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近年来,植物内生真菌由于能够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活性成分,已成为微生物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各种各样的癌症和对药物具有抗性的病原菌的出现,人类的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人们更加渴望获得更多新型、疗效更为显著的天然药物。由于自然资源有限,人们把目光转向了寄生于植物体内的内生真菌。植物内生真菌已成为寻找具有新颖化学结构及生物活性的新资源。苦楝是楝科楝属落叶乔木,在我国分布最广,具有“天然杀虫剂”之美誉。楝科植物中含有多种杀虫活性物质,与自然环境有很好的相容性,是作为无公害生物型杀虫剂的理想植物资源。因此苦楝内生真菌的研究对生物农药的开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论文是以两株苦楝内生真菌LN-14和LN-15为对象,研究其混合发酵的次生产物代谢产物的结构和生物活性。旨在探索从微生物中获得新颖天然产物的技术与手段,寻求具有抗老年痴呆的活性物质,为进一步开发苦楝和其内生真菌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本论文通过优化工艺,得出LN-14和LN-15的混合发酵条件:接种比例和接种量:LN-14 2%:LN-15 2%;接种顺序:先接LN-15,24h后接入LN-14,接种时间10-14h;液体培养基水平:马铃薯200g/L和葡萄糖20g/L;28℃,120r/min,发酵周期:4d。混合发酵60L。得发酵液乙酸乙酯浸膏(12.6g)和菌丝体乙酸乙酯浸膏(48g)。利用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LH-20、RP-18柱层析等方法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了6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EI-MS、1H-NMR、13C-NMR)鉴定,以及与标准化合物对照,确定其中两个化合物:醋酸孕双烯醇酮和3,4,8-trimethyl-2,3,3a,4,5,5a,6,9-octahydro-1H-cyclopenta[c]inden-9-ol。其中后者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苦楝果活性成分及其地理变异研究进展[J]. 南方农业学报 2017(10)
- [2].华北地区苦楝栽培[J]. 中国花卉园艺 2019(12)
- [3].苦楝[J]. 安徽文学 2012(08)
- [4].苦楝(外四首)[J]. 绿风 2009(04)
- [5].苦楝栽培技术及应用价值[J]. 北方园艺 2009(09)
- [6].四月苦楝裁嫁衣[J]. 民族论坛 2012(09)
- [7].苦楝素乳油配方的研究[J]. 应用化工 2010(09)
- [8].大孔树脂吸附法提纯苦楝素的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8(06)
- [9].均匀设计和回归法优化苦楝素提取工艺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2(01)
- [10].乡土树种苦楝的栽培及应用[J]. 现代农村科技 2017(09)
- [11].生物酶解法提取苦楝素工艺过程的研究[J]. 应用化工 2010(01)
- [12].苦参碱和苦楝防治苹果黄蚜的试验报告[J]. 北京农业 2015(06)
- [13].超声场辅助生物酶法提取苦楝素的研究[J]. 应用化工 2010(02)
- [14].无奈与忍韧的精神张力——读唐慧琴的中篇《苦楝花》[J]. 长城 2020(02)
- [15].大孔树脂吸附分离酶解法苦楝素提取液的研究[J]. 应用化工 2010(08)
- [16].两种盐胁迫对苦楝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J]. 北方园艺 2019(20)
- [17].苦楝育苗与造林技术[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07)
- [18].苦楝素酶解法提取液微滤过程的研究[J]. 应用化工 2010(10)
- [19].盐胁迫对两种源苦楝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5)
- [20].华北地区苦楝苗木繁殖与养护[J].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3(01)
- [21].苦楝-小麦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分析[J]. 林业科学 2015(10)
- [22].利用苦楝籽中活性物防治杂拟谷盗和玉米象的研究[J].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 2011(03)
- [23].苦楝优良家系的初选[J]. 广西林业科学 2019(01)
- [24].浅谈《送你一朵苦楝花》中体现的复调性[J]. 大众文艺 2014(24)
- [25].苦楝树叶杀灭钉螺效果观察[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0(03)
- [26].苦楝[J]. 金田(大众生活) 2008(01)
- [27].华北地区苦楝栽培养护技术[J]. 现代园艺 2014(14)
- [28].《送你一朵苦楝花》的叙事矛盾和矛盾叙事[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4(04)
- [29].苦楝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J]. 河北林业科技 2018(02)
- [30].5个苦楝无性系光合特性的初步研究[J]. 四川林业科技 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