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疏肝调神法治疗抑郁症伴随颈痛躯体症状的临床疗效评价

针灸疏肝调神法治疗抑郁症伴随颈痛躯体症状的临床疗效评价

论文摘要

目的比较针灸疏肝调神法及常规止痛法治疗抑郁症伴随颈痛躯体症状的临床疗效。通过本研究提高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在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招募抑郁症伴随颈痛患者70例,采用PEMS3.1 forWindows“完全随机(两组及多组)设计”方法分配到疏肝调神组、常规止痛组各35例进行比较观察。疏肝调神组采用毫针针刺百会、印堂、合谷(双)、太冲(双)、神门(单)与腕骨(单)左右交替,刺入穴位深度约10-15mm,百会向后斜刺,印堂向前平刺,其他穴位直刺,每个穴位运针至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运针一次。艾炷灸四花穴,每穴各五壮。心俞(双)、肝俞(双)埋针,留针3天。常规止痛组采用毫针针刺天柱(双)、风池(双)、外关(双)、百劳(双),刺入穴位深度约10-15mm,每个穴位运针至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运针一次。艾炷灸百劳(双)、肩中俞(双),每穴各五壮。新设(双)、大杼(双)埋针,留针3天。两组均每周进行2次治疗,10次治疗为1疗程。1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应用HAMD抑郁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NPQ颈痛量表评价两组治疗前、治疗后以及治疗后3个月的疗效,所得观察数据填入观察表,并将数值录入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按HAMD量表积分、SDS量表积分、NPQ百分比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疏肝调神组及常规止痛组病人性别、年龄、病程及中医证侯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前后HAMD量表总分、SDS量表总分、NPQ百分比组内比较,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3.两组病人治疗前HAMD量表总分、SDS量表总分、NPQ百分比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HAMD量表总分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Q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3月随访,两组病人各评分较疗程结束时有回升趋势,但疏肝调神组的回升幅度小于常规止痛组,其中HAMD量表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PQ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灸疏肝调神法及常规止痛法对于抑郁症伴随颈痛患者的抑郁症状及颈痛症状均有效;且疏肝调神组均较常规止痛组具有更好的疗效。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文献研究
  • 1.中医方面研究
  • 1.1 病因病机及经络认识
  • 1.1.1 从心而论
  • 1.1.2 从肝而论
  • 1.1.3 从肺而论
  • 1.1.4 从脾而论
  • 1.1.5 从肾而论
  • 1.2 中医治疗
  • 1.3 小结
  • 2.现代医学研究
  • 2.1 流行病学
  • 2.2 神经解剖、生物化学基础
  • 2.3 西药治疗
  • 2.4 小结
  • 临床研究
  • 1.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辩证分型
  • 1.3 纳入病例标准
  • 1.4.排除病例标准
  • 1.5.剔除和脱落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随机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2.2.1 疏肝调神组
  • 2.2.2 普通止痛组
  • 2.2.3 疗程
  • 2.3 观察指标
  • 2.3.1 人口学资料
  • 2.3.2 中医辩证分型
  • 2.3.3 疗效指标
  • 2.3.4 不良事件(随时记录,见附录三)
  • 2.4.病人依从性保证
  • 2.5.统计学处理
  • 2.6.临床观察表:(见附表一、附表二、附表三)
  • 2.7.技术路线图
  • 3.观察结果与分析
  • 3.1 受试者一般情况分析
  • 3.2 病例脱落情况
  • 3.3 不良反应观察
  • 3.4 临床疗效比较
  • 4.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1:汉密顿抑郁量表
  • 附表2:SDS抑郁自评量表
  • 附表3:NPQ颈痛量表
  • 附表4:不良事件记录表
  • 附录5:针灸不良事件
  • 附录6:合并治疗(包括药物及非药物)记录表
  • 致谢
  • 附件
  • 相关论文文献

    • [1].健康教育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黑龙江科学 2019(24)
    • [2].抑郁症与儿童期忽视、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19(23)
    • [3].肠道失调在抑郁症中的负性作用[J]. 中国农村卫生 2019(20)
    • [4].角色扮演法在儿童青年抑郁症患者社交训练中的应用[J]. 中国社区医师 2019(34)
    • [5].山东某高校新生抑郁症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 潍坊学院学报 2019(02)
    • [6].抑郁症患者注意偏向的研究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99)
    • [7].抑郁症患者躯体化症状的研究进展[J]. 护士进修杂志 2019(23)
    • [8].抑郁症——请不要再说他们矫情,多些理解吧[J]. 工会博览 2019(33)
    • [9].大学生抑郁症个案分析及应对策略[J].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9(04)
    • [10].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J]. 心理月刊 2019(24)
    • [11].氟西汀和帕罗西汀改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效果的对比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34)
    • [12].安全威胁与中国留学生抑郁症的相关性研究[J]. 心理月刊 2019(24)
    • [13].舍曲林联合丁螺环酮与舍曲林单药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36)
    • [14].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 2019(34)
    • [15].抑郁症与生物钟基因的研究进展[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9(11)
    • [16].走近抑郁症[J]. 政工学刊 2020(01)
    • [17].抑郁症患者护理中应用共情护理模式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名医 2019(12)
    • [18].文拉法辛联合氟西汀对抑郁症的疗效及其安全性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92)
    • [19].帕罗西汀治疗首发抑郁症的临床效果[J]. 名医 2019(12)
    • [20].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作用[J]. 中国农村卫生 2019(24)
    • [21].米氮平治疗老年失眠伴抑郁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9(12)
    • [22].共情护理对于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与生活功能的改善效果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A5)
    • [23].2型糖尿病并抑郁症管理的研究进展[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36)
    • [24].强化基于评估的治疗在抑郁症中的应用[J]. 精神医学杂志 2019(03)
    • [25].团体心理干预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0(01)
    • [26].用于治疗抑郁症的医疗器械的现状和前景[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01)
    • [27].首发未治疗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与情感气质的关系[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9(12)
    • [28].通肺解郁颗粒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抑郁症的疗效观察研究[J]. 心理月刊 2020(03)
    • [29].针对性睡眠护理在抑郁症患者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 心理月刊 2020(03)
    • [30].盐酸舍曲林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研究[J]. 心理月刊 2020(03)

    标签:;  ;  ;  ;  

    针灸疏肝调神法治疗抑郁症伴随颈痛躯体症状的临床疗效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