享,建立起风险监控系统,预测、监控、警示PPP项目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及时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监控和预警,采取相应行动,实时收集PPP项目运行中的数据,对这些基础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为预警系统建立起完整的信息基础,设计合理的预警指标,加强对风险监控。企业要不断积累相关的风险数据和应对方案,建立起相关的数据库并不断予以完善,逐步形成较为规范及系统的风险应对经验。

4.5企业和政府要重视专业人才

私人部门要建立起应对风险的具体措施,建立完善退出机制,培养项目团队的能力,及时判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关的风险管理制度。企业内部也需要建立起相应的规章制度,对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应对,加强对市场突发因素的应对能力。同时企业要不断优化自身管理团队,提升企业风险应对经验。政府也要培养专业人才,加强对高端人才的引入,强化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形成对技术型人才的重视程度,强化政府对PPP项目风险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结束语:许多地方的政府经营性项目、准经营性项目和非经营性项目都开始探索使用PPP融资模式,但由于建设项目规模大,且项目机构复杂,使PPP项目在执行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政府和每个投资人都需要深入识别分析PPP项目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并找出风险根源,科学确定风险的分担结构,制订高效的风险预防及风险解决方案,最大限度降低PPP融资项目的风险,保证PPP项目的高效完工。

参考文献

[1]王慧莎.基于PPP模式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融资风险研究[D].中南大学,2012.

标签:;  ;  ;  

基于PPP融资模式风险的探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