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问题的分析和对策研究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问题的分析和对策研究

(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摘要:长期以来,为了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我国地方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建设成果,但也因此欠下了大量的债务,为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据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并总结了在债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

为了平稳度过2008年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向市场释放四万亿的巨额投资,来刺激市场需求,稳定经济。但是,也由此带来了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地方负债巨大、杠杆高等诸多重大问题。其中,地方政府的高额负债,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成为重大金融风险之一。截至2018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18.39万亿元,债务率高达76.6%,加上一些通过PPP项目和各种融资平台等产生的隐性债务,使得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极高,部分地区陷入清偿危机。而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上,立法不完善、监管不到位、事权不明等多种问题层出不穷,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能力亟需得到加强。因此,分析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在债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探索进一步提高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能力的路径,对于维护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概况

我国政府积极面对地方债务问题,不断改善和规范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2019年3月以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券主要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面向金融机构发行,但是为了满足个人和中小机构投资者需求,以及地方政府的融资需求,2019年3月15日至29日,在陕西、北京、宁波、山东、四川、浙江设置了银行柜台市场发行的试点,共计发行17.7亿元债券。这将开启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新的发展趋势,也为地方政府在扩内需、补短板的市场化改革和城镇化建设方面增添极大的助力。

虽然我国政府在债务管理上有了许多创新和发展,但短期内仍未能改变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大、风险高的现状,巨大的隐性债务更是为我国经济埋下了一颗隐形炸弹,严重威胁着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城镇化建设的加强,各地政府不断增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债务总量持续增加,呈现出发达省份负债规模较大,西部地区负债规模相对较小的特征。截至2018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高达183862亿元。此外,虽然地方政府整体负债水平低于国际通行的警戒线,但部分地区面临极大的清偿危机,如贵州、云南、辽宁等地的债务率多年维持在100%以上的较高水平。

2、当前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问题分析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关系错综复杂,为债务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和挑战。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往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所产生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凸显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缺失。目前,我国地方债务管理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2.1地方政府事权过高,转移支付不平衡

随着城镇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对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地方政府事权过高,使得财政压力变大,在基建项目上的融资需求增加;但是,由于转移支付不平衡,区域间财力分配不均,使得地方政府缺乏足够的资金来源[1]。事权不明,资金分配不合理的现实,迫使地方政府不得不通过负债来获得建设资金,债务规模的扩大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2.2融资监管力度薄弱

财政拨款和债务性融资是我国地方政府的主要融资方式。其中债务性融资主要包含了地方债券、PPP和城投资三类。但由于融资环节立法不完善、监管不到位、惩治力度不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地方政府的融资长期缺乏规范性管理,导致地方政府的债务不断扩大。在监管力度薄弱的背景下,各别地方政府利用PPP、产业基金等变相举债,使得近年来隐性债务问题愈加严重。

2.3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

受我国官员政绩考核制度的影响,地方政府官员为了提高GDP指数,负债累累。而债务的期限往往长于官员任职期限,所以常常出现“借而不还”的现象,即官员不用为所欠负债而负责,由此造成了地方债务期限结构极度不合理的问题。2018年地方政府到期债务约8389亿元,相比于前两年高出了6000多亿元,并且此后几年到期规模均将超过一万亿元,这会极大地增加流动性风险。另外,在短期内来看,虽然债务置换能够有效减轻地方政府的偿债压力,但为未来埋下了隐患,以2018年为例,就有大约82%的债务将在未来5至10年到期[2]。

2.4债风险机制不完善

由于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巨大的初始投资,并且项目的建设周期很长,资本回收缓慢,因此地方政府的投资项目往往具有较高的风险。但是目前并未建立起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由此带来收益率低下甚至亏损的问题,进而影响到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债务偿还能力。许多地方政府在举债前没有进行可行性研究,缺乏融合偿债率、利息保障等各项指标组合的风险评估体系[3]。

3、对策和建议

中央各部门在近几年陆续出台了多项管理政策,有效地促进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规范化,但是,地方债务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4]。为了更好的应对和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针对举债、拨付、使用、和偿还的环节,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3.1满足合理的举债需求,加强对地方政府举债的规范治理

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不能一味地强制降低对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更要从源头上疏通问题的矛盾之处,满足地方政府的合理融资需求。在传统的财政收入、银行贷款、土地出让等融资模式基础之上,要创新融资渠道,促进融资的多元化,从而弥补地方政府的资金缺口。一方面,吸收利用合格规范的社会资本,进行市场化融资,根据融资比例合理划分权益;另一方面,利用资产证券化降低存量债务,优化债券种类与结构,满足不同的需求[5]。

而在地方政府的融资来源上,更要建立一体化的监管制度,形成一道坚固的防线。鉴别并公开地方政府的举债目的,对于不合理的基建投资项目,要从一开始就拒绝实施请求,杜绝盲目的举债行为。对于投融资公司、城建投资公司、城建资产经营公司等融资平台和相关金融机构,除了要限制和监督它们与地方政府的资金往来,也应从法律上建立惩治机制,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3.2建立健全拨付体系,科学划分政府间事权关系

对于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在建工程,应及时下达预算和拨付资金,减轻地方政府的资金压力。对于一些特别地区和特别项目,要适当加大财政的支出力度,同时削减一般性支出,加强预算管理。另外,应重视基层的财政需求,提高基层建设资金的保障能力,并进一步优化转移支出结构,平衡区域间的财力分配。

化解地方政府问题,除了要健全拨付体系,保障地方政府的必要资金需求,也要保障其事权与财权相匹配。地方政府拥有多大的资金实力,就应承担多大的事务和责任。事权界定要清晰,支出责任要明确,基于市场经济的要求,合理调整政府职能与职权配置,从而保障地方政府的财政事权积极性[6]。

3.3提高债务资金的使用效益,推动资金使用的透明化进程

地方政府要结合各自的发展条件和状况,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深入贯彻供给侧改革,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尽可能选择高新技术类型、产品附加值高、收益率高的项目,从而提高债务资金的使用效益,增加财政收入[7]。同时,为了避免区域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必须建立起集负债限额、财政预算、风险处置和监督于一体的风险防范机制。在资金的使用效果上,引入政绩考核,压缩套利空间,从而避免部分地区负债过高,爆发区域性违约的信用危机[8]。

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要使相关重要信息公开透明化。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快建立各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的平台,明确资金的具体用途,提高对债务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避免资金被非法滥用和占用,从而推进债务资金切实投入到各个建设项目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3.4完善债务的偿还机制,提升地方政府的偿债意识

要想彻底消除地方政府想让中央为其还债的幻想,必须完善债务的责任追究制。通过建立网络信息公布平台等监督方式,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状态、债务的规模和类型、还款的时间和期限,以及一些相关债务指标,进行追踪式监控,从而明确债偿负责人[9]。一旦在债务偿还上出现问题,追求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并严加处理,同时对难以偿还的债务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置,以维护地方政府的信用。

保障偿债环节的安全,不仅要靠完善而又强硬的偿还机制,也要提高地方政府官员的意识水平。必须加强对机构人员的政绩观培养,提高其对相关法规条例的认识,改善地方政府官员整体的素质和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地方政府的偿债意识,建立起一支负责、正义、奉献的组织队伍。

4、结论

虽然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整体可控,但在债务管理上仍然存在大量问题。中央政府应该继续严加防范地方债务所带来的风险,积累总结经验,不断改善改革方案;地方政府也应积极配合并落实中央改革政策,合理举债,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伟业.地方债困局[J].新理财(政府理财),2018(12):16-19.

[2]乔天锋,韩克恩,王婷婷.中央与地方事权及支出责任划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理论版),2017(26):22-23.

[3]徐敏声.预算约束视角下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探究[J].纳税,2018,12(26):231.

[4]程琳.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

[5]李翼.新时代背景下政府债务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会计之友,2018(15):44-48.

[6]崔运武.论我国省以下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若干问题[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9,20(02):4-13.

[7]解丽颖.安徽省财政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09):115-116.

[8]韩文丽,谭明鹏.监管趋严背景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现状、评判及对策探析[J].西南金融,2019(01):55-63.

[9]陈紫菱、贝淑华.对农业保险投保意愿影响因素的调研分析——以江苏省泰州市为例[J].中国林业经济,2019(03).

作者简介:李佳佳(1997-),女,安徽阜阳人,本科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通讯作者:潘家坪(1963-),女,江苏泰州人,副教授,从事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研究。

标签:;  ;  ;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问题的分析和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