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限福建省南安市第三中学362305
当代教学改革强调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对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的改革,是对以“满堂灌”为主的课堂教学的改革。但是,我认为在农村中学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性地退开,不但不能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反而会导致课堂秩序的混乱。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是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根深蒂固,学生长期形成一种依赖教师的习惯;第二是教师长期习惯于“满堂灌”式的教学,一旦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讨论解决问题,却往往不能顺利地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不是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就是要拖延完成教学任务的时间;第三我认为历史学科的特点也决定了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学生自己去探究,不是所有的教学任务都必须通过讨论来解决和完成。
这些年的历史课堂教学,我在摸索中前进,尝试各种教学方法的融合运用,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认识到要让学生在教学中真正地发挥主体作用,做到“自主、合作、探究”,就必须贯彻启发式教学的原则。启发式教学原则是各种教学方法的灵魂,应渗透在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并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同传统的注入式教学相比,其特点是把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指导、引导、启示、激发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学习、思考及主动实践。因此启发式教学比注入式教学更富有吸引力,更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把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贯穿在施教的整体过程。
一、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的问题要适中
古希腊教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始。”历史学科本来就是枯燥无味,如何在这一堆无聊的文字中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能集中到课堂上来,便是这堂课质量好坏的关键。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上设置问题,便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诱因,也是启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开始。在教学内容过渡时,设置的问题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理顺教学结构的作用,才能使学生把各个知识点衔接起来。在小结时设置的问题应是前后两节课的关联点,或是对本节课的总结性语言。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帮助学生理清了知识的脉络。
二、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要互动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播,而忽视了人本身,既导致教师失去了教学的激情,也使得学生没有兴趣学习。经过这几年的改革,仍然有不少的学生习惯于上课只听老师讲,不插嘴,不讨论,只管作笔记,下课背书,整个课堂很是沉闷。这不适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不适合教学改革的需要。因此,我认为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既要对教师的教进行改革,也要对学生的学进行改革,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互动。
教师改变观念、放下架子是创造民主环境的首要条件。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以微笑,运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创建轻松、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学生才敢发言、敢讨论,争相回答,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我曾在这样的班级上课:屡次提出问题,多数同学都静静地听,对我的问题却表示沉默,既不回答也不讨论,而经常参与讨论的却是所谓的“差生”、颇为调皮捣蛋的那类学生,他们总爱把问题扯到无关的内容,惹得班级哄堂大笑,课堂秩序极为混乱,教学任务也不能顺利完成。对此,在课后,我找他们谈心,一方面肯定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批评他们的顽皮性,并且和他们对课堂上的问题进行再次讨论,使他们对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在以后的几堂课中,我发现他们仍然爱把话题扯远,却也会围着问题转。受他们的影响,我也会把知识面拓展开来,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其中,课堂由无序变有序,由沉闷转为活跃。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了使学生对学习历史保持浓厚的兴趣,我经常会穿插些乡土历史知识,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同时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对家乡的热爱。通过这类方法,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拓展知识面,丰富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又能密切学生和家庭的联系,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真正做到以史为鉴、学以致用。
三、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我认为历史学科的特点也决定了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学生自己去探索,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必须通过讨论来解决、来完成教学的任务。让学生自己去读书,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表面上看是在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其实际上是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流于形式,放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的教学导致学生不仅在学习的方法上而且在对知识的理解方面容易走向偏岔。因此,我认为: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也要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助于把学生的主体性引向正确轨道,历史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历史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
总之,合理运用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加强历史课的教学效果。当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深入了解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采用多种启发形式,激活学生学习动机,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求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创造课堂教学的最佳时效,以有效地完成历史教学的各项任务。
参考文献
[1]《课堂教育过程操作策略全书》。
[2]《中国教育大辞典》(节选)。
[3]《陶行知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