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对小儿血浆细胞因子水平及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

体外循环对小儿血浆细胞因子水平及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

论文摘要

目的:体外循环(CPB)期间许多因素可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发生。这些因素主要包括CPB时血液直接接触非生理性物质表面,手术的创伤,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内毒素释放等。中性粒细胞(PMN)在CPB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细胞因子是全身炎症反应中重要的炎症介质。目前关于小儿CPB对PMN凋亡的影响尚不十分清楚。小儿CPB对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特别是术后24小时以后的变化以及CPB后致炎与抗炎反应的平衡仍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希望通过检测小儿CPB引起的致炎因子TNF-α,IL-8和抗炎因子IL-10的血浆浓度变化及中性粒细胞凋亡率的动态变化,探讨CPB前后PMN凋亡及致炎和抗炎反应的变化与发展规律,并研究围体外循环期血浆细胞因子水平与PMN凋亡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CPB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择择期于CPB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30例,年龄14岁。全部病例采用相同的麻醉方法,患者入室前给予氯胺酮6mg/kg肌注,麻醉诱导应用芬太尼510μg/kg,咪唑安定0.1mg/kg,维库溴铵0.2mg/kg,气管插管后应用芬太尼2530μg/kg,复合异氟烷吸入维持麻醉,间断应用维库溴铵维持肌松。主动脉插管前给予肝素300IU/kg。体外循环使用膜式氧合器(MeDos,德国),Sarns-8000型滚压泵。管道预充应用晶体液,胶体液,甘露醇(0.5 g/kg)及红细胞压积(150300 ml)。灌注流量按照2.23.0 L/min/m2计算。灌注压力维持在3565 mm Hg左右。CPB结束后以鱼精蛋白(3 mg/kg)中和体内肝素。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0),复温前(T1),停CPB即刻(T2),术后24小时(T3),及48小时(T4)共5个时间点采取外周血标本。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按照试剂盒(R & D Systems,美国)说明检测血浆TNF-α、IL-8和IL-10浓度。应用流式细胞仪(BD Biosciences)测定PMN凋亡率。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不同时点的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ANOVA),应用Pearson分析法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所有病例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CPB时间4162(51.7±7.8)min。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2血浆TNF-α浓度在CPB开始后升高,于CPB结束时(T2)达峰值18.85±5.23 pg/ml,与CPB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后开始下降,于术后24小时(T3)恢复CPB前水平(P>0.05)。3血浆IL-8浓度在CPB开始后显著升高,于CPB结束时(T2)达峰值41.18±22.39 pg/ml,与CPB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后开始下降,于术后24小时恢复CPB前水平(P>0.05)。4血浆IL-10浓度在CPB开始后升高,于CPB结束时(T2)达峰值194.47±82.81 pg/ml,与CPB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后开始下降,于术后48小时(T4)恢复CPB前水平(P>0.05)。5 PMN凋亡率在CPB开始后下降,于CPB结束时(T2)达最低值(2.11±1.67%, P<0.01),与CPB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于术后24小时(T3)恢复至CPB前水平。6 CPB结束时,血浆TNF-α浓度与PMN凋亡率呈负相关(r=-0.578,P<0.05),血浆IL-8浓度与PMN凋亡率呈负相关(r=-0.455,P<0.05),血浆IL-10浓度与PMN凋亡率呈正相关(r=0.374,P<0.05)。结论:1小儿CPB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是致炎反应与抗炎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CPB引起致炎因子TNF-α、IL-8浓度升高的同时,抗炎因子IL-10浓度也随之升高。致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的平衡对CPB下行心脏手术的临床预后发挥重要作用。2 CPB使小儿PMN凋亡受到抑制,PMN生存时间延长,可能加剧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3细胞因子在细胞凋亡的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致炎因子TNF-α、IL-8可能抑制PMN的凋亡;抗炎因子IL-10可能促进PMN的凋亡。4本研究使得我们对CPB所致的炎症反应有了更深入地了解。但是,关于炎症反应过程中细胞因子间的相互作用,细胞因子与PMN凋亡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与临床预后关系,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找到理想的防治CPB全身炎症反应的方法仍有大量的工作有待完善。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研究论文 体外循环对小儿血浆细胞因子水平及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凝血的应对策略和实施效果[J]. 中国社区医师 2019(29)
    • [2].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主动脉阻断方式与术后卒中的关系[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0(04)
    • [3].麻醉护士在体外循环工作中的配合要点[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11)
    • [4].建立我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规范刻不容缓[J].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9(04)
    • [5].体外循环质控[J].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9(04)
    • [6].2019全国体外循环学术年会会议纪要[J].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9(04)
    • [7].2018亚洲体外循环联盟大会暨2018全国体外循环学术年会圆满落幕[J].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8(05)
    • [8].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重症冠心病的临床效果[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06)
    • [9].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早期临床观察[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22)
    • [10].乌司他丁降低体外循环术后患者炎性反应的系统评价[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6(07)
    • [11].2015年体外循环分会学术活动计划(拟定)[J].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5(01)
    • [12].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紧急建立体外循环的实施体会[J].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5(01)
    • [13].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委员会换届[J].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5(02)
    • [14].河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专业委员会换届[J].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5(02)
    • [15].微信教学在体外循环临床教学中的体会[J].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18(05)
    • [16].体外循环中限制性输血策略的质量控制实施与成效研究[J]. 中国循环杂志 2018(S1)
    • [17].体外循环膜肺添加一氧化氮的临床应用进展[J].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0(05)
    • [18].2017全国体外循环学术大会圆满落幕[J].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7(04)
    • [19].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围术期炎症反应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7(03)
    • [20].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中的护理配合[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A4)
    • [21].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对冠状动脉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影响[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6)
    • [22].甲强龙联合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下认知功能的影响[J]. 医学研究杂志 2017(05)
    • [23].第二届亚洲体外循环联盟会议举行[J].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5(04)
    • [24].中高危冠心病患者并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效果分析[J]. 河南医学研究 2014(11)
    • [25].根本原因分析法在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凝血发生中的应用[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01)
    • [26].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药物对于脑保护的研究进展[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5(20)
    • [27].探讨思维导图在降低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凝血中的应用效果[J]. 智慧健康 2020(28)
    • [28].问渠哪得清如许——记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体外循环教育[J].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4(01)
    • [29].2014年体外循环分会学术活动计划[J].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4(01)
    • [30].中国体外循环教育的现状和思考[J].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4(01)

    标签:;  ;  ;  ;  ;  

    体外循环对小儿血浆细胞因子水平及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