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谈活跃英语课堂气氛(论文文献综述)
吴秉旭[1](2021)在《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发展素质教育,教育部提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目标,并提倡在中小学探索指向核心素养的教育的实践。高中各学科己经明确了学科核心素养,其中,“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是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三大主要维度。《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虽然还没有明确提出学科核心素养,但与高中的课程目标是一脉相承的,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2011)》明确提出“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可见,初中音乐课程与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社会媒体的音乐文化生活中,呈现出雅俗交织、美丑难辨的复杂情形,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音乐欣赏教学,给教师们带来一些困扰。音乐教育如果不适应这种新的形势,课堂音乐欣赏教学如果不密切结合课外音乐教育环境,给学生必要的指导,那就难以达到音乐欣赏的审美教育目的。有效引导学生用审美的能力去鉴别、选择、品味各种多元化的音乐,这是音乐教育值得探讨的、有意义的课题。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对于音乐欣赏教学的深入研究不足,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深入具体研究的问题。本研究的基本问题是:1.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运用现状如何?2.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有哪些?3.影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和实施的因素有哪些?基于现有的研究,以及对音乐课程相关理论与初中音乐课程的理解,本研究结合《标准》关于音乐素养、学段目标、内容标准的相关表述,构建了初中阶段的音乐核心素养框架。本研究将初中音乐核心素养内涵理解为: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音乐的审美感知、音乐表达能力、音乐创造能力、文化理解等音乐核心素养。音乐欣赏课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音乐欣赏教学是初中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通过在初中这一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可以为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本研究采用质化研究的取向,通过课堂观察、访谈、案例分析的方法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分析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及其对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状况。对有代表性的4节常规课和6节优质课的课堂观察和深入分析,对教师、学生和教研员的访谈,发现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发现实践教学与《标准》和音乐核心素养要求的差距,面对现实应当解决哪些问题。通过研究发现主要有哪些可以有效提高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可行策略,深入探究影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和实施的因素,并提出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改进建议。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1.教研员和中学音乐教学名师对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认同度高。通过分析音乐教师常用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和优质录像课中运用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发掘切实可行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以解决初中音乐教师设计和运用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困扰。2.教师在优质课中运用音乐教学策略的特征:(1)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与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适合度高;(2)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关注发展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但对学生文化理解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够充分;(3)优质课中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类型较丰富;(4)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运用都较充分;(5)优质课中有效组合运用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方式较多。3.有效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有:操作体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主体经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文化体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听觉分析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情境游戏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情境感悟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类比学习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主题发展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等。在对优质课的分析中,新发现了有效的、创新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分组合作体验与探究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信息延伸与探究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问题引导聆听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联觉辅助聆听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师生交流式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师生合作探究发现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等。4.一些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体现了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操作体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主体经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听觉分析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师生交流式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等的运用,促进了学生对音乐的持续兴趣、审美感知、音乐表达能力、音乐创造能力等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但对学生文化理解音乐核心素养发展有所欠缺。5.影响初中教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和实施的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教师对核心素养及音乐欣赏教育价值的认同;教师的音乐专业素养;教师的艺术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素养;教师教学知识与技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教师对学生知识和态度与特质的了解等。外部因素主要包括:音乐课程改革;媒体文化;教育行政的政策和教研员的专业支持等。在以上研究发现的基础上,提出音乐欣赏课教学可供参考的教学策略改进建议:1.教学策略选择与有效实施应指向整合的教学目标;2.依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策略;3.注重多种教学策略的组合运用,充分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4.将教学策略与环境因素有机融合。
郭文[2](2021)在《初中化学教师教学信念及其教学行为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有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信念会影响其教学行为,而教师的教学行为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信念会通过教学情境,在教学情境中产生相应的教学行为,进而对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同的教师对教学所持有的的观点和想法不同,其外在表现就会不同。可见,教师个人所持有的教学信念是最关键的因素。因此,研究教师个体对于认知、信念的产生及发展与自身教学行为的关系尤为重要。本研究以两位初中化学教师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的关系,希望可以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本研究首先梳理与述评了与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界定了教师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有关的概念。其次,根据研究的需要,编制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表现的调查问卷。然后,选取笔者所在的学校初三年级6个班级230名学生对自己化学教师教学行为展开实测并分析,并且进入两位化学教师的课堂进行实录观察,之后又通过访谈实录内容进一步分析两位化学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表现的化学教学信念:(1)分析问卷实测情况,并对问卷作答情况进行统计,形成数据的对比,分析出两位教师的教学行为和体现的教学信念;(2)结合两位化学教师所任教班级学生对老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调查结果,进入课堂进行实录观察,初步探究两位化学教师自身教学信念与其教学行为的关系;(3)结合两位教师不同的课堂教学行为对其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将录音材料转换为口语报告,分析口语报告材料,进一步探究两位教师教学信念与其教学行为的关系。最后,总结出研究结论并提出了教学建议。研究表明:(1)教师教学信念会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教师拥有什么样的教学信念,就会在教学中呈现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教学信念决定教学行为。(2)教师专业实践和外界环境因素会促进教师教学信念的转变。教师的教学信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行为的反思,又会进一步改变和完善自己的信念。教师教学信念还会受自身成长及其环境因素的影响。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1)编制出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调查问卷及课堂教师教学行为观察表,为下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2)证实了初中化学教师教学信念与其教学行为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为进一步对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的研究提供伏笔。
曾野兰[3](2020)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导入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湘潭××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课堂导入是一堂新课开始之前的预热,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虽说导入在一堂课中只用时3到5分钟,但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增强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的自信心。本研究就高中英语阅读课堂导入展开调查,从中发现问题,并就所存在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以期提高高中阅读课堂导入的有效性。本研究以图示理论和情感过滤假说理论为基础,以湖南省湘潭市某中学为研究基地,以高二年级的四个自然班级共180名学生和四位英语教师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课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调查目前高中英语阅读课堂导入存在的主要问题。课堂观察主要是以做笔记和录音的方式进行记录,问卷收集的数据通过百分比对其进行处理,之后对8名学生和4位教师进行半开放式访谈,本研究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1)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导入存在哪些问题?(2)存在问题的原因是什么?(3)如何解决高中英语阅读课中导入存在的问题?经过为期两个月的调查,对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访谈进行了定量、定性分析,找出了目前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导入环节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导入活动的认识不够;导入的方式过于单一;导入活动的评价过于单调;在导入活动中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很好的体现;导入内容不够丰富。本论文根据图示理论和情感过滤假说理论,提出的解决对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设计思路、活动实施和活动评价。具体来说,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导入活动的针对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在实施时,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及遵循活动性原则;在评价中,评价方式要多元并坚持激励性原则。基于调查发现结果,针对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对策,希望教师可以重视导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同时,本研究期望广大英语教师能够反思自己在阅读教学中的导入设计,根据需要采用各种各样的导入方式,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后续的阅读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廖跃林[4](2020)在《疫情期间中职思政选修课运用超星学习通教学的行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9年12月以来我国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在此背景下,教育部、各省教育厅纷纷出台文件,要求全国各学校切实做好“停课不停学”工作,保障教育教学质量。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它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发挥了积极作用。2020年1月19日,教育部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版)》(教材[2020]2号)。在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以提高教学实效。”同时,根据中职思政新课标精神,思想政治课程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部分构成。拓展模块为选修课程,是必修课程的拓展和补充,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树立正确的“三观”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在防控疫情期间确保“停课不停学”质量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功能较为完备、当下应用较为广泛的各种教学信息化平台在教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在既保证中职思政基础模块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又探索如何有效提高中职思政选修课这一拓展模块的的育人质量,是一个新的且值得研究的课题。在本论文研究中,笔者尝试将中职思政选修课运用超星学习通这一信息化平台进行教学的行动研究,在前期文献研究夯实理论基础、厘清核心概念、开展问卷调查明晰研究问题与方向的基础上,采用行动研究理论来指导具体教学实践。同时按照“问题--计划--实施--观察--反思”的研究思路,开展了三轮行动研究。在每一轮行动研究之后,进行观察、反思,找出行动研究尚未解决的问题、新出现的问题,再提出反思策略和相应的整改措施,以优化下一轮行动研究,以此循环反复,力求不断优化行动,努力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切实提升育人成效。最后,笔者根据教学行动状况,提出研究结论和今后研究思路,以期能够对完善中职思政选修课教学和行动研究提供一定有价值的借鉴。最后实践证明,将中职思政选修课与超星学习通这一信息化教学平台有机结合开展教学行动研究的模式是可行的、有效的、可借鉴的,有利于增强教师的综合业务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增强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发挥更大的教学育人成效,对于培养中职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确“三观”,培育他们的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健全人格等中职思政学科核心素养,起到了“1+1>2”的功效。
田雪[5](2020)在《如何在《文化生活》中用身体语言感染学生? ——基于岷县S中学的行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来自于研究者在岷县S中学三年教学实践中的观察和思考。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对课堂把握不到位,存在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在偶然的机会,研究者发现自己的身体语言对学生的课堂行为有较大影响,鉴于此,研究者开展了运用身体语言感染学生的研究。本研究采取行动研究的方法并结合观察、访谈、实物分析等方法,对课堂教学过程及课堂中研究者的身体语言进行深入细致地观察,并展开对学生以及同教研组教师的访谈,分析研究者运用身体语言感染学生的情况。研究者选取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的三个框题内容展开了行动研究。经过三轮行动研究,在反复的实践检验、计划调整、观察反思后,研究者运用身体语言感染学生的实践取得了一定效果。从教师的变化来看,研究者对身体语言的运用逐渐熟练,课堂组织能力、教学水平、研究水平等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感受到了行动研究带来的关于收获、进步和成长的乐趣。从学生的变化来看,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对研究者也表现出了更大的包容。从课堂教学来看,随着行动研究的不断深入,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活跃,而且实现了与课堂秩序的平衡。基于三轮行动研究,研究者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教师应该关注运用身体语言感染学生的问题。其次,运用身体语言感染学生,教师观念转变是前提。教师必须努力改变自身存在的落后教育观念,积极开展教育研究,通过专业的研究解决自己教育现实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第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开展行动研究是有效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行动研究的方式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优化自己的课堂,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最后,教师要树立问题意识,结合实际积极开展行动研究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教师开展行动研究必须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惑、问题出发,研究目的必须是改进教育教学,解决现实问题。经过三轮的行动研究之后,研究者通过不断反思总结发现,由于研究者本人对行动研究的认识和了解不够深入,本研究仍然存在较多不足。首先,本研究行动研究做的不够精细,每一轮行动计划中目标不明确。其次,本研究没有很好地处理课程严肃性和活泼性的关系。第三,本研究没有很好地避免运用身体语言带来的问题。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中,研究者将不断反思改进,培养问题意识、合作精神,以改善教育教学,提高教学水平,提升自身魅力。
韩月娥[6](2020)在《如何利用个别学生积极性调动思想政治课课堂气氛? ——基于M普通高中的行动研究》文中认为课堂气氛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这样一门较为独特的课程,如何利用较为枯燥的教学内容来调动课堂气氛是每一位政治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则是影响课堂气氛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经过我的教学实践以及其它政治教师的反映,除了个别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抱有较大的兴趣之外,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普遍较低,尽管教师们都苦口婆心的教导学生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却依然难以改变教师们面对的教学困境,所以如何让利用个别学生积极性来调动课堂气氛、优化教学效果,让教师的教学不再是孤军奋战是本研究要讨论的问题。本研究选择笔者曾任教的M高中为研究基地,运用文献分析法、观察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开展两轮行动研究。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根据自己对于教材的理解、结合学校教学的具体实际,我选取了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的一框内容、高中政治必修二中的一框内容作为自己的研究案例。第一轮行动研究在前期的调查研究和观察的基础上选出个别课堂表现积极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把他们的活动设计入教学活动中,发现这些学生的表现对于课堂气氛的调动具有良好的效果,利用个别学生积极性可以对于教师的教学节奏有益,在授课过程中给与这些积极学生更大的自主性,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自身的学科素养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利用个别学生积极性来调动那些课堂上习惯沉默的消极学生,效果良好。第二轮行动研究在前第一轮的基础上把总结出的调动策略加以验证,试验研究得出的教学策略对于课堂气氛是否有益,发现还有某些外部客观因素影响个别学生积极性的发挥,通过研究认清这些外部因素,并且找到降低外部因素影响的方法。每一轮行动研究都会邀请同组老师听评课,课后采访学生,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最后总结反思。基于本次行动研究,我发现可以利用个别学生的积极性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深度、教学情感等方面对于课堂气氛加以调动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经过我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反思总结,发现研究目标的制定不够精细化,过程还是比较仓促,对于个别学生积极性影响因素的考虑和把握不够,由于自己的有限的教学经验,没有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对于结果的分析也不够深刻,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本着更加科学严谨的态度展开教学和研究,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加强调研与反思反思,加强与同组甚至是其它学科教师间的沟通与协调,改善自己的教学,提升自己的素养。
刘景玥[7](2020)在《初级阶段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师课堂提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综合运用课堂观察、课堂录音、问卷调查、调查访谈等多种方法对初级阶段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师课堂提问进行实证研究。其中,结合了课堂录音的“课堂观察分析及讨论”是本文研究的主体内容之一。通过语料搜集、数据整理、问卷分析、访谈汇总得出初级阶段综合课教师提问的情况和问题,并据此提出了一些可供汉语教师借鉴和参考的教学建议。目前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界已经针对课堂提问有一定数量的研究,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之上进行了一定的改进:第一,完善课堂提问的研究角度,尽量以实际语料为根本做较为全面的实证研究。第二,细化各研究角度的分类,确定适合研究初级综合课课堂提问的分类标准。第三,侧重于研究一堂完整的初级综合课中的课堂提问,对三个教学环节(导入、生词和语法的讲解和操练、课文的讲解和操练)中的提问分别定量、分析。通过一系列实证研究得出以下适用于初级综合课课堂提问的教学建议:一,适当增加关于课文理解的问题数量。二,灵活运用多种问句形式提问。三,协调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的比例。四,依据提问分配方式合理安排等待时间。五,优化正答反馈的结构和比例。六,重视引导学生修正错误回答的作用。七,给予学生一定的提问主动权。
燕文哲[8](2020)在《信息技术支持的初中英语情境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课改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学方式方法亟需改进,情境教学这种方法就以其独特的优势在近年来受到各学科教学的欢迎,英语学科也不例外。在英语学科教学中,角色扮演、口语对话等作为常用的教学方式确实为情境教学的运用增添了不少力量,但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以其形象化、互动性等特征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为英语情境教学提供更好的支持作用,比如教师可以通过音频、视频、图片、动画等途径直观、巧妙地呈现教学内容,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减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畏难心理,以此为英语情境教学注入新的活力,除此之外,教师对信息技术支持的情境教学的充分合理利用将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于初中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然而,笔者通过亲身的教学实践发现在现实英语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实施得还是不够充分,而且以信息技术为支持的情境教学中信息技术发挥的作用不够恰当,比如多媒体沦为教材、习题的简单搬家等,所以笔者欲对信息技术支持的初中英语情境教学设计与实践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首先运用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分别针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访谈,分析总结出目前初中英语的教学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初中英语学科的特点以及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总结提出了信息技术支持的初中英语情境教学的教学设计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信息技术支持的初中英语情境教学模式,分别设计了基于情境的词汇教学案例、语法教学案例、课文教学案例。笔者通过亲身实践,将信息技术支持的初中英语情境教学设计运用到教学中,根据教学设计流程进行教学设计并实施。笔者运用SPSS22.0以及Excel对教学前后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结合对师生的访谈以及教学过程中的课堂观察,能够较为明显地得出,通过信息技术支持的初中英语情境教学实践,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大大提升,课堂气氛也比之前活跃,学生课堂专注度提高,整体上学习英语的困难程度减轻,学生在英语学习能力方面和在英语学科的综合素质方面得到了较大提升。最后笔者基于亲身实践的经历以及教学设计的应用效果分析,总结提出了信息技术支持的初中英语情境教学在实践应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教师要注意情境的“量”要有度,要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要尽可能发挥多媒体的最大作用;信息技术支持的情境要和角色扮演等现场情境合理结合等。本研究希望能够对初中英语教学起到一点积极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培养其表达并运用英语的能力,最后为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易梦瑶[9](2019)在《高中英语课堂管理问题研究 ——基于上海市嘉定区外国语实验学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在围绕有效的课堂管理中应该有效的利用教学资源协调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与此同时课堂管理与课堂教学相伴产生,长期以来广泛存在教学领域中。良好的课堂管理是影响英语教学最重要的因素之一。《2016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实施,开始鼓励课堂管理方面的创新,改变当前课堂管理方面的弊端。教育课程观的变动带动了课堂教学目标,学业评价体系等等方面的变更,也必然会推动课堂管理的改革,纵观国内外学术界,对课堂管理进行的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探索与研究有些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的去落到实处。本文以上海市嘉定区外国语实验学校为例,运用了问卷调查,访谈,个案研究等研究方法,阐述了目前高中英语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如教学管理,管理主体地位不准,物理和心理环境管理,课堂管理问题行为处理方面等等,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运用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教育生态学位理论支撑对如何改进高中英语课堂管理提出了实质性的建议。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以人为本的生长性课堂,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等途径,实现课堂管理的最大效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章包括对课堂教学管理和课堂管理的定义进行界定,并且详细阐述了课堂管理的理论基础。第三章通过问卷,访谈,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对嘉定区外国语实验学校进行调查,并且对调查结果进行详细分析。第四章指出课堂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对原因进行分析。第五章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改善课堂教学管理,因材施教,建议合理处理课堂管理中的问题学生行为等从而实现以人为本的绿色生长性课堂。
黄萍[10](2019)在《不同地理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对比研究》文中指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历来是党和国家教育的根本问题。地理教学模式也是我国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对地理模式的研究有利于推动地理课程改革的进程,对深化研究地理教育改革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对各种地理教学模式的检验、建立、整理和对比研究,可以为地理教师选择有效的各种教学模式提供借鉴,也为地理教师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提供借鉴。本次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实验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通过对国内外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进行评述,以及对我国地理教学模式的梳理,梳理得出目前主流的地理教学模式的分类情况。并对每一类地理教学模式选择了具体的变式进行教学效果的对比。分别是纲要信号地理教学模式、学案导学地理教学模式和发现地理教学模式,对以上三种教学模式进行研究现状的归纳梳理,找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为本次研究提供方向和理论基础。并归纳总结出每种地理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和实施的教学程序,接着通过教学案例的设计进行教学实施。对2017年新课标“地理1”的课标内容进行划分与解读,并选择“地理1”的1.4这一条课标来进行不同地理教学模式的教学案例设计,通过不同地理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以及实施程序进一步凸显这三种不同地理教学模式的各自特点。本研究的试验阶段,在深圳某中学的高一年级选择了基础能力水平接近的三个班级进行了相关的教学实验,实验后对三种不同地理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重点从三个方面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首先是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课堂氛围、学习效率以及教学满意度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第二方面是从不同班级的平均分、及格率以及不同题目类型的得分情况对学生的成绩结果进行分析;第三方面是对教师访谈结果进行分析,对本校高中9位地理教师进行访谈,对访谈结果进行归纳整理作为对本次研究的补充。最后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针对本研究中的三种地理教学模式的优缺点以及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从问卷调查分析中得出三种不同地理教学模式的适用性:纲要信号地理教学模式和学案导学地理教学模式适合学生地理基础较差的班级采用,发现地理教学模式适合学生地理基础较好的班级采用。从成绩分析中得出不同题目类型的适用性:学案导学地理教学模式和纲要信号地理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类型题目的掌握,发现地理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对能力提升类型题目的掌握。学案导学地理教学模式和纲要信号地理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班级的及格率,发现地理教学模式对班级及格率的提高不显着。从教师访谈结果分析中得出,该校的教师平时喜欢采用学案导学地理教学模式,但在这次的成绩分析中,采用发现地理教学模式的班级反而取的最好成绩。说明发现地理教学模式更加适合现在新课标的要求,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说明当今教师需要革新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二、谈谈活跃英语课堂气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谈活跃英语课堂气氛(论文提纲范文)
(1)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音乐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践 |
二、核心素养的理念与实践 |
三、工作经历的启发 |
第二节 概念界定与研究问题 |
一、概念界定 |
二、研究问题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关于核心素养及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
一、关于核心素养及其与课程关系的研究 |
二、关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
第二节 关于音乐欣赏及其教育价值的研究 |
一、音乐欣赏的理解 |
二、音乐欣赏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价值 |
第三节 关于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 |
一、音乐欣赏教学的理解 |
二、音乐欣赏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研究 |
第四节 关于教学策略的研究 |
一、教学策略的特征 |
二、教学策略的分类 |
三、国外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研究 |
四、国内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研究 |
第五节 简要述评 |
一、有关核心素养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 |
二、关于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的讨论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第一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质化研究取向 |
二、课堂观察 |
三、访谈 |
四、案例分析 |
第三节 研究过程 |
一、研究计划 |
二、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第四节 研究的效度与研究伦理 |
一、研究的效度 |
二、研究的伦理 |
第三章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音乐欣赏课程目标 |
第一节 音乐欣赏在音乐课程中的定位与目标 |
一、音乐欣赏在音乐课程中的定位 |
二、音乐欣赏课程目标的理解 |
第二节 初中音乐核心素养的构思 |
一、音乐素养在《标准》中的体现 |
二、音乐素养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
三、初中音乐核心素养的构建 |
四、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音乐核心素养 |
第四章 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初中音乐欣赏常规课教学策略分析 |
第一节 教学案例的选择 |
一、研究对象 |
二、教学案例的基本情况 |
第二节 常规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分析 |
一、《非洲的灵感》一课的详细分析 |
二、音乐欣赏常规课的综合分析 |
第三节 音乐欣赏常规课教学策略的特征分析 |
一、教师运用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整体比较单一 |
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与教学内容适合度不高 |
三、教师对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价值的认识不够 |
四、很少关注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 |
第五章 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教学策略分析 |
第一节 教学案例的选择 |
一、研究对象 |
二、教学案例的基本情况 |
第二节 优质课中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分析 |
一、《永远的莫扎特》一课的详细分析 |
二、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的综合分析 |
第三节 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教学策略的特征分析 |
一、优质课中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
二、优质课中运用了多种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
三、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关注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 |
四、优质课中体现多种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有机组合 |
第六章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一节 教学内部因素对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影响 |
一、教师对核心素养和音乐欣赏教育价值的认同 |
二、教师素养 |
三、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 |
四、对学生知识、态度和特质的了解 |
五、学校制度和教学环境 |
第二节 外部因素对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影响 |
一、音乐课程改革的影响 |
二、媒体文化的影响 |
三、教育行政的政策和教研员的专业支持 |
第七章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改进 |
第一节 教学策略选择与有效实施应指向整合的教学目标 |
一、依据《标准》制定指向核心素养的音乐欣赏课教学目标 |
二、根据学情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
三、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
第二节 依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策略 |
一、针对音乐表现要素教学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
二、针对音乐情绪与情感内容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
三、针对音乐体裁与形式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
四、针对风格与流派内容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
五、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组合运用充分发展学生音乐核心素养 |
第三节 将音乐欣赏教学教学策略与环境因素有机融合 |
一、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点 |
二、拓展教材资源,整合音乐欣赏教学内容 |
三、淡化经典与流行的界线,提升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审美感知能力 |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结论 |
一、初中音乐欣赏常规课教学策略存在一些问题 |
二、优质课与常规课中均有较丰富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运用 |
三、优质课中发现一些创新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
四、一些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体现了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 |
五、影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与实施的因素 |
第二节 建议 |
一、教师要熟知“核心素养”和《标准》的理念与要求 |
二、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成败的关键 |
三、针对学生发展目标设计有效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
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得以有效实施的保障 |
五、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是提高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
第三节 研究的局限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访谈提纲 |
附录二:6 节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课堂观察记录表 |
后记 |
(2)初中化学教师教学信念及其教学行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问题提出 |
2 文献综述 |
2.1 教师教学信念 |
2.1.1 教师教学信念的概念与内涵 |
2.1.2 教师教学信念的测查 |
2.2 教师教学行为 |
2.2.1 教师教学行为的内涵 |
2.2.2 教师教学行为的调查 |
2.3 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的关系 |
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3.1 研究目标 |
3.2 研究内容 |
3.2.1 教师教学信念和教学行为概念的界定 |
3.2.2 初中化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测查 |
3.2.3 初中化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观察 |
3.2.4 初中化学教师教学信念的调查 |
3.2.5 初中化学教师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关系的探查 |
4 理论基础与假设 |
4.1 理论基础 |
4.1.1 教学信念理论 |
4.1.2 反思性教学理论 |
4.2 研究假设 |
5 研究设计与实施 |
5.1 研究流程 |
5.2 研究方法 |
5.3 研究对象 |
5.4 研究工具 |
5.4.1 教师教学行为调查问卷 |
5.4.2 课堂观察记录表 |
5.4.3 教师教学信念访谈提纲 |
5.5 资料的收集 |
5.5.1 问卷测查材料 |
5.5.2 课堂观察材料 |
5.5.3 访谈材料 |
6 资料分析与结果 |
6.1 教师教学行为测查 |
6.2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观察 |
6.3 教师教学信念调查 |
6.4 化学教师教学行为与其教学信念的关系 |
7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8 研究局限与展望 |
8.1 研究局限 |
8.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致谢 |
(3)高中英语阅读课堂导入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湘潭××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1.1.1 新课标的要求 |
1.1.2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需要 |
1.1.3 阅读教学中导入环节改革的必要性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文献综述 |
1.4.1 国外关于课堂导入的研究现状 |
1.4.2 国内关于课堂导入的研究现状 |
1.4.3 国内外关于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1.5 论文框架 |
第2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导入的定义 |
2.2 理论基础 |
2.2.1 图式理论 |
2.2.2 情感过滤假说理论 |
第3章 研究方法及数据分析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及过程 |
3.2.1 问卷调查法 |
3.2.2 课堂观察法 |
3.2.3 访谈 |
3.3 数据整合与分析 |
3.3.1 问卷调查数据整合与分析 |
3.3.2 课堂观察数据整合与分析 |
3.3.3 访谈数据整合与分析 |
第4章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归因分析 |
4.1 高中阅读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 |
4.1.1 忽视阅读课堂导入活动 |
4.1.2 阅读课堂导入方式过于单一 |
4.1.3 阅读课堂导入的评价比较单调 |
4.1.4 阅读课堂导入没有很好的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
4.1.5 阅读课堂导入内容不丰富 |
4.2 高中英语阅读课堂导入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
4.2.1 应试教育带来的压力 |
4.2.2 学校对课堂导入活动重视不够 |
4.2.3 教师教学理论知识匮乏 |
4.2.4 学生自主性意识不强 |
第5章 高中英语阅读课堂导入问题解决对策 |
5.1 设计思路 |
5.1.1 针对性 |
5.1.2 实用性 |
5.1.3 趣味性 |
5.2 实施原则 |
5.2.1 突出以学生为中心 |
5.2.2 遵循活动性原则 |
5.3 活动评价 |
5.3.1 坚持激励性原则 |
5.3.2 评价方式多元化 |
第6章 总结 |
6.1 主要发现 |
6.2 研究的局限性及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高中英语阅读课堂导入活动调查(教师问卷) |
附录 B 高中英语阅读课堂导入活动研究调查(学生问卷) |
附录 C《高中英语阅读课堂导入调查研究》课堂观察表 |
附录 D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 E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 F 阅读课堂导入案例 |
致谢 |
(4)疫情期间中职思政选修课运用超星学习通教学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四)文献综述 |
(五)研究方法 |
(六)研究思路与框架 |
二、第一轮行动研究 |
(一)问题 |
(二)计划 |
(三)实施 |
(四)观察 |
(五)反思 |
三、第二轮行动研究 |
(一)问题 |
(二)计划 |
(三)实施 |
(四)观察 |
(五)反思 |
四、第三轮行动研究 |
(一)问题 |
(二)计划 |
(三)实施 |
(四)观察 |
(五)反思 |
五、研究结论与今后研究思路 |
(一)研究结论 |
(二)今后研究思路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中职生使用超星学习通的调查问卷 |
附录二 :中职教师使用超星学习通的调查问卷 |
附录三 :关于拒绝身边诱惑的调查问卷 |
附录四 :关于消费的调查问卷 |
附录五 :课堂观察数据统计表 |
附录六 :课堂教学访谈提纲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5)如何在《文化生活》中用身体语言感染学生? ——基于岷县S中学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导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四)文献综述 |
(五)理论基础 |
(六)研究方法 |
(七)研究思路 |
二、行动研究方案设计 |
(一)行动之前初步设想 |
(二)研究对象选择 |
(三)行动研究整体安排表 |
三、第一轮行动研究——以《体味文化》为例 |
(一)计划 |
(二)行动 |
(三)观察 |
(四)反思 |
四、第二轮行动研究——以《感受文化的影响》为例 |
(一)计划 |
(二)行动 |
(三)观察 |
(四)反思 |
五、第三轮行动研究——以《文化塑造人生》为例 |
(一)计划 |
(二)行动 |
(三)观察 |
(四)反思 |
六、结论与未来展望 |
(一)结论 |
(二)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一)着作类 |
(二)学位论文类 |
(三)期刊类 |
(四)其他 |
附录 |
附录一:教师身体语言运用课堂观察表 |
附录二: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三: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6)如何利用个别学生积极性调动思想政治课课堂气氛? ——基于M普通高中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导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1.个别学生积极性 |
2.课堂气氛 |
(四)文献综述 |
1.关于调动课堂气氛的研究 |
2.关于学生积极性和课堂气氛关系的研究 |
3.关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研究 |
4.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
(五)研究方法 |
1.行动研究法 |
2.行动研究中的资料收集 |
3.研究伦理 |
(六)研究设计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框架 |
二、第一轮行动研究 |
(一)计划 |
1.问题诊断 |
2.行动目标 |
3.授课准备 |
(二)实施 |
(三)观察 |
1.教师评价——让教师的激情来带动学生 |
2.学生建议——让他们成为课堂气氛的“调和剂” |
(四)反思 |
1.行动效果 |
2.存在问题 |
三、第二轮行动研究 |
(一)计划 |
1.问题诊断 |
2.研究目标 |
3.授课准备 |
(二)实施 |
(三)观察 |
1.教师评价—学生需要表扬与肯定,调动学生学习情感 |
2.学生建议 |
(四)反思 |
1.行动效果 |
2.存在问题 |
四、总结与反思 |
(一)研究结论 |
1.坚持课前调研,掌握学生态度 |
2.利用积极学生,优化师生互动 |
3.引导个别学生,活跃课堂气氛 |
4.调动沉默学生,激发学习情感 |
(二)问题反思 |
1.研究目标缺乏针对性 |
2.教学行动缺乏深度 |
3.情感教育不足 |
(三)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一)着作类 |
(二)学位论文类 |
(三)期刊类 |
致谢 |
附录 |
(7)初级阶段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师课堂提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国外课堂提问研究回顾 |
1.3.2 国内英语学界课堂提问研究回顾 |
1.3.3 国内对外汉语学界课堂提问研究回顾 |
1.4 理论依据 |
1.4.1 输入假说理论 |
1.4.2 输出假说理论 |
1.4.3 互动假说理论 |
第二章 研究方案总体设计 |
2.1 研究对象 |
2.1.1 教师 |
2.1.2 学生 |
2.1.3 课型 |
2.1.4 教材 |
2.2 研究方法 |
2.2.1 课堂观察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访谈法 |
2.3 语料转写的规则 |
2.3.1 转写内容 |
2.3.2 师生命名规则 |
2.3.3 省略规则 |
2.3.4 其他符号使用规则 |
第三章 课堂观察分析及讨论 |
3.1 提问数量及问题长度 |
3.1.1 提问数量 |
3.1.2 问句长度 |
3.2 问句形式 |
3.2.1 正反问句或是非问句 |
3.2.2 特指问句 |
3.2.3 选择问句 |
3.2.4 “呢”字问句 |
3.2.5 留空问句 |
3.2.6 其他 |
3.3 提问类型 |
3.3.1 分类标准 |
3.3.2 整体情况 |
3.3.3 展示性问题在各教学环节中的情况 |
3.3.4 参考性问题在各教学环节中的情况 |
3.3.5 回应性问题在各教学环节中的情况 |
3.4 提问分配和顺序 |
3.4.1 提问分配的一级分类 |
3.4.2 提问分配的二级分类 |
3.4.3 提问顺序 |
3.5 等待时间 |
3.5.1 分类标准 |
3.5.2 整体情况 |
3.6 提问策略 |
3.6.1 分类标准 |
3.6.2 各提问策略的情况 |
3.7 反馈策略 |
3.7.1 正答反馈 |
3.7.2 误答反馈 |
3.8 提问主体 |
3.8.1 学生问学生 |
3.8.2 学生问老师 |
3.9 提问内容 |
第四章 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分析 |
4.1 学习者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分析 |
4.1.1 对提问研究主体内容的看法和期待 |
4.1.2 对教师提问的总体喜好 |
4.1.3 对其他方面的看法和期待 |
4.2 教师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分析 |
4.2.1 对提问研究主体内容的偏好和认识 |
4.2.2 对提问准备的偏好和认识 |
4.2.3 对课堂提问环境和教学氛围的认识 |
第五章 初级综合课课堂提问的教学建议 |
5.1 适当增加关于课文理解的问题数量 |
5.2 灵活运用多种问句形式提问 |
5.3 协调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的比例 |
5.4 依据提问分配方式合理安排等待时间 |
5.5 优化正答反馈的结构和比例 |
5.6 重视引导学生修正错误回答的作用 |
5.7 给予学生一定的提问主动权 |
第六章 结语 |
6.1 主要结论 |
6.2 不足之处 |
6.3 研究展望 |
注释 |
参考文献 |
一、专着 |
二、期刊 |
附录一:课堂提问实录转写举例 |
附录二: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三: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四: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五:学生访谈提纲 |
致谢 |
(8)信息技术支持的初中英语情境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内容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情境 |
二、情境教学 |
三、教学设计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双重编码理论 |
二、情境认知学习理论 |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三章 初中英语情境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
第一节 调查问卷的设计、实施与分析 |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与预发放 |
二、调查问卷的正式发放与实施 |
三、正式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四、问卷数据分析 |
第二节 访谈结果分析 |
一、对教师访谈的设计、实施与分析 |
二、对学生访谈的设计、实施与分析 |
第三节 初中英语情境教学现状总结 |
一、教师认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的必要性 |
二、初中生在学习英语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 |
三、初中生倾向于英语教师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来授课 |
第四节 初中英语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情感领域目标的培养不够 |
二、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支持的情境教学开展得不充分 |
三、教师所实施的情境教学多在课堂导入阶段,深入性不够 |
四、多媒体的作用受限——沦为教材、习题的简单搬家 |
第四章 信息技术支持的初中英语情境教学设计 |
第一节 初中英语学科特点及初中生注意力和思维特点 |
一、初中英语学科的特点 |
二、初中生注意力和思维的特点 |
第二节 信息技术支持的初中英语情境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
一、教学设计中,多媒体的选择要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
二、教学设计要尽量发挥学生主体性 |
三、教学设计中的情境创设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
四、教学设计中的情境创设要体现趣味性 |
第三节 信息技术支持的初中英语情境教学模式 |
一、前期分析 |
二、基于情境的词汇教学模式 |
三、基于情境的语法教学模式 |
四、基于情境的课文教学模式 |
第五章 信息技术支持的初中英语情境教学设计的实践应用 |
第一节 信息技术支持的初中英语情境教学设计的实践应用过程 |
第二节 信息技术支持的初中英语情境教学设计的实施案例 |
一、基于情境的词汇教学案例——“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 ” |
二、基于情境的语法教学案例——“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 |
三、基于情境的课文教学案例——“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
第三节 信息技术支持的初中英语情境教学设计的实践应用效果分析 |
一、初中英语情境教学实施后的问卷调查效果分析 |
二、初中英语情境教学实施后的访谈结果分析 |
三、学生课堂行为观察效果分析 |
四、实践应用效果总结 |
第四节 信息技术支持的初中英语情境教学设计及实践应注意的事项 |
一、情境不能“拿来就用”,要注意对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分析 |
二、情境的“量”要有度,要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
三、教师要尽可能发挥多媒体的最大作用 |
四、教师要注意提高其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
五、教师要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影响 |
六、教师应有计划、有意识地去积累相关的信息技术情境素材 |
七、信息技术支持的情境要和角色扮演等现场情境合理结合 |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工作、成果及结论 |
一、研究的主要工作 |
二、研究的成果 |
三、研究结论 |
第二节 论文的创新和不足 |
一、论文的创新 |
二、论文的不足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附录六 |
致谢 |
(9)高中英语课堂管理问题研究 ——基于上海市嘉定区外国语实验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1.1 课堂管理与课堂教学 |
1.1.2 我国高中生英语教学现状 |
1.1.3 当今高中学生特点 |
1.1.4 高中英语课堂管理变革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
1.2 研究目的、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在教育管理理念、伦理方面的研究 |
1.3.2 在课堂管理方面的研究 |
1.3.3 对高中英语课堂管理问题与对策的研究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2 课堂管理相关理论 |
2.1 课堂教学管理 |
2.2 课堂管理 |
2.2.1 课堂的界定 |
2.2.2 课堂管理 |
2.2.3 高中英语课堂管理 |
2.3 课堂管理理论基础 |
2.3.1 心理学 |
2.3.1.1 建构主义 |
2.3.1.2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
2.3.1.3 班杜拉的“三元交互决定论” |
2.3.2 社会学 |
2.3.3 管理学 |
2.3.4 教育生态学 |
3 高中英语课堂管理现状 |
3.1 确定调查对象 |
3.2 问卷,访谈和听课记录设计 |
3.3 调查实施 |
3.4 调查结果 |
3.4.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
3.4.2 对教师的访谈结果 |
3.4.3 随堂听课观察结果 |
4 高中英语课堂管理中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4.1 高中英语教师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1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管理 |
4.1.1.1 教学目标管理 |
4.1.1.2 教学时间管理 |
4.1.1.3 教学组织管理 |
4.1.1.4 教学评价管理 |
4.1.2 高中英语课堂管理主体定位不准,师生互动异化 |
4.1.3 高中英语课堂物理和心理环境管理 |
4.1.4 高中英语课堂问题行为 |
4.1.4.1 课堂问题行为的定义和类型 |
4.1.4.2 高中英语课堂中的问题行为案例分析 |
4.2 高中英语教师课堂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
4.2.1 管理理念落后,教学管理目标有失偏颇 |
4.2.2 忽略学科特点,教师与学生定位不准确 |
4.2.3 教学形式单调,课堂气氛平淡 |
4.2.4 课堂纪律管理不规范,无法合理处理课堂问题行为 |
5 高中英语课堂管理的对策 |
5.1 组织课堂教学的管理方法 |
5.1.1 整合教学目标 |
5.1.2 运用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法 |
5.1.3 优化时间管理 |
5.1.4 多元化评价 |
5.2 课堂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管理方面 |
5.3 课堂问题行为处理方面 |
5.4 构建以人为本的生态绿色课堂 |
5.4.1 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需要 |
5.4.2 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人性化课堂 |
5.4.3 使得学生成为自我管理主体 |
5.4.4 提升生长性课堂的构建能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调查问卷 |
附录 B 访谈提纲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10)不同地理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 |
2.1.2 地理教学方法与地理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 |
2.1.3 地理教学方法与地理教学模式的比较 |
2.2 文献综述 |
2.2.1 国外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
2.2.2 国内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
2.2.3 我国地理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
2.2.4 纲要信号地理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 |
2.2.5 学案导学地理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 |
2.2.6 发现地理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 |
2.2.7 教学效果研究现状 |
第3章 三种地理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实施程序 |
3.1 纲要信号地理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实施程序 |
3.1.1 纲要信号地理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
3.1.2 纲要信号地理教学模式的实施程序 |
3.2 学案导学地理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实施程序 |
3.2.1 学案导学地理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
3.2.2 学案导学地理教学模式的实施程序 |
3.3 发现地理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实施程序 |
3.3.1 发现地理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
3.3.2 发现地理教学模式的实施程序 |
3.4 三种地理教学模式的比较 |
第4章 教学案例分析 |
4.1 地理新课标要求及解读 |
4.2 不同地理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 |
4.2.1 纲要信号地理教学模式设计思路 |
4.2.2 学案导学地理教学模式设计思路 |
4.2.3 发现地理教学模式设计思路 |
第5章 不同地理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 |
5.1 实验对象 |
5.2 实验过程 |
5.3 不同地理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对比分析 |
5.3.1 调查问卷分析 |
5.3.2 成绩分析 |
5.3.3 访谈结果分析 |
5.4 三种不同地理教学模式的教学实施效果总结 |
第6章 结论与不足 |
6.1 研究结论 |
6.2 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
6.3 本研究的局限性 |
6.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学案导学地理教学模式下的学案设计 |
附录二 不同地理教学模式的调查问卷 |
附录三 前测试卷和检测试卷 |
附录四 高中地理教师访谈结果 |
致谢 |
四、谈谈活跃英语课堂气氛(论文参考文献)
- [1]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D]. 吴秉旭.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2]初中化学教师教学信念及其教学行为的研究[D]. 郭文.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3]高中英语阅读课堂导入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湘潭××中学为例[D]. 曾野兰.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4]疫情期间中职思政选修课运用超星学习通教学的行动研究[D]. 廖跃林.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5]如何在《文化生活》中用身体语言感染学生? ——基于岷县S中学的行动研究[D]. 田雪.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6]如何利用个别学生积极性调动思想政治课课堂气氛? ——基于M普通高中的行动研究[D]. 韩月娥.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7]初级阶段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师课堂提问研究[D]. 刘景玥. 暨南大学, 2020(04)
- [8]信息技术支持的初中英语情境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D]. 燕文哲.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9]高中英语课堂管理问题研究 ——基于上海市嘉定区外国语实验学校为例[D]. 易梦瑶. 宁波大学, 2019(06)
- [10]不同地理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对比研究[D]. 黄萍. 广州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