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视野下的中国知识界外交思想研究-1931-1945

历史学视野下的中国知识界外交思想研究-1931-1945

论文摘要

抗日战争的胜利与当时中国人的外交思想及制定适时的外交策略与行动有极大的关系。本文以抗日战争时期知识界(学政复合体人士、报界、职业外交官)的外交思想为研究对象,并将其置于二十世纪初年以来中国人外交观念的嬗变及行动中去考察。通过对诸个案的详细的解剖,揭示了在临外敌入侵、民族主义思潮高涨、国族意识增强、与世界交往的增多的背景下,知识界的外交思想以救亡为主旋律的时代特色及极富预测性的特征:显示出中国人以抗日战争为契机,为彻底结束中国被列强欺凌百年的历史,在外交观念上逐渐变得成熟起来。抗战后期,当救亡的外交目标基本达成后,他们又适时地提出了关于战后中国外交的构想:通过建立新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与世界各国合作、互助,共同维护战后世界的和平与秩序的稳定:共同促进战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体现了中国人对国际社会发展趋势认知水平的提高、立足于世界而生存的观念的增强。关于战后中国的外交构想,为战后中国与世界的交往提供了思维与行动的框架,至今还有其指导的意义。由于职业的特点,他们提出的外交思想,上可影响政府的外交决策,下可引导国民的外交舆情、行动,对抗战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提出的外交思想是抗战时期中国人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章内容简述如下:第一章《二十世纪早期中国人的外交观》。通过对20世纪早期中国政府、国人的外交行动、学者研究近代外交史的史观三个层面,揭示出在“九一八事变”之前,中国人的外交观念主要是从自身的角度考虑,通过废约与修约的方式,达到与列强处于平等的国际地位为特点。以此观照出“九一八事变”之后因外敌的入侵中国人的外交观念与此有明显的差异的时代特色与进步。第二章《学政复合体人士的外交思想及其实践》。通过对由学入政者胡适、蒋廷黻个案的详细研究,揭示出他们基于对国家民族前途考虑,针对“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的外交政策提出批评与建议。此时他们考虑中国的外交问题,已经非常注意知己知彼,并建议政府以此为制定外交政策的基础。他们的外交思想反映了时代的进步与特色。第三章《媒体人的外交思想》。张季鸾、王芸生是职业报人。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们自觉地将报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们均有丰富的历史知识,自觉地将知识贡献于国族,救民族于危亡。针对中国外交问题发表了大量的主张。他们的主张理性、客观,对中日战争发展的趋势、国际政局演变的趋势均有准确的判断。他们的外交言论对政府及国民的外交舆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第四章《顾维钧的外交思想》。顾维钧以职业外交家的身份,对中国战时的外交问题贡献了许多思想。他提出的外交思想直达政府高层,对政府的外交决策产生重要的影响。第五章《结论》。立足于20世纪初年以来中国历史的发展及外交观念的变化,以抗日战争时期知识界的外交思想为研究对象,探寻中国人外交观念因“九一八事变”而嬗变的历程。旨在揭示:(1)知识界的外交思想是抗战时期中国人外交思想的一部分,同样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贡献。(2)经抗日战争,中国人的外交观念逐渐成熟起来,尤其是二战后期对战后中国外交“和平”与“发展”的构想,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论文目录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意义
  • 三、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
  • 四、相关的学术研究回顾
  • 第一章 二十世纪早期中国人的外交观
  • 一、从被逼签城下之盟到愤而反抗
  • 二、外交活动的主要内容
  • 三、二十世纪早期中国史家的近代史研究
  • 四、二十世纪早期中国史家史观解析
  • 五、简要的小结
  • 第二章 学政复合体人士的外交思想及其实践——以胡适、蒋廷黻为研究对象
  • 第一节 胡适的外交思想及其实践
  • 一、胡适外交思想的提出
  • 二、胡适的外交思想
  • 三、胡适的外交活动
  • 四、胡适外交思想及活动评价
  • 第二节 蒋廷黻的外交思想
  • 一、蒋廷黻外交思想的提出
  • 二、蒋廷黻的外交思想
  • 三、《中国近代史大纲》中体现的外交思想
  • 四、蒋廷黻的外交活动
  • 五、蒋廷黻外交思想评价
  • 第三章 媒体人的外交思想——以《大公报》的张季鸾、王芸生为研究对象
  • 第一节 张季鸾的外交思想
  • 一、张季鸾外交思想的提出
  • 二、张季鸾的外交思想
  • 三、张季鸾外交思想及相关问题之评价
  • 第二节 王芸生的外交思想
  • 一、王芸生外交思想的提出
  • 二、王芸生的外交思想
  • 三、王芸生外交思想评价
  • 第四章 顾维钧的外交思想
  • 一、顾维钧外交思想的提出
  • 二、顾维钧的外交思想
  • 三、顾维钧外交思想简评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蒋廷黻:讨论时事,不作结论[J]. 青年记者 2018(34)
    • [2].蒋廷黻与中国近代史书写[J]. 史学史研究 2016(01)
    • [3].雷海宗与蒋廷黻——兼论民国“新史学”的发展路径[J]. 社会科学论坛 2016(08)
    • [4].蒋廷黻步入仕途的缘由[J]. 文史天地 2015(10)
    • [5].写历史与创造历史哪个更有趣?[J]. 美文(上半月) 2020(01)
    • [6].蒋廷黻:瓷器店中的猛牛[J]. 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 2015(09)
    • [7].学人从政者蒋廷黻[J]. 人物 2010(10)
    • [8].蒋廷黻的牛劲[J]. 高中生 2016(13)
    • [9].蒋廷黻为何“抑林扬琦”[J]. 博览群书 2013(01)
    • [10].蒋廷黻[J]. 档案春秋 2013(04)
    • [11].智者蒋廷黻的几个为什么[J]. 博览群书 2012(01)
    • [12].蒋廷黻的“中国想象”与理性诉求[J]. 书屋 2011(10)
    • [13].小议蒋廷黻的从政思想[J]. 兰台世界 2008(15)
    • [14].《蒋廷黻回忆录》的背后——探析蒋廷黻的政治思想[J]. 名作欣赏 2016(08)
    • [15].蒋廷黻:怀太史公之才 抱张骞之志[J]. 学习博览 2008(02)
    • [16].怎奈何阴差阳错——蒋廷黻的宦海沉浮[J].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 2008(10)
    • [17].文人从政的典型蒋廷黻[J]. 档案时空 2014(03)
    • [18].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拓荒者[J]. 教育与职业 2010(10)
    • [19].蒋廷黻的博士论文[J]. 读书 2018(10)
    • [20].厚积薄发 忧国忧民——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的几点体会[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9(14)
    • [21].蒋廷黻对于中国外交贡献研究述论[J]. 山海经 2016(05)
    • [22].蒋廷黻婚变案竟控至联合国[J]. 文史博览 2009(06)
    • [23].《蒋廷黻回忆录》勘误二则[J]. 历史教学(高校版) 2008(02)
    • [24].历史的不同视角——评蒋廷黻《中国近代史》[J]. 出版广角 2018(21)
    • [25].蒋廷黻的善后救济思想与实践[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 [26].核心素养背景下再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8(12)
    • [27].中美学界关于甲午战争起因的早期争论——以蒋廷黻与魁特为例[J]. 史学史研究 2017(04)
    • [28].论《独立评论》时期胡适与蒋廷黻政见之异[J]. 黑龙江史志 2015(05)
    • [29].蒋廷黻著《中国近代史》勘误一则[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6)
    • [30].清华校史钩沉(之五) 蒋廷黻:清华历史系的铁腕改革者[J]. 社会科学论坛 2018(03)

    标签:;  ;  ;  ;  ;  

    历史学视野下的中国知识界外交思想研究-1931-1945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