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隔离循环灌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体外循环,隔离灌注,盆腔,癌
隔离循环灌注论文文献综述
李全正,王雪延[1](2015)在《盆腔恶性肿瘤隔离热灌注化疗的体外循环管理(附1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体外循环下盆腔隔离热灌注化疗的管理经验。方法对1例晚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行体外循环下热灌注化疗,采用球囊导管阻断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双侧大腿根部上止血带阻断下肢血流,以隔离盆腔血液循环,股动、静脉插管连接密闭式与开放式两用膜式氧合器开始行体外循环。体外循环管路内加入化疗药物同时变温水箱为血液持续加温,行盆腔隔离热灌注化疗,解除盆腔隔离前用超滤器滤除化疗药物。结果球囊导管插管及股动、静脉插管等手术操作顺利,体外循环中管路系统维持密闭式,过程平稳,总的转流时间90 min,流量12.8~22.2 ml/(kg·min),膀胱温最高达39℃,盆腔之下(包括盆腔)隔离时间90 min,盆腔单独隔离时间70 min,下肢血流阻断时间70 min,超滤时间40 min,超滤量3 250 ml,其中零平衡超滤量2 500 ml、常规超滤750 ml。患者于手术室内拔除气管插管,术后恢复顺利,未见肝、肾损害或其它与化疗药物相关的并发症,术后7天出院,术后14天超声检查显示盆底肿瘤明显缩小。结论体外循环下盆腔隔离热灌注化疗治疗盆腔恶性肿瘤具有可行性,能有效抑制肿瘤进展。与常规体外循环不同,技术、设备及体外循环管理均很重要且有特殊性。(本文来源于《中国体外循环杂志》期刊2015年04期)
陈艳[2](2006)在《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暂时性阻断、阿霉素隔离循环灌注的动物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动物实验的方法,将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暂时性阻断,在阻断部位下方以转流泵为动力,形成下腔静脉—转流泵—腹主动脉—组织—下腔静脉的人工循环,建立大白鼠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暂时性阻断隔离循环灌注动物模型;探讨腹主动脉下腔静脉暂时性阻断隔离循环灌注时间对鼠心率、呼吸,动脉压、血生化、肝肾脏功能、隔离灌注区肢体功能及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暂时性阻断隔离循环灌注下,ADM循环灌注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了解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暂时性阻断、ADM隔离循环灌注化疗对骨髓有核细胞凋亡、增殖的影响。 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叁个部分: 一.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暂时性阻断、半身隔离循环灌注大鼠模型的建立 二.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暂时性阻断、ADM隔离循环灌注大鼠的药代动力学(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6-05-01)
李培杰,柳建芬,王明华,张明,刘天起[3](2006)在《体外循环区域隔离高温灌注化疗辅助手术治疗下肢恶性骨肿瘤(附7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体外循环区域隔离高温灌注化疗治疗下肢恶性骨肿瘤7例,效果良好。认为本疗法通过高温和化疗的双重作用,既可以控制和杀灭肿瘤细胞,又可以提高肿瘤的手术切除率,同时可保全肢体,治疗肢体恶性骨肿瘤效果满意。(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06年06期)
蔡宏伟,任飞,田玉科,程智刚,王艳青[4](2004)在《肺隔离灌注对肺癌患者循环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肺部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是临床难题之一。Pierpont等的首次肺隔离灌注实验研究证实肺隔离灌注是安全可靠的且局部隔离完全,为临床应用肺隔离灌注治疗肺部恶性肿瘤提供了理论基础;随着肺隔离灌注技术的完善和化疗药物研究的进步,国外在九十年代开展肺隔离灌注的临床应用研究。肺隔离灌注对循环功能的影响至今尚无定论,故本研究拟通过20例肺癌患者实施肺隔离灌注治疗中的血液动力学变化予以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华麻醉学杂志》期刊2004年05期)
许蓼梅,何争鸣,孙兰英[5](2001)在《肺隔离药物灌注的体外循环技术(附10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将体外循环技术用于肺隔离药物灌注 (IsolatedLungPerfusionILP)治疗晚期肺癌和肺转移癌。方法 :经肺动脉、肺静脉插管与心泵连接 ,建立与体循环隔离的体外肺循环。选用胶晶比 2∶1灌注液 ,加入肝素6u/ml,常温 (37℃ )灌注 45min停机、冲洗、关胸。结果 :本组术中灌注平稳 ,肺动脉压无明显增高 ,无手术死亡 ,10例患者均康复出院 ,阿霉素 (AdriamycimDoxorubicimADM )用药为 6ug/ml,ADM血药浓度测定 :ILP30min体内未能检出 ,而肺血浓度高 ,冲洗术液中ADM浓度为 49.8± 2 1.71ng/ml,对机体无杀伤作用。结论 :应用CPB技术进行ILP提高灌注侧肺部的化疗药物浓度 ,杀灭肿瘤细胞 ,减少化疗药物对全身组织器官的毒副作用 ,扩大了晚期肺癌和肺转移的治疗范围 ,方法可靠(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期刊2001年09期)
黄国长,李钦传,朱洪生[6](1998)在《体外循环生理性搏动灌注与内脏白细胞隔离及TNF-α形成影响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体外循体 ( CPB)生理性搏动灌注 ( PF)的实现 ,及其对内脏 (肝、胃肠 )白细胞隔离效应及肿瘤坏死因子 ( TNF-α)含量的影响 ,探讨 CPB致全身性炎症反应的机理及探寻减轻或消除此种反应的措施。方法 :10例风心瓣膜病人于 CPB期间不同时点于上、下腔静脉采血 ,由 H10型全血细胞分析仪自动计数白细胞 ,并应用一步夹心酶联免疫法定量测定 CPB期间不同时点的 TNF- α含量。结果 :生理性搏动灌注实现前 ,下腔静脉血内白细胞计数低于上腔静脉 ( P<0 .0 5) ,实现后两者无差异 ( P>0 .0 5)。于 CPB期间 TNF-α含量增高。结论 :生理性搏动灌注实现后几天内脏白细胞隔离作用 ,仍引起 TNF- α增加 ,有必要对其进行更充分的研究(本文来源于《上海医学》期刊1998年01期)
赵玉华,徐世伟,陈芳[7](1993)在《体外循环高温隔离灌注治疗肢体恶性肿瘤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我院自1990年9月至1992年4月,使用人工心肺机及氧合器对16例下肢恶性肿瘤患者以体外循环高温超剂量抗癌药隔离灌注方法进行化疗,收到一定短期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男性12例,女性4例,年龄15~28岁,平均体重46 kg,平均患肢重11.5 kg。肿瘤部位:左股骨下端9(本文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期刊1993年06期)
隔离循环灌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动物实验的方法,将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暂时性阻断,在阻断部位下方以转流泵为动力,形成下腔静脉—转流泵—腹主动脉—组织—下腔静脉的人工循环,建立大白鼠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暂时性阻断隔离循环灌注动物模型;探讨腹主动脉下腔静脉暂时性阻断隔离循环灌注时间对鼠心率、呼吸,动脉压、血生化、肝肾脏功能、隔离灌注区肢体功能及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暂时性阻断隔离循环灌注下,ADM循环灌注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了解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暂时性阻断、ADM隔离循环灌注化疗对骨髓有核细胞凋亡、增殖的影响。 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叁个部分: 一.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暂时性阻断、半身隔离循环灌注大鼠模型的建立 二.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暂时性阻断、ADM隔离循环灌注大鼠的药代动力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隔离循环灌注论文参考文献
[1].李全正,王雪延.盆腔恶性肿瘤隔离热灌注化疗的体外循环管理(附1例报告)[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15
[2].陈艳.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暂时性阻断、阿霉素隔离循环灌注的动物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6
[3].李培杰,柳建芬,王明华,张明,刘天起.体外循环区域隔离高温灌注化疗辅助手术治疗下肢恶性骨肿瘤(附7例报告)[J].山东医药.2006
[4].蔡宏伟,任飞,田玉科,程智刚,王艳青.肺隔离灌注对肺癌患者循环功能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4
[5].许蓼梅,何争鸣,孙兰英.肺隔离药物灌注的体外循环技术(附10例报告)[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1
[6].黄国长,李钦传,朱洪生.体外循环生理性搏动灌注与内脏白细胞隔离及TNF-α形成影响的探讨[J].上海医学.1998
[7].赵玉华,徐世伟,陈芳.体外循环高温隔离灌注治疗肢体恶性肿瘤的方法[J].中国循环杂志.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