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楝油微乳的制备及其体外杀螨活性研究

印楝油微乳的制备及其体外杀螨活性研究

论文摘要

畜禽螨病是指由疥螨科或痒螨科的螨寄生于畜禽体表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慢性、接触性寄生虫病。螨病严重地影响着动物的生产性能,甚至造成动物死亡,直接影响畜牧业的发展,增加饲养与治疗成本,给畜牧业及其相关产业造成严重损失。目前国内外主要采取化学药物防治螨病,免疫防治与生物防治方法还在探索中。化学药物毒性高、残留期长、污染环境,对畜产品质量安全有重大隐患。所以从植物源性天然药物中筛选高效、低毒、绿色环保型高效杀螨剂及其高效的剂型,对于临床动物螨病的药物防治和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现代研究表明从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A.Juss)种子中提取的印楝油(Neem oil)能有效地控制人和动物蜱螨虱等体表寄生虫。目前印楝油制剂主要以乳油剂和水乳剂为主,其中乳油剂存在着环境污染问题,水乳剂容易分层,给生态环境和产品质量造成一定的不良后果,而且用药量比较大。针对印楝油制剂的这些问题,根据微乳剂自身的特点,为开发新型的印楝油微乳制剂,本研究将印楝油既作为药物,又作为油相,筛选印楝油微乳配方,优化印楝油制备工艺。并将制备的印楝油微乳进行了体外杀螨活性试验和对家兔的皮肤刺激性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实验用印楝油、吐温-60(Tween-60,TW-60)、吐温-80(Tween-80,TW-80)、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odium dodecylbenzenesulfonate,SDBS)、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丁醇、正戊醇、正己醇、正庚醇、正辛醇、丙二醇、丙三醇、聚乙二醇400(Polyethylene glycol400,PEG400)、蒸馏水等为原料,制备微乳。在微乳配方的基础上,用滴定法绘制伪三元相图,确定微乳区的分布,再通过工艺配方优化,筛选最佳配方,制备出印楝油微乳。用透射电镜检测印楝油微乳的形态结构;通过稀释、离心、低温、热贮和长期保存试验考察印楝油微乳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将TW-80、SDBS按4:1质量比混匀制成复合表面活性剂,再将复合表面活性剂与正己醇醇按质量比4:1混匀制成乳化剂体系,然后按质量比印楝油:乳化剂体系:水=1:3.5:5.5的比例混合,于40℃水浴中,800r/min搅拌15min,得到的金黄色澄清透明的印楝油微乳液为最佳工艺配方。根据最佳配方所制备的印楝油微乳为O/W型微乳,在透射电镜下观察,所制备的印楝油微乳液滴为球形,大小分布均匀。印楝油微乳经过100倍稀释、低速高速离心后均无肉眼可见的外观变化。印楝油微乳经-20℃、4℃、54℃贮藏15d后,除-20℃条件下微乳液发生冻结外,均无明显外观变化,且-20℃贮藏后的微乳在室温条件下能够再次恢复为透明的微乳液。长期稳定性试验表明印楝油微乳自然存放6个月后仍能无明显外观变化。可见本研究所制备的印楝油微乳从外观上看是稳定的。2、通过印楝油不同剂型及其不同剂型空白制剂对家兔杀灭疥螨的活性来考察印楝油水乳剂、印楝油液体石蜡溶液及印楝油微乳的杀螨活性。结果表明:印楝油微乳、印楝油水乳剂、印楝油液体石蜡溶液均具有较强的杀螨活性,将幼螨全部杀死时间分别为192.50、212.50、337.50 min。其中印楝油微乳的全部致死时间显著短于印楝油液体石蜡溶液(P<0.05),而与印楝油水乳剂无显著差异(P>0.05)。三种制剂的空白制剂对幼螨全部致死时间都长于各自制剂组,分别为231.25、437.50、2 495.00 min。印楝油微乳、印楝油水乳剂、印楝油液体石蜡溶液对兔疥螨幼虫半数致死时间(LT50)都短于各自空白制剂,分别为81.746 3、95.551 5、156.679 9 min,其毒力回归方程分别为Y=-6.026 9+3.151 4X、Y=-9.978 4+5.039 0X、Y=-11.406 8+5.196 7X。三种印楝油制剂的各自空白制剂对兔疥螨幼虫的LT50分别为89.066 6、165.401 0、1576.194 6 min。可见印楝油微乳经皮吸收能力比水乳剂和石蜡溶液要强,药效更强。3、通过家兔皮肤刺激性实验考察空白微乳及低高浓度的印楝油微乳对动物皮肤的刺激性,结果表明:印楝油微乳一次性给药皮肤刺激试验在完整皮肤实验时,在72h内,空白微乳和低高浓度的印楝油微乳的刺激反应得分均为0;破损皮肤试验时,从72h开始,空白微乳和低高浓度的印楝油微乳的刺激反应得分均为0.33,刺激积分小于0.4。印楝油微乳多次性给药皮肤刺激试验在完整皮肤实验时,空白微乳和低高浓度的印楝油微乳的刺激反应得分均为0;破损皮肤试验时,在除去药物当天,空白微乳和低高浓度的印楝油微乳的刺激反应得分均为0.33,刺激积分小于0.4,除去药物24 h后,积分总和都达到最高值为0.66,48和72h时又都降至0.33。印楝油微乳剂的刺激性反应属于轻度刺激,刺激性小能够作为一种皮肤用药。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畜禽体表寄生虫疾病—螨病的防治现状及微乳研究概况
  • 1 畜禽体表寄生虫疾病—螨病的防治现状
  • 1.1 螨病及其流行病学
  • 1.2 螨病的临床症状
  • 1.3 螨病的诊断
  • 1.4 螨病的鉴别
  • 1.5 螨病的危害和治疗现状
  • 2 印楝
  • 2.1 印楝及研究历史
  • 2.2 印楝活性与结构关系
  • 2.3 印楝油
  • 2.3.1 印楝油的抗寄生虫活性研究
  • 2.3.2 印楝油制剂的研究概况
  • 3 微乳研究概况
  • 3.1 微乳发展简史
  • 3.2 微乳体系的组成
  • 3.3 微乳形成的原理
  • 3.4 微乳结构类型
  • 3.5 微乳制备工艺的研究
  • 3.6 微乳的相图表征
  • 第二章 选题背景和试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 选题背景
  • 2 目的意义
  •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第一章 印楝油微乳配方筛选及工艺优化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供试药物
  • 1.1.2 主要试剂
  • 1.1.3 主要仪器设备
  • 1.2 方法
  • 1.2.1 单一表面活性剂筛选
  • 1.2.2 复合表面活性剂筛选
  • 1.2.3 助表面活性剂的筛选
  • 1.2.4 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比例的筛选
  • 1.2.5 伪三元相图的绘制
  • 1.2.6 制备工艺优化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单一表面活性剂筛选
  • 2.2 复合表面活性剂筛选
  • 2.3 助表面活性剂的筛选
  • 2.4 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比例的筛选
  • 2.5 伪三元相图的绘制
  • 2.6 制备工艺优化
  • 3 讨论
  • 3.1 表面活性剂对微乳形成的影响
  • 3.2 助表面活性剂对微乳形成的影响
  • 3.3 微乳相图的研究
  • 3.4 制备工艺
  • 第二章 印楝油微乳的物化性能及稳定性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供试药物
  • 1.1.2 主要试剂
  • 1.1.3 主要仪器设备
  • 1.2 方法
  • 1.2.1 印楝油微乳液制备
  • 1.2.2 微乳液类型鉴别
  • 1.2.3 印楝油微乳物化性能
  • 1.2.4 稀释稳定性
  • 1.2.5 离心稳定性
  • 1.2.6 低温稳定性
  • 1.2.7 热贮稳定性
  • 1.2.8 长期稳定性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微乳液类型
  • 2.2 物化性能
  • 2.3 稀释稳定性
  • 2.4 离心稳定性
  • 2.5 低温稳定性
  • 2.6 热贮稳定性
  • 2.7 长期稳定性
  • 3 讨论
  • 3.1 微乳的类型
  • 3.2 微乳稳定性
  • 第三章 印楝油微乳对兔疥螨的离体药效试验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供试药物
  • 1.1.2 主要试剂
  • 1.1.3 主要仪器设备
  • 1.1.4 供试动物
  • 1.2 方法
  • 1.2.1 螨虫的采集
  • 1.2.2 制剂的制备
  • 1.2.3 杀螨药效试验
  • 1.2.4 死亡判断标准
  • 1.2.5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全部致死时间
  • 2.2 半数致死时间
  • 3 讨论
  • 3.1 印楝油的杀螨活性
  • 3.2 表面活性剂的杀螨活性
  • 第四章 印楝油微乳皮肤刺激性试验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供试药物
  • 1.1.2 主要试剂
  • 1.1.3 主要仪器设备
  • 1.1.4 实验动物
  • 1.2 方法
  • 1.2.1 家兔皮肤的准备
  • 1.2.2 一次给药皮肤刺激试验
  • 1.2.3 多次皮肤刺激试验
  • 1.2.4 判断标准
  • 2 结果与分析
  • 2.1.一次给药皮肤刺激试验
  • 2.2.多次给药皮肤刺激试验
  • 3 讨论
  • 第三部分 结论
  • 第四部分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农药型印楝良种“三元515”[J]. 林业科技通讯 2019(02)
    • [2].农药型印楝良种“三元505”[J]. 林业科技通讯 2019(04)
    • [3].印楝及其营造技术[J]. 云南林业 2015(01)
    • [4].印楝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现代医药卫生 2010(02)
    • [5].中国西南地区印楝种植及其产品开发(英文)[J].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2008(03)
    • [6].微波辐射印楝油甲酯化响应曲面模型研究[J]. 应用化工 2014(06)
    • [7].我国印楝产业发展评述[J]. 农药研究与应用 2009(01)
    • [8].我国印楝农药发展概况及其前景[J]. 现代化工 2009(05)
    • [9].印楝油对小鼠的经口亚急性毒性研究[J]. 中国兽医科学 2010(08)
    • [10].印楝农药的安全性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 2008(14)
    • [11].印楝的杀虫作用研究进展[J].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12(05)
    • [12].印楝油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和蓄积毒性研究[J]. 中国兽医科学 2010(03)
    • [13].配方施肥对印楝人工林产量和生长性状的影响[J]. 林业科学研究 2009(04)
    • [14].印楝无性系当代种子农药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农药型印楝优株评价[J]. 林业科学研究 2017(06)
    • [15].印楝的生态毒理学[J]. 世界农药 2009(02)
    • [16].印楝渣生物药肥可促进香蕉生长 控制枯萎病发生[J]. 农药市场信息 2017(20)
    • [17].三种不同萃取方法对印楝种子活性物提取率的影响[J]. 森林工程 2014(03)
    • [18].两性不育灭鼠剂印楝油对高原鼠兔摄食量的影响及药效试验研究[J]. 草业与畜牧 2011(07)
    • [19].TP-120印楝果实脱皮机试验分析[J].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16(01)
    • [20].阿维菌素与印楝油对柑桔红蜘蛛的增效作用[J]. 热带作物学报 2012(07)
    • [21].印楝渣生物药肥可促进香蕉生长控制枯萎病发生[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17(Z2)
    • [22].印楝叶多酚提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J]. 精细化工 2015(01)
    • [23].印楝素及印楝杀虫剂的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J]. 生态环境学报 2010(06)
    • [24].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A.Juss的冷驯化与抗冻蛋白的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8)
    • [25].打造绿色品牌 造福世界人民——记辽宁绿禾有限公司[J]. 中国食品 2012(24)
    • [26].印楝油两性不育灭鼠颗粒剂对小鼠摄食系数与抗生育作用[J]. 林业科学 2012(04)
    • [27].云南元江印楝植物内生真菌的种类组成[J]. 生物多样性 2008(01)
    • [28].印楝油对小鼠的亚慢性经口毒性研究[J]. 中国兽医科学 2011(01)
    • [29].基于BP网络的印楝微胶囊防腐剂载药量分析[J]. 森林工程 2020(06)
    • [30].宁南县干热河谷施肥对印楝幼树生长影响初步研究[J]. 绿色科技 2013(03)

    标签:;  ;  ;  ;  

    印楝油微乳的制备及其体外杀螨活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