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俐俐浙江省平阳县万全镇郑楼小学325409
【摘要】游戏化教学是一种寓教于乐的重要教学方法,它不仅提升了教学效果,同时加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更对塑造学生的自信与独立人格有一定的帮助。但目前,在教育工作中,也不难发现小学语文的游戏化教学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一些欠缺与问题,直接影响了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效果,对此,笔者在旁听了大量的小学语文公开课后,对现有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缺陷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一些能够切实提升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最终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游戏教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189-01
一、游戏化教学的含义
游戏化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方式在于教师在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中,由原先的“传授”转变到“引导”的角色,由“直接给予”转变为“促进吸收”。
张晓英曾在《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一文中这样定义游戏化教学:“游戏化教学主要指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对游戏教育功能核心价值的总结,将游戏的趣味性、参与性和情境性的特点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并将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与之相配合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强调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不急于求成,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游戏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笔者基于使用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材的学校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公开课的形式,对教师进行游戏化教学进行了分析,发现了以下欠缺:
(一)游戏化教学背后“做中学”的教育观没有深入人心
英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他明确提出:“从做中学要优于从听中学,这是一种更好的方法。”其实游戏只是一种手段,游戏教学背后的“做中学”的教育理念才是真正把学生放在首位的“学为中心”教学理念的题中之义。但是在现有教学系统中,大部分学校的教育方式仍然固守单一与枯燥的传统“一言堂”教育模式,导致一部分学生厌学与懈怠,听课效率低下。“将游戏引入课堂”这种新颖的教育方式却没有得到有利的宣传与强化,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仍然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与探索。
其实,这种以娱乐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可以刺激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热情,用得巧妙更是能帮助广大教师抓住学生的“心”,从此打开学生学好语文的“探索之门”。意大利儿童心理学家蒙台梭利曾经说过:“我看到了,我忘记了;我听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在体验中更能生发语文学习的智慧之花。
(二)教师对游戏化教学的理解不透彻
很多教师对游戏化教学的理解不够透彻,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和学习导致这种教学方式实施浮于表面。没有真正深入挖掘寓教于乐更深层次的内涵,没有将游戏与语文教学紧密结合,这样的教学无疑是生硬的,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部分老师开展游戏教学,只是为了课堂表面的热闹,并没有牢牢锁定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这种教学看似热闹十足,实则效率低下。
三、如何解决游戏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游戏化教学得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更有效的实施主要体现在对课堂趣味性教学效果的促进及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提升这两个方面,为了能够有效提升语文课堂的学习效果与学生的积极性,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改进意见:
(一)转变意识,培育“以学定教”之土壤
要提供语文教学的丰富土壤,离不开教育者的倾心加盟,因此要将游戏化教学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宣传出去,学校必须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开展游戏化教学相关的校本教研,通过丰富多彩的校本教研,教师多接触、多思考,自然而言就能使游戏教学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
教师自身应多读书、多听课、多反思。古往今来多少教育大师都强调“做中学”的重要性,中外学者也纷纷开展相应的调查研究。教师只要沉下心来学习必能有所收获。此外,大多公开示范课都是老师精备课之后的展示,教学环节中必有积极的游戏教学的影子。教师多听课,教学思路能积极拓宽,不再墨守成规,而是积极探索。课后多反思,长此以往,教师必能成长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只要教师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加强自身的游戏化教学意识,自主化身为“以学定教”的土壤,游戏化教学之风必能吹遍神州大地,滋养祖国每一株幼苗。
(二)吃透文本,巧搭“游戏”、“教学”之线
高效的语文课堂应该是立足文本的,高效的游戏教学更是如此。游戏与教学并不冲突,如何将两者巧妙结合呢?笔者在2015年听过昆阳一小张玮老师的一节绘本写作课。其中张老师在导入环节巧妙地引入了“真心话、大冒险”这样的游戏,唤起了学生表达内心真实想法的欲望。“真心话、大冒险”这一新兴的游戏在引入课堂中生发了多妙的反应啊,一个小小的游戏竟解决了写作教学中“下笔无真言”的尴尬。这怎么不是游戏教学的功劳?
之后的绘本阅读教学张老师更是采取“边读故事,边猜想”的方式,学生学习的欲望得到了充分的激发,绘本更是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习作范本。在张老师的点拨下学生化身为“小巴利”纷纷书写自己内心的欲望。谁能说“读绘本、猜故事发展”不是一个课堂小游戏呢?可是,这个游戏一点都看不到费时、费力,徒有其表的影子,相反,学生学得轻松而愉悦、兴致盎然。这样的课,高效却并不简单。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小游戏的选择除了需要教师立足文本专研教材更需要教师有颗会“玩”的心,如此才能巧搭“游戏”“教学”之线。
四、结语
游戏化教学是新型的教学方式,其形式往往丰富多变,其效果自然妙趣横生。但这种教学方式的目的是寓教于乐,游戏只是其辅助作用的催化剂,其最终目的还是在于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关注学生的学习。所以在小学语文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游戏方式的时不仅要考虑到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更要选择与教学有用的游戏内容,不要让游戏左右了整个课堂的教学进度。这样的游戏才能真正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续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46-50
[2]赖红梅.浅论杜威“从做中学”的理论内涵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2008(8):34
[3]张晓英.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小学教学参考,2010(30):74
[4]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M]单中惠译:上海: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