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氧化锌(ZnO)是一种宽带隙(室温下3.3eV)的n型半导体,激子结合能为60meV,具有六方纤锌矿结构,空间群为P63mc。氧化铜(CuO)具有窄带隙(室温下1.2eV)的p型半导体,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两者都具有良好的导电、光电和气敏等特性,被广泛应用在气敏传感器、紫外光探测仪、催化剂和电池领域的电极材料等方面。近年来,氧化锌和氧化铜晶体形貌的研究和开发引起了国内外科学界的极大关注和兴趣,但有关Zn-Cu复合氧化物微结构的制备很少见报道。本文制备了不同形貌的氧化锌、氧化铜以及Zn-Cu复合氧化物,探讨了晶体生长的影响因素和微结构的形成机理,并测试了单一氧化物和复合氧化物的光催化性能和电容性能。1.采用化学沉淀法和水热法合成了不同形貌的ZnO和CuO。通过改变合成条件,达到对形貌的控制合成。合成的ZnO的形貌有单根棒、多脚棒束、六棱形纳米棒、纳米管、纳米片和针状。CuO的形貌有菜花状、球形、纳米带、羽毛状和片状。形貌的变化对氧化锌的光催化性能和氧化铜的电容性能影响较大。六次甲基四胺为沉淀剂合成的单根棒状ZnO的光催化能力最佳,次甲基蓝溶液经3h光催化作用后完全降解。六次甲基四胺为沉淀剂合成的花状CuO的比电容最高,其值为133.56F/g。2.采用化学沉淀法、浸渍法和固相研磨法制备了棒状ZnO载CuO颗粒的复合氧化物。以氨水合成的单根棒状ZnO为载体,通过化学沉淀法使Cu2+负载到棒状ZnO晶格中,同时保持ZnO的形态不变。采用浸渍法和固相研磨法可使CuO晶粒直接负载到ZnO纳米棒的表面。结果表明,CuO的添加降低了棒状ZnO的光催化性能,但改善了棒状ZnO的电容性能。化学沉淀法、固相研磨法和浸渍法制备的Zn-Cu复合氧化物的比电容分别为19.11F/g、13.66F/g和25.29F/g,与未负载的棒状ZnO的比电容(5.53F/g)相比,分别提高了147%、245.6%和357.3%。3.采用化学沉淀法、浸渍法和固相研磨法制备了带状CuO载ZnO型复合氧化物。通过化学沉淀法可使Zn2+掺杂到带状CuO晶格中,且复合氧化物的形态为长而薄的片状结构。与担载前的CuO的形貌相似。浸渍法和固相研磨法分别使掺杂的氧化锌形成颗粒状和片状结构,并存在CuO的带状结构之间。化学沉淀法制备的Zn-Cu复合氧化物的比电容高达133.9F/g,比担载前的带状CuO的比电容(72.7F/g)提高了84.18%。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铅对铁铝复合氧化物吸附铜的影响[J]. 天津农业科学 2019(03)
- [2].氧化物的分类及其中的“不一定”[J]. 教学考试 2018(41)
- [3].高熵氧化物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J]. 过程工程学报 2020(03)
- [4].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在铝–空气电池中的性能[J]. 硅酸盐学报 2019(09)
- [5].氧化物/氧化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 航空制造技术 2015(S2)
- [6].几类N-氧化物的应用和直接合成方法[J].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 [7].氧化物的类型归纳[J]. 中学化学 2015(09)
- [8].水中氧化物的污染及其测定方法探究[J]. 科技致富向导 2014(32)
- [9].聚乙二醇诱导下多种形貌钼氧化物的可控制备[J]. 无机盐工业 2014(12)
- [10].确定化学式的六种方法[J]. 数理化学习(初中版) 2014(04)
- [11].甾醇氧化物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 粮食与油脂 2013(05)
- [12].汽车车架焊接过程中焊接氧化物的控制[J]. 汽车工程师 2012(06)
- [13].Li-Sb-Mn复合氧化物在水溶液介质中的脱Li~+/吸Li~+性能(英文)[J].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2011(07)
- [14].铁锰复合氧化物对镉离子吸附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7)
- [15].含钆铀氧化物中氧化钆含量的测定——ICP-AES法[J]. 科技资讯 2015(17)
- [16].对氮的氧化物性质实验的改进与反思[J]. 教育 2018(17)
- [17].例谈质量守恒定律的出题角度[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6(20)
- [18].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J]. 高中数理化(高二版) 2008(06)
- [19].铈锆复合氧化物的研究及产业化进展[J]. 中国材料进展 2013(02)
- [20].臭氧降解显影废水中显影剂及其氧化物总量的研究[J]. 镇江高专学报 2011(01)
- [21].3-甲叉-奎宁环碱氧化物的合成[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34)
- [22].沃氏氧化物制备过程中副产物的生成与结构分析[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7(01)
- [23].非氧化物多孔陶瓷的研究进展[J]. 耐火材料 2016(03)
- [24].浅论氧化物冶金工艺的新进展[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6(20)
- [25].铁酸钴复合氧化物制备及光催化研究[J]. 分子科学学报 2015(03)
- [26].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稀土元素的氧化物干扰研究[J]. 岩矿测试 2013(04)
- [27].铋钼复合氧化物的研究进展[J]. 功能材料 2013(18)
- [28].还原热处理对铈锆铝复合氧化物性能的影响[J]. 物理化学学报 2012(01)
- [29].灼烧温度对镨钕二元氧化物粒度和形貌影响的研究[J]. 稀土 2010(01)
- [30].灼烧温度对镨钕二元氧化物比表面积、密度影响的研究[J]. 稀土 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