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环境发生很大变化,模块化已经成为当前部分新兴经济产业结构的重要特征。在此基础上,形成以知识密集型信息产业及相关产业迅速扩散为特征的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浪潮。目前,我国正成为国际产业资本的重要指向地,产业转移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现象,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将对我国相关产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先介绍国际产业转移的概况,经过相关文献综述,发现传统的产业转移理论不能完全解释模块化的信息产业转移现象。借助模块理论分析模块化程度最高的计算机产业国际转移现象,并与典型的整合型产业——汽车产业国际转移进行比较研究,分析模块产业和整合型产业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差异,进而针对性的提出我国在当前国际环境下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融入全球分工体系过程中政府和企业应采取的措施。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1章是环境分析部分。系统介绍国际产业转移,分析新一轮国际转移浪潮。通过分析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和趋势,为进一步研究做好铺垫。第2章是理论研究部分。通过国际产业转移理论综述,发现传统的产业转移理论不能较好解释当前以模块为特征的信息产业的国际转移,进而引入模块理论,并以模块理论作为研究模块时代的国际产业转移的基础理论,为下文的比较分析打好基础。为下文的比较研究做理论准备。第3章和第4章比较分析部分。分析计算机产业发展脉络和计算机产业的模块化特征,研究计算机产业国际转移的路径,探讨计算机产业在转移过程中的不同发展模式。进而比较汽车产业国际转移情况,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通过产业特征、转移动因、转移方式、贸易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分析计算机产业和汽车产业转移过程中的差异,探讨其转移规律。第5章政策建议部分。结合第三章和第四章比较分析成果,针对我国具体情况,从国家政府层面、地方区域层面和企业层面提出建议,指导我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更好的融入全球生产体系。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目录图表索引第1章 引言1.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产业转移概况1.1.1 国际产业转移的内涵1.1.2 国际产业转移的模式1.1.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产业转移1.2 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及趋势1.2.1 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1.2.2 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第2章 国际产业转移相关理论回顾2.1 国际产业转移理论回顾2.2 模块理论回顾2.3 本文的研究目的、方法与不足2.4 本文的理论基础──模块理论2.4.1 模块体系2.4.1.1 模块的概念2.4.1.2 模块设计规则2.4.1.3 模块操作方法2.4.2 模块的经济特征2.4.2.1 模块的价值2.4.2.2 模块的成本2.4.3 模块的组织特征2.4.3.1 模块组织体系2.4.3.2 模块组织模式效率比较2.5 模块化对国际产业转移的影响第3章 计算机产业的国际转移研究3.1 计算机产业发展脉络:计算机的模块化3.2 计算机产业国际转移研究3.2.1 美国计算机产业发展模式3.2.2 日本计算机产业发展模式3.2.3 中国台湾计算机产业发展模式第4章 计算机产业的国际转移分析──与整合型产业的比较4.1 汽车产业国际转移特征4.1.1 全球生产4.1.2 全球销售4.1.3 全球采购4.1.4 全球研发4.1.5 亚洲战略4.2 计算机产业国际转移比较分析4.2.1 产业结构特征差异4.2.2 产业转移驱动力差异4.2.3 产业转移方式差异4.2.4 产业贸易程度差异4.2.5 竞争力提升程度差异第5章 政策建议5.1 国家政府层面5.2 区域层面5.3 企业层面参考文献致谢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国际产业转移论文; 模块化论文; 计算机产业论文;
模块时代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研究 ——以计算机产业为例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