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法治均衡发展战略

社会主义法治均衡发展战略

论文摘要

均衡源自物理学概念,是指相反力量的均等。均衡也是个数学概念,主要论证数学之间一种对等的逻辑关系。后来均衡被运用到经济学领域,成为经济学的核心命题。在经济学中,均衡概念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均衡通常是指对立的供求力量在量上处于均等状态;广义的均衡是指因为各方都同时达到最大化目标而趋于持久存在的相互作用形式,并在此作用形式上各行为主体处于相互作用、制约状态。随着“经济学帝国主义”对其它学科的大规模“入侵”,均衡方法也逐步被应用到法学领域。法治是一个内含理念、价值、内容、规则、制度等要素的综合体,法治国家或法治社会实质上就是对法治要素进行最佳配置,从而根据法治的要求,实现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根据法治与均衡的基本内涵,可以对“法治均衡”进行界定:法治均衡就是法治的要素配置达到最优化,即最佳配置,人们对这种法治安排和法治结构处于一种满足或满意状态,因而无意也无力改变现状。实现均衡的方法主要有供给需求均衡、成本收益均衡及博弈均衡,本文主要运用这些方法对法治的基本问题从均衡的视角加以分析。论文首先论述了社会主义法治均衡的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从价值的角度论证了法治的基本价值公平与效率,明确指出公平与效率均衡是社会主义法治价值的追求,并指出了公平与效率均衡是二者关系的本质内容,并运用曲线图对公平与效率的均衡点、均衡区间、均衡标准及实现路径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公平与效率的均衡区间进行界定。以公平与效率均衡的价值理念为指导,论文对法治内容即权利与义务进行了均衡性分析。论文论证了权利与义务是法治的基本内容,并对“权利本位说”与“义务本位说”进行了简要评析,指出了权利与义务关系实质上是均衡关系,并根据成本收益理论进行了分析。论文最后明确指出权利与义务均衡关系,取决于权利与权力的博弈,即权利与权力的博弈均衡是实现权利与义务均衡的前提条件。

论文目录

  •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理由
  • (二)选题意义
  • (三)已有研究成果述评
  • (四)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及框架
  • (五)本文可能的主要创新及研究难点
  • 一、法治均衡的基本理论——涵义、假设与方法
  • (一)法治均衡的涵义
  • 1.均衡的概念及特点
  • 2.法治均衡的概念、形式及标准
  • (二)法治均衡的基本假定
  • 1.法治"资源稀缺性"假设
  • 2.法治"效用最大化"假设
  • 3.法治"有限理性"假设
  • (三)法治均衡实现的基本方法
  • 1.需求供给均衡的分析方法
  • 2.成本收益均衡的分析方法
  • 3.博弈均衡的分析方法
  • 二、社会主义法治均衡的逻辑构建——理想、现实与条件
  • (一)法治理想
  • 1.法治理想的特点
  • 2.法治均衡是法治理想
  • 3.法治均衡理想的实现原则
  • (二)社会主义法治失衡的现实
  • 1.社会主义法治失衡的表现
  • 2.社会主义法治失衡的主要原因
  • (三)社会主义法治均衡实现的基本条件
  • 1.市场完备
  • 2.民主完善
  • 3.理性文化
  • 三、社会主义法治基本价值——公平与效率均衡
  • (一)公平与效率均衡:法治基本价值的必然选择
  • 1.公平与效率是法治的两个基本价值
  • 2.公平与效率均衡的必然性
  • 3.公平与效率均衡: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取向
  • (二)公平与效率均衡本质的体现
  • 1.由于分析的范式不同,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认识存在着诸多差异
  • 2.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不同领域显示出不同的特点,都是二者均衡的展现
  • 3.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在公平与效率均衡发展中不断前进的
  • (三)公平与效率的均衡点、区间、标准及实现均衡的路径
  • (四)通过法治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均衡
  • 1.通过法治规范最低限制的公平
  • 2.通过法治规范最低限度的效率
  • 四、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权利与义务的均衡
  • (一)权利与义务是法的核心内容
  • 1.权利与义务是法治精神的集中体现
  • 2.权利与义务是法产生的缘由
  • 3.权利与义务是法的基本要素
  • 4.权利与义务是法的实现方式
  • 5.权利与义务是法的运行机制的轴心
  • (二)对权利与义务关系说的评析
  • 1."权利本位说"、"义务本位说"的产生
  • 2."权利本位说"、"义务本位说"及无本位说的纷争、意义及局限性
  • (三)权利与义务的均衡分析
  • 1.权利与义务均衡的必然性
  • 2.权利与义务均衡的实现
  • (四)权利与权力的博弈均衡
  • 1.权利与权力博弈的条件
  • 2.权力与权利博弈的启动
  • 3.寻求权利与权力的博弈均衡
  • 4.权利与权力博弈是一个趋向均衡的演变过程
  • 五、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安信基金庄园:短期波动不改下半年走势 7月或为债基最佳配置时点[J]. 股市动态分析 2013(27)
    • [2].潜艇伴随护航最佳配置距离及其应用[J].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13(01)
    • [3].偏远地区太阳能系统最佳配置的研究[J]. 企业技术开发 2011(17)
    • [4].成就卓越的最佳配置[J]. 意林(原创版) 2012(03)
    • [5].远程故障诊断系统中服务器最佳配置数量的研究[J]. 电子测量技术 2008(01)
    • [6].实现主旋律作品在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上的最佳配置——试析电视剧《静静的白桦林》中商业性叙事策略的引入[J]. 中国电视 2008(10)
    • [7].适度实施土地规模流转 实现土地资源最佳配置[J]. 吉林农业 2016(11)
    • [8].东方经邦济世之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核心价值异同探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4(22)
    • [9].论和谐社会法律秩序与伦理秩序的同构[J]. 天府新论 2010(06)
    • [10].关于“两费”停收后县域工商系统机构人员设置的思考[J].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08(11)
    • [11].最佳配置[J]. 意林(原创版) 2010(08)
    • [12].鼓励企业集团实施产融结合[J]. 中国银行业 2016(03)
    • [13].受益全球避险情绪升温[J]. 理财周刊 2019(36)
    • [14].全城热卖:最轻薄、最佳配置的平板电脑[J]. 电脑爱好者 2012(12)
    • [15].成就卓越的最佳配置[J]. 思维与智慧 2012(11)
    • [16].成就卓越的最佳配置[J].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2012(Z2)
    • [17].创新管理运行机制势在必行[J]. 教育 2016(24)
    • [18].对提高市场开发竞争力几个问题的思考[J]. 河北企业 2014(07)
    • [19].来信[J]. 南风窗 2012(20)
    • [20].论高校资源的优化配置[J]. 中国成人教育 2008(22)
    • [21].快递:最佳配置时点仍未到来[J]. 股市动态分析 2018(36)
    • [22].“热门货”,儿童!——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美国家庭跨国收养的第一大来源国[J]. 世界博览 2010(15)
    • [23].教师需要什么样的教案——由中、美的两篇教案所想到的[J]. 中学生物学 2010(04)
    • [24].错位布局 科学发展——国家开发区发展战略思考[J].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2(08)
    • [25].世界经典管理理论(五)[J]. 上海城市管理 2011(01)
    • [26].从企业财务分析的视角论企业所有权的最佳配置[J].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8(02)
    • [27].对公务员跳槽不必过度解读[J]. 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2015(12)
    • [28].改变交易方式也能降低土地价格[J]. 商界(评论) 2010(05)
    • [29].刍议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竞争优势[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12)
    • [30].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关系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6(06)

    标签:;  ;  ;  ;  ;  ;  

    社会主义法治均衡发展战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