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肯斯坦》中的反叛与妥协

《弗兰肯斯坦》中的反叛与妥协

论文摘要

玛丽·雪莱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时期重要的女性作家,是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妻子。《弗兰肯斯坦》是她的成名作,奠定了她作为英国19世纪初期重要小说家的地位。《弗兰肯斯坦》是一部多主题的小说,涉及科学,伦理,生态,女性,家庭等诸多方面。该作品自1818年问世以来,便广受大众的喜爱和评论界的关注。本文基于福柯的权力理论,从小说的文本细读入手,分析和解读《弗兰肯斯坦》这部作品。福柯的权力论中的断裂、不连续、裂缝以及权力关系和权力斗争的论点,对于理解和分析主导意识和被压迫意识极为重要,因此本文从代表两种不同意识的两位主人公(维克多与怪物)的反叛与妥协两个方面,研究《弗兰肯斯坦》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一方面,通过对维克多所反映的阶级矛盾冲突、性别歧视,以及对人类对自然反叛做深入剖析;另一方面,通过对怪物体现的对维克多的仇恨、对社会的不满,以及对爱的渴望而导致的反叛做细致的解读,充分表现出在权力关系网中,众多矛盾的形成,激化以及高潮。通过缜密地分析两位主人公的反叛过程以及被迫最终走向妥协的过程,矛盾最终解决,表现出个人对世间平等,和谐的追求与渴望,这正是福柯权力思想的完美体现。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全面总结介绍了玛丽雪莱的生平和作品,并且指出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论文结构安排。第二章分两节,第一节简要介绍了《弗兰肯斯坦》的批评历史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二节对福柯的权力理论进行了概述,阐述了本文采用福柯的权力理论分析方法的独创性及其可行性。第三章分为两节,分别讨论了两位主人公维克多和怪物的反叛。第一节主要从三个方面对维克多的反叛进行了详细论述,主要表现在:阶级矛盾、性别歧视以及自我堕落;第二节从三个方面对怪物的反叛进行了说明:怪物对维克多的仇恨、对社会的不满,以及对爱的渴望导致怪物的反叛。第四章重点分析了维克多和怪物的妥协,第一节分析了维克多的妥协,体现在阶级融合、两性和睦以及回归自然三个方面;第二节分析了怪物的妥协,体现在他与维克多的矛盾和解,以及他与社会和谐相处两个方面。第五章是对本文的总结,重申了福柯的权力理论主张,两位主人公从最初的反叛逐步走向最终的妥协,这是必然的。作为斗争对象的自然、社会、阶级以及人类,它们的客观存在并不会因为对方的反叛而消极应对,更不会平声消弭。当矛盾激化时,它们必然给予两位主人公以沉重的打击,两位主人公不得不停止反叛而趋于妥协,最终解决矛盾、促成和谐,这正是福柯权力思想的完美体现。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Introduction
  • 1.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Life and Works of Mary Shelley
  • 1.2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Frankenstein
  • 1.3 The Significance and Main Arguments of the Thesis
  • 2 Literature Review an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 2.1 Literature Review
  • 2.1.1 Literature Review on Frankenstein Abroad
  • 2.1.2 Literature Review on Frankenstein at Home
  • 2.2 Foucault’s Power Theory
  • 2.2.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Michel Foucault and His Works
  • 2.2.2 The conception of Power
  • 2.2.3 Foucault’s theory on Power Relations and Power Resistance
  • 3 Rebellion in Frankenstein
  • 3.1 Rebellion in Victor
  • 3.1.1 Class Conflicts
  • 3.1.2 Gender Discrimination
  • 3.1.3 Self-Destructive Ambition
  • 3.2 Rebellion in the Monster
  • 3.2.1 Revenge on Victor
  • 3.2.2 Rebellion against Social Injustice
  • 3.2.3 Rebellion for Love
  • 4 Reconciliation in Frankenstein
  • 4.1 Reconciliation in Victor
  • 4.1.1 Class Assimilation
  • 4.1.2 Harmonic Intergrowth of Two Genders
  • 4.1.3 Victor’s Return to Nature
  • 4.2 Reconciliation in the Monster
  • 4.2.1 Reconciliation between Monster and Victor
  • 4.2.2 Reconciliation between the Monster and Society
  • 5 Conclusion
  • References
  • Publications during the Postgraduate Program
  • Acknowledgements
  • 相关论文文献

    • [1].《弗兰肯斯坦》人物塑造中普罗米修斯精神及渊源[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9(06)
    • [2].《弗兰肯斯坦》作为奇幻文学的研究[J]. 现代交际 2020(02)
    • [3].现代启示录:科学技术与自然伦理间的悖论——《弗兰肯斯坦》的现实意义[J]. 戏剧之家 2020(19)
    • [4].《弗兰肯斯坦》小说与电影中的友谊书写[J]. 电影文学 2018(22)
    • [5].《弗兰肯斯坦》中怪物形象的后殖民解读[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04)
    • [6].人类自我认同焦虑:基于《弗兰肯斯坦》《莫罗博士之岛》的分析[J]. 求索 2017(06)
    • [7].《弗兰肯斯坦》中怪物的身份认同与建构之解析[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6(04)
    • [8].浅析《弗兰肯斯坦》的生态主义思想[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5(01)
    • [9].女性主义批评的“母矿”——《弗兰肯斯坦》的国外女性主义批评研究[J]. 国外文学 2015(04)
    • [10].《弗兰肯斯坦》中的后人类伦理探析[J]. 青年文学家 2020(05)
    • [11].从1818到2019,《弗兰肯斯坦》的“重生”——记一次中英跨国团队的集体创作[J]. 新剧本 2020(01)
    • [12].《弗兰肯斯坦》中的母亲身份研究[J]. 青年文学家 2016(36)
    • [13].从社会学看《弗兰肯斯坦》悲剧之成因[J].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6(03)
    • [14].从生态科学的角度分析《弗兰肯斯坦》中的科学观及其对当代科学研究的启示[J]. 青年文学家 2017(14)
    • [15].《弗兰肯斯坦》中对话艺术研究[J]. 校园英语 2017(11)
    • [16].《弗兰肯斯坦》的女性主义解读[J]. 青年文学家 2017(21)
    • [17].《弗兰肯斯坦》中的人文诉求[J]. 牡丹 2017(02)
    • [18].试论《弗兰肯斯坦》中主人公与怪物形象的关联性——兼谈作者对“人性”的理解[J]. 北方文学 2017(12)
    • [19].书信体探究:以小说《弗兰肯斯坦》为例[J]. 青年文学家 2017(24)
    • [20].论哥特式小说之《弗兰肯斯坦》[J]. 校园英语 2015(27)
    • [21].《弗兰肯斯坦》的现实主义意义[J].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1(03)
    • [22].玛丽·雪莱代表作《弗兰肯斯坦》中的自我迷失与浪漫科幻主义[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8)
    • [23].西方文化中疯狂科学家的影视形象呈现分析[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24].对号错号交织到结尾──评话剧《弗兰肯斯坦》[J]. 戏剧与影视评论 2020(03)
    • [25].《弗兰肯斯坦》中的存在主义解析[J]. 学语文 2010(06)
    • [26].作为后现代寓言的《弗兰肯斯坦》——女性科幻小说中的异形自我[J]. 文教资料 2019(35)
    • [27].爱迪生版《弗兰肯斯坦》电影述评[J]. 科普创作 2018(03)
    • [28].崇高的倒塌——弗兰肯斯坦们走向毁灭[J]. 青年文学家 2018(30)
    • [29].论述《弗兰肯斯坦》的悲剧理论[J]. 鸭绿江(下半月版) 2014(11)
    • [30].解读《弗兰肯斯坦》小说中的时代心理[J]. 芒种 2013(19)

    标签:;  ;  ;  ;  ;  

    《弗兰肯斯坦》中的反叛与妥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