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结合电针治疗颈肩背部肌筋膜炎的临床研究

火针结合电针治疗颈肩背部肌筋膜炎的临床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采用火针结合电针治疗颈肩背部肌筋膜炎,并与单用电针治疗比较,观察火针结合电针治疗颈肩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文献研究:对古文献中关于颈肩背部肌筋膜炎的相关病名、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治疗原则等方面进行了文献研究,并就近年来针灸,特别是火针及电针治疗颈肩背部肌筋膜炎的研究作一系统综述,为进一步探讨火针结合电针对本病的临床疗效奠定理论基础。临床研究: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颈肩背部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火针结合电针疗法,取穴:①电针取穴:以局部取穴为主,颈部:大椎、风池、天柱、颈百劳、大杼;肩部:肩髃、肩髎、臑俞、肩井、肩中俞、肩外俞、曲垣、秉风、肩贞;背部:背部华佗夹脊穴、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身柱、天宗。加减:风痹:加膈俞、血海活血调血;寒痹:加肾俞、关元温补阳气、祛寒外出;湿痹:加阴陵泉、足三里健脾除湿。②火针取穴:以痛为腧,即在局部压痛点,硬结及条索状处取穴。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电针取穴及操作方法同治疗组。治疗前后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疼痛、压痛、运动功能障碍、肿胀、感觉异常、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等各项症状体征评分;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VAS)评定法,并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十七章第二节,《中药新药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症状分级量化表,并结合本病特有的临床症状,拟定除了疼痛之外的其他症状评分表。结果:两组治疗后疼痛、压痛、功能障碍、感觉异常、肿胀、交感神经紊乱这六项症状体征各自评分及除了疼痛之外的其他五项症状体征总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差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除了疼痛以外的其他症状体征即压痛、功能障碍、感觉异常、肿胀、交感神经紊乱这五项评分差逐一比较,压痛、感觉异常这两方面,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而肿胀、功能障碍、交感神经紊乱这三方面,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除了疼痛之外的其他症状体征总评分差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疼痛VAS疗效分级评定方面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缓解疼痛方面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除了疼痛之外的其他症状体征疗效分级评定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说明治疗组在缓解除了疼痛之外的其他症状体征方面总有效率也是优于对照组。结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施加的方法均能明显减轻颈肩部部肌筋膜炎患者疼痛及其他伴随的症状体征;通过评分的方法看,在缓解疼痛、压痛、感觉异常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但在缓解功能障碍、肿胀、交感神经紊乱这三方面单独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从疼痛VAS疗效分级评定及其他症状体征疗效分级评定两方面看,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现代医学对MPS的研究进展
  • 1.1 西医病因病理
  • 1.2 西医治疗方面
  • 2 祖国医学对MPS的认识
  • 2.1 中医病因病机
  • 2.2 针灸疗法
  • 3 总结与展望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剔除标准
  • 1.6 意外情况的处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资料收集
  • 2.3 治疗方案
  • 3 疗效观察
  • 3.1 观察方法及指标
  • 3.2 疗效评定标准
  • 3.3 统计方法
  • 4 研究结果
  • 4.1 一般临床资料
  • 4.2 各组内患者治疗前后评分比较
  • 4.3 两组间患者治疗前后评分差比较
  • 4.4 两组患者疗效分级比较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选择VAS评分及临床其他伴随症状体征分层量化评分的理由
  • 2 取穴原则
  • 1.1 阿是穴作用
  • 1.2 近治作用
  • 3 火针作用
  • 4 治疗后疗效分析
  • 4.1 各组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结果分析
  • 4.2 两组间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差比较结果分析
  • 4.3 两组疗效分级评定比较结果分析
  • 5 本课题不同于以往研究之处
  • 6 不足与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70例宫颈病变患者的症状体征分析[J]. 健康之路 2016(08)
    • [2].儿童大骨节病症状体征在临床诊断与X线诊断病例中的对比分析[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1(05)
    • [3].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误诊为风湿病3例分析[J]. 中国医药导刊 2008(01)
    • [4].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表现与症状体征的关系[J]. 中外医学研究 2012(02)
    • [5].症状体征术语规范化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04)
    • [6].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医症状体征动态变化的临床研究[J]. 江苏中医药 2012(10)
    • [7].痰热清联合阿奇霉素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中的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26)
    • [8].痰热清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31)
    • [9].咽部刺营法治疗慢性肥厚性咽炎疗效观察[J]. 新中医 2017(10)
    • [10].急慢性高原反应症状体征影响因素及相关性探讨[J].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16(08)
    • [11].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证型特点及症状体征分布差异[J]. 江苏中医药 2009(09)
    • [12].清肺解毒汤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探析[J]. 黑龙江医药 2016(06)
    • [13].常见症状体征鉴别诊断(1)[J]. 中国临床医生 2010(09)
    • [14].探析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14)
    • [15].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HIV/AIDS患者中医症状体征特点[J]. 时珍国医国药 2010(06)
    • [16].46例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20)
    • [17].分段刮痧与针刺对颈型颈椎病症状体征积分影响的对比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 2015(03)
    • [18].间室内压监测与症状体征对间室综合征早期诊断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3(05)
    • [19].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 黑龙江医药 2010(03)
    • [20].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120例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09(22)
    • [21].阿奇霉素替代激素治疗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临床探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46)
    • [22].护士在诊断治疗中的重要作用[J]. 当代护士(学术版) 2011(08)
    • [23].“邵氏五针法”为主对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单项症状体征疗效评价[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0(10)
    • [24].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观察[J]. 现代医药卫生 2010(14)
    • [25].中医症状体征名词术语英译方法探析[J]. 继续医学教育 2018(05)
    • [26].急性血管源性腹痛的临床诊治[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20)
    • [27].藏药对治疗骨质增生的疗效观察[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14)
    • [28].HAART干预下HIV/AIDS患者中医症状体征频数分布研究[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2(10)
    • [29].金勃消蛾饮配合穴位疗法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 2016(11)
    • [30].电针为主综合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2例[J]. 针灸临床杂志 2014(02)

    标签:;  ;  ;  ;  

    火针结合电针治疗颈肩背部肌筋膜炎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