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监管机制研究

跨国公司监管机制研究

论文摘要

跨国公司监管问题是一项涉及经济、法律、政治和国际关系等多学科领域的课题。跨国公司带来了很多经济和社会问题。一国政府的力量无法对其有效监管,跨国公司监管需要建立在国际合作的基础之上。但国际社会对其行为进行统一监管的努力,迄今为止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现有跨国公司监管机制的盲点在于其一直徘徊在二元社会结构框架之内,走不出“山重水复”的泥沼。马克思曾说过:“要获得理解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钥匙,不应当到被黑格尔描绘成‘整栋大厦的栋梁’的国家中去寻找,而应当到黑格尔所轻蔑的‘市民社会’中去寻找。”这就要求我们突破二元论的束缚,在三元社会结构内寻找“柳暗花明”的出路。基于这样的思路,本文尝试综合运用经济学、国际关系学和法学分析方法,探讨了政府监管跨国公司的动因,分析了跨国公司与政府关系,并在梳理现行跨国公司监管规则的基础上,建构了跨国公司全球管制治理机制。这一机制的设计是建立在政府、市场和市民社会三分社会结构基础上,对现行监管机制的改良。本文从结构上可分为四部分,共八章内容。第一部分第一章跨国公司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分析。首先对跨国公司的特征和行为模式进行研究,而后从政治学、经济学和法学的视角考察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政府的关系,从而奠定跨国公司监管机制的基础:两者之间基于动态博弈合作互惠的监管与被监管关系。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章至第五章。这一部分系统梳理了现行跨国公司监管体制。它是以独立国家界限关系为基础的,无论双边、区域或多边关系都发生在国家层面上,是国家在跨国公司监管问题上做出的部分“主权让渡”,归根结底是国家之间的妥协,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制度性缺陷。第二章政府监管机制。首先概述了政府监管机制的涵义、类型及对其评价。其次,分析了政府监管跨国公司的原因。具体体现在:政府监管跨国公司是国家职能的必然体现;是发达国家纠正市场失灵的必要手段和发展中国家摆脱市场不发育或残缺的制度创新;因为跨国公司的活动所引发了一种新的社会关系已经威胁到社会秩序,需要国家用法律方法或其他方法进行平衡;是国家主权和管辖权的应有之义。最后,由于跨国公司的投资活动具有必定在东道国境内进行的特点,因此,调整跨国公司活动的国内法主要是东道国的外资法。最后重点分析了东道国监管跨国公司的特殊问题。各东道国在跨国公司进入、经营与退出三个环节,普遍制定投资措施对跨国公司直接投资进行管理,以保证外商投资活动的有序进行和东道国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只是发展中东道国和发达国家东道国,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及法律传统的差异以及发展阶段不同,监管的重点也不同。总的来说,经济全球化影响下,政府对跨国公司的监管有着放松的趋势。第三章双边监管机制。双边协定在处理跨国公司监管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传统上被视为一个国家向跨国公司传达“商业开放”信号的主要工具,但也存在缔约国有限、用语抽象、缺乏稳定性、谈判艰苦、规则不一等众多缺陷。因而它虽然是国际投资保护的最重要国际法形式,但并非最佳选择。通过对投资准入条款和履行要求禁止条款的分析,可见近年来双边投资立法上极力削弱东道国外资管辖权的趋势,也说明在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要求和保护东道国幼稚产业的要求长期对垒中,前者己经明显处于上风。第四章区域监管机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加大了各国协调区域投资政策的需求。与此同时,世界性国际投资法律步履维艰,也促使各国政府另辟他径解决国际直接投资问题。区域性投资法应运而生,但其中专门规范跨国公司行为的区域安排还甚为少见。而且,由于区域安排只涉及跨国公司经营所在国的一部分,各个区域投资安排仍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还具有很强的排他性,因而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仍然不是理想的方法。通过对现有区域安排中有关投资问题的条款分析可见区域安排旨在于放松对外国资本进入与开业的限制,并逐步取消各种歧视性的经营和业绩要求,体现了国际投资自由化的趋势。第五章多边监管机制。跨国公司多边监管机制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理论和现实基础。跨国公司多边监管是符合各方利益的明智选择,是克服原有调节机制不足的必然选择,是克服跨国公司治理机制超国家性的客观要求。本章在系统地梳理了现有多边监管规则基础上得出结论:现有零散的多边监管规则不能形成对跨国公司有效的监管。投资问题上南北分歧严重,跨国公司与民族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不易调和,统一的国际投资协定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难以达成。第三部分包括第六章至第七章。这一部分系统阐述了跨国公司监管的未来发展趋势——全球管制治理机制形成的原因和具体模式设计。通过前两部分对跨国公司现行监管机制的研究表明:原有的徘徊在二元结构框架之内的监管机制不能够满足全球化时代对跨国公司外部性问题监管的客观需要。这就要求我们突破二元结构的束缚,在国家、市场、市民社会的三元社会结构内寻找“柳暗花明”的出路——建立在全球市民社会理论基础上的全球管制治理机制。第六章阐明了全球管制治理机制形成的原因。在分析了现有跨国公司监管机制的制度性缺陷以后,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了跨国公司监管走向全球管制治理的基础,而将全球管制治理机制界定为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三元社会结构中对现行跨国公司监管机制的发展和完善。第七章是跨国公司全球管制治理机制的模型设计。跨国公司全球管制治理机制必然是建立在充分发挥政府监管的职能、国际组织协调作用和非政府组织社团调节功能上的横向合作式治理机制。国内管制机构的国际合作无疑是管制性治理发展的核心,允许跨国公司一定程度的自治也是现阶段解决跨国公司问题的有效途径。各主体之间有效的信息交流机制是全球管制治理机制成败的关键。第四部分第八章中国篇。本章在阐述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现状和中国现行跨国公司监管机制基础上,探讨如何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跨国公司管制治理机制,以期完善对在华跨国公司监管机制,迎接跨国公司的挑战。

论文目录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第一章 跨国公司与政府的关系
  • 第一节 跨国公司概述
  • 一、跨国公司的特征
  • 二、跨国公司的行为模式
  • 三、跨国公司全球活动的发展阶段
  • 四、跨国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 第二节 跨国公司与政府关系分析
  • 一、跨国公司与政府关系的发展阶段
  • 二、跨国公司与母国政府的关系
  • 三、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政府的关系
  • 第二章 跨国公司政府监管机制
  • 第一节 政府监管机制概述
  • 一、跨国公司政府监管机制的含义
  • 二、跨国公司政府监管的类型
  • 三、跨国公司政府监管机制的历史沿革
  • 四、跨国公司政府监管机制的评价
  • 第二节 跨国公司政府监管的动因分析
  • 一、跨国公司政府监管的政治学依据
  • 二、跨国公司政府监管的经济学依据
  • 三、跨国公司政府监管的国内法依据
  • 四、跨国公司政府监管的国际法依据
  • 第三节 东道国政府监管若干问题分析
  • 一、进入环节的准入限制
  • 二、经营环节的市场监管
  • 三、退出环节的清算管理
  • 第三章 跨国公司双边监管机制
  • 第一节 跨国公司双边监管机制概述
  • 一、跨国公司双边监管机制的含义
  • 二、跨国公司双边监管机制的类型
  • 三、跨国公司双边监管机制的历史沿革
  • 四、跨国公司双边监管机制的评价
  • 第二节 投资准入条款分析
  • 一、欧式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的投资准入条款
  • 二、美式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投资准入条款
  • 三、投资准入条款中的南北方分歧
  • 第三节 业绩要求条款分析
  • 一、业绩要求的含义及分类
  • 二、业绩要求的历史沿革
  • 三、业绩要求条款中的南北分歧
  • 第四章 跨国公司区域监管机制
  • 第一节 跨国公司区域监管机制概述
  • 一、跨国公司区域监管机制的含义
  • 二、跨国公司区域监管机制的类型
  • 三、跨国公司区域监管机制的历史沿革
  • 四、跨国公司区域监管机制的评价
  • 第二节 欧洲的监管机制
  • 一、欧共体(欧盟)的监管机制
  • 二、欧洲能源宪章条约
  • 第三节 美洲的监管机制
  • 一、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 二、安第斯共同市场对待外国投资的共同规则
  • 第四节 亚洲的监管机制
  • 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非约束性投资规则
  • 二、东南亚国家联盟的监管机制
  • 第五章 跨国公司多边监管机制
  • 第一节 跨国公司多边监管机制概述
  • 一、跨国公司多边监管机制的含义
  • 二、跨国公司多边监管机制的类型
  • 三、跨国公司多边监管机制的历史沿革
  • 四、跨国公司多边监管机制的评价
  • 第二节 跨国公司投资多边监管之动因分析
  • 一、跨国公司多边监管是符合各方利益的明智选择
  • 二、跨国公司多边监管是克服现有监管机制不足的必然选择
  • 三、跨国公司多边监管是克服跨国公司治理机制超国家性的客观要求
  • 第三节 联合国
  • 一、联大的有关决议
  • 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的努力
  • 第四节 世界银行集团
  • 一、《华盛顿公约》和《汉城公约》
  • 二、《外国直接投资待遇指南》
  • 第五节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 一、《资本移动自由化法典》
  • 二、《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宣言》
  • 三、OECD 公司治理原则
  • 四、《关于反对在国际商业交易中贿赂外国政府官员的公约》
  • 五、《多边投资协定》
  • 第六节 国际多边贸易体制下的投资安排
  • 一、国际贸易组织阶段
  • 二、关贸总协定临时适用阶段
  • 三、世界贸易组织阶段
  • 第七节 对统一的多边投资协定的质疑
  • 一、国际监管的机构选择上的分歧
  • 二、新加坡议题中启动投资问题的分歧
  • 三、坎昆会议上的分歧
  • 第六章 走向全球管制治理的跨国公司监管动因分析
  • 第一节 现行跨国公司监管机制的制度性缺陷
  • 一、现行跨国公司监管机制的多层次性
  • 二、现行跨国公司监管机制的可执行性
  • 三、现行跨国公司监管机制的保障性
  • 四、现有跨国公司监管机制的合法性
  • 第二节 跨国公司全球管制治理机制的现实基础
  • 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必然结果
  • 二、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演变的内在反应
  • 三、全球社会结构变化的衍生产物
  • 四、国际商业社会构建的客观要求
  • 五、网络等新技术革命的必然产物
  • 六、解决国际经济法律制度供需矛盾的必由之路
  • 第三节 跨国公司全球管制治理机制的理论基础
  • 一、全球市民社会理论的影响
  • 二、法律多元化理论的影响
  • 三、全球治理理论
  • 第四节 走向全球管制治理的跨国公司监管机制
  • 一、全球管制治理机制的界定
  • 二、全球管制治理的结构
  • 三、全球管制治理的主体
  • 四、全球管制治理的规则
  • 五、全球管制治理的方式
  • 六、全球管制治理运行的关键环节
  • 七、全球管制治理的法律秩序
  • 第七章 跨国公司全球管制治理机制的模型设计
  • 第一节 政府监管改革
  • 一、监管原则
  • 二、监管方式
  • 三、监管机构
  • 四、监管技术
  • 五、监管政策
  • 第二节 国际组织职能的发挥
  • 一、国际组织的协调功能
  • 二、国际组织的信息提供功能
  • 三、国际组织的控制功能
  • 第三节 国内管制机构的跨国合作
  • 一、国内管制机构跨国合作的基础
  • 二、国内管制机构的跨国合作
  • 第四节 跨国公司自治体系的完善
  • 一、跨国公司治理机制的特殊性
  • 二、跨国公司公司自治的合理性
  • 三、跨国公司自治的实践和完善
  • 第五节 非政府组织社团调节机制的构建
  • 一、监督和实施国际义务方面的作用
  • 二、润滑剂作用
  • 三、造法功能
  • 四、信息协调的作用
  • 第八章 中国的跨国公司监管法律制度研究
  • 第一节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现状分析
  • 一、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发展过程和现状
  • 二、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负面影响
  • 第二节 中国现行跨国公司监管机制
  • 一、中国引进跨国公司投资的政策演变
  • 二、中国现行的跨国公司监管机制
  • 第三节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跨国公司管制治理机制之动因
  • 一、克服经济无政府主义的需要
  • 二、克服跨国公司不利影响的必然选择
  • 三、弥补现有跨国公司监管机制漏洞的客观要求
  • 第四节 中国跨国公司管制治理机制的具体制度设计
  • 一、政府职能的定位
  • 二、管制机构的设计
  • 三、跨国公司管制治理法律体系的完善
  • 四、非政府组织的辅助作用
  • 五、国际协调机制的构建
  • 六、本国跨国公司的发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小额贷款公司监管中面临的几点问题及对策建议[J]. 今日财富 2019(11)
    • [2].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正式纳入法制轨道[J]. 商业会计 2008(08)
    • [3].海林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下的公司监管体制问题法律探析[J]. 经济研究导刊 2016(23)
    • [4].基于监管角度探析我国期货公司监管措施及思考[J]. 商 2015(01)
    • [5].我国金融担保公司监管的现状探析与原因审视[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25)
    • [6].金融安全视角下小额贷款公司监管立法研究——以重庆市地方立法为例[J]. 武陵学刊 2014(04)
    • [7].进一步构建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监管体系[J]. 中国银行业 2015(01)
    • [8].对金融担保公司监管制度的研究[J]. 新经济 2014(02)
    • [9].美国公众公司监管制度及启示[J]. 西南金融 2014(04)
    • [10].我国金融担保公司监管的现状探析与原因审视[J]. 法制与社会 2011(31)
    • [11].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加强 资本市场改革和监管转型将加快[J].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15(12)
    • [12].南湖区引进民营监管公司监管排污新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 三峡环境与生态 2010(04)
    • [13].金融担保公司监管的现状探析与原因审视[J]. 现代经济信息 2018(02)
    • [14].美国对金融公司监管失败的教训及启示[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6)
    • [15].跨国公司监管的困境与对策——以发展中国家为视角的探讨[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0(10)
    • [16].地方政府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政策的演变与启示[J]. 农村金融研究 2019(10)
    • [17].证券公司监管中信息系统应用与研究[J]. 才智 2010(25)
    • [18].“制度+科技”提升公司监管水平[J]. 中国石化 2017(05)
    • [19].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制度:现状、问题及展望[J]. 证券市场导报 2016(03)
    • [20].浅议上海市小额贷款公司监管路径之演变[J]. 互联网金融法律评论 2017(01)
    • [21].关于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监管问题的思考[J]. 中国集体经济 2011(01)
    • [22].浅析公司法与公司监管体系[J]. 中国商论 2020(02)
    • [23].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监管的思考[J]. 中国国情国力 2015(12)
    • [24].完善小额贷款公司监管的对策建议[J]. 对外经贸 2015(06)
    • [25].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制度及其完善[J]. 江西社会科学 2014(04)
    • [26].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监管问题研究[J]. 南方金融 2012(06)
    • [27].我国证券公司监管现状浅析[J]. 河北金融 2008(12)
    • [28].四川省非上市股份公司监管存在的问题研究[J]. 经济师 2008(10)
    • [29].监管大棒将至,现金贷的明天在哪里[J]. 企业观察家 2017(12)
    • [30].小额贷款公司监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时代金融 2016(05)

    标签:;  ;  ;  

    跨国公司监管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