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研究利用TCT-GC-MS热脱附气质联用仪对螺旋藻的挥发性组分进行了分析,鉴定出49种化合物,涉及到醇类化合物、烷烃类化合物、酮类化合物、呋喃类化合物、醛类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烯烃类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和吡嗪类化合物。其中腥味的主要成分为三甲胺、2-甲基四氢呋喃、3,5,5-三甲基-2-环已烯-1-酮、甲苯、1,3-二氯苯和1-辛烯-3-醇。在螺旋藻储存过程中,加入脱氧剂避光保存,能对腥味物质的产生起到抑制作用。首次尝试利用臭氧氧化技术对螺旋藻进行脱腥处理,得到了适宜的螺旋藻臭氧氧化脱腥工艺为:螺旋藻液的料液比为1:25,温度为50℃,通入臭氧时间为10min。利用微胶囊技术对螺旋藻进行包埋达到脱腥效果,确定了适宜的螺旋藻微胶囊化乳化工艺条件和喷雾干燥条件,即阿拉伯胶、麦芽糊精和p-环糊精以1:1:1混合为壁材,与螺旋藻粉按芯壁材比例为10:1混合,总固形物浓度为15%,在乳化温度30℃、乳化时间3min、处理转速16000r/min的条件下乳化,制备乳化液。乳化液在进料温度为30℃,进风温度200℃,出风温度90℃的条件下喷雾干燥制得螺旋藻微胶囊化产品。所得的产品呈草绿色,基本无腥味,颗粒细小均匀,水分含量低,利用保存,可以直接食用或作为配料成分添加到其它食品中。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脱腥剂在我国鱼类脱腥处理中的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 2018(08)
- [2].脱腥羊栖菜碎片加工技术研究[J]. 福建轻纺 2017(06)
- [3].基于电子鼻、气-质联用技术和感官评价方法优化海带发酵脱腥工艺[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19)
- [4].工业豆渣脱腥方法分析[J]. 食品安全导刊 2017(03)
- [5].羊栖菜脱腥技术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5(24)
- [6].大鲵油脱腥及挥发性成分分析[J]. 中国油脂 2019(07)
- [7].鱼皮胶原蛋白肽脱腥脱色工艺研究[J]. 河北农机 2017(07)
- [8].豆腐渣制取膳食纤维脱水脱腥工艺研究[J]. 广东化工 2012(07)
- [9].国内外淡水产品腥味物质及脱腥技术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 2014(05)
- [10].豆乳饮料不同脱腥方法效果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2(03)
- [11].水产原料腥味物质的形成及脱腥技术研究进展[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9(08)
- [12].不同脱腥方法对鲟鱼肉脱腥效果的比较研究[J]. 食品科技 2019(10)
- [13].模糊评判优化鲨鱼肉生物脱腥工艺[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5)
- [14].螺旋藻脱腥工艺研究[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8(06)
- [15].海藻脱腥技术研究进展[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7(11)
- [16].水产品脱腥技术研究进展[J]. 江西饲料 2015(01)
- [17].海带酶解液的脱色及发酵脱腥工艺研究[J]. 中国酿造 2017(10)
- [18].新鲜螺旋藻藻泥脱腥处理工艺研究[J]. 浙江农业科学 2018(10)
- [19].水产制品除腥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9(02)
- [20].鱼制品腥味脱除的研究进展[J]. 现代食品 2020(01)
- [21].酶法水解鲢鱼蛋白及活性碳脱腥苦的工艺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 2010(11)
- [22].响应面法优化银鳕鱼脱腥工艺[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9(12)
- [23].罗非鱼加工副产物脱腥工艺及其腥味物质分析[J]. 食品工业科技 2019(20)
- [24].波纹巴非蛤酶解产物脱色脱腥及其分子量分布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 2016(09)
- [25].小黄鱼酶解液生物脱腥效果比较[J].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11(04)
- [26].海藻脱腥工艺技术研究[J]. 现代食品 2019(15)
- [27].水产品腥味物质的形成及脱腥技术的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 2013(08)
- [28].鲤鱼蛋白水解液脱腥苦的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09(05)
- [29].螺旋藻脱除腥味的研究[J].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04)
- [30].生物发酵脱腥海带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J]. 中国食品学报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